APP下载

山西煤炭业浴火重生?

2009-01-15

中国报道 2009年12期
关键词:煤老板山西省山西

乔 晶

在“雷厉风行”、大动干戈地整治后,山西煤炭业的改革能否实现初衷?

山西省被称为全国的“锅炉房”,一直充当全国经济发展的稳压器。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4,国内70%以上的外运煤、近50%的全球煤炭交易额来自山西,山西焦炭市场交易量占全国2/3以上……然而,多年来其主力却是生产方式落后的小煤矿。在山西,有人给一些小煤矿总结了“四宗罪”:浪费资源,破坏生态,草菅人命,腐蚀干部。其区域经济也陷入了“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资源诅咒之中。

没有切中要害

“不要带血的GDP”,已经成为山西省上下的共识。近年来,山西省的煤矿整治工作从未中断过。2004年的“煤炭产权改革”成为山西省煤炭生产史上产业调整的分水岭。这一年,山西全省同时关闭了4000多座非法煤矿,并将年产3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彻底淘汰。到2006年,山西省政府出台《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及至2008年,山西省政府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

2009年更是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雷厉风行”。

2009年4月,《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全力推进山西煤炭产业整合:到2011年,山西全省煤炭矿井总数由2598座减少到1000座,到2015年减到800座,原则上企业规模不得低于300万吨,单井生产规模不低于90万吨,保留矿井要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8月,国家安监总局等14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申力争到“十一五”期末(2010年),把全国小煤矿数量控制在1万座以内。

8月31日,山西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企兼并重组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在《意见》的基础之上,更加明确了兼并重组目标。目标规定到2010年底,全省矿井数量控制目标由原来的1500座调整为1000座。

截至11月中下旬,从山西省11个市的验收情况看,兼并重组正式协议签订率已经达到95%,兼并整合主体到位接管煤矿比例达到85%,新组建的煤炭企业66%已经进行了名称预核准。至此,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及企业兼并重组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决定性成果。

但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8个月,山西省发生各类煤矿安全事故50起,死亡169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全省煤矿伤亡事故的40%和67%,而且国有重点煤矿事故起数同比上升25%,死亡人数上升375%。在事故死亡人数上,国有煤矿还是“大哥大”。如今年2月发生致74人死亡瓦斯爆炸重大事件的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恰恰是山西省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管理最严格的国有矿井之一。

要根本改变山西省矿难频发的状况,如果只依靠改革煤炭企业,不改革煤企生产安全制度和政府行政执法监督能力,仅仅单纯通过煤业改革,将民营小煤矿挤出煤炭行业的方式,这绝对没有切中要害。

不对等的博弈

上世纪80年代初,为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目标,国家提出把山西省建设成为能源重化工基地。“有水快流”是当时能源基地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时间,乡镇煤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最多的时候,山西全省合法矿点数达到近11000座,其中,国有大煤矿数量不足1%,乡镇煤矿数量却占到半壁江山。而这些小煤矿尽管是以乡镇的名义兴建,实际上都是个人在经营。

2000年后,在全国煤炭市场经历三年特困期后,山西省出台了许多引导民营资本进入煤炭小企业的政策,除了山西本地的民间资本外,浙江等地的民间资本也陆续涌入山西煤炭行业。近两年,由于能源短缺,电荒、煤荒困扰全国各地,大量以前从事其他行业的温州商人也纷纷把目光聚焦到山西煤炭业。

2009年4月出台的《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核心内容之一是全力推进山西煤炭产业整合。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山西煤炭的整合基本遵循着三种路径。

一种是直接出让,“我现在已经签署了框架协议,在赔偿中坚决要现金不要股权,和我一样的煤矿主不在少数,我身边熟悉的煤老板还没有要股权的。”曾经倒腾过3个煤矿的刘姓煤老板说这样的坚持很简单,因为股权不可靠,不如现金保险。

另外一位煤矿主则采取了入股分红的方式。“如果国有矿不收我的矿,再过一年我不光维护费要花掉几百万,而且最后得到的只是证照被注销的通知单。”河津市一位雷矿长告诉记者,“所以我干脆把我的矿白送给国有矿,除去成本之外,每年还能有点分红。”

相比这两种路径,第三种途径就是阳泉市的“双管齐下。阳泉市煤炭重组要求:建立多大产能的煤矿,必须要配合再建立一个同等投入的地面企业。按照规定,山西省的矿井生产规模不低于90万吨。“比如现在新建一个矿井,规模90万吨,按照400元/吨的成本投入,那也就意味着要拿3.6个亿出来,如果再在地上兴建一个同等规模的地面企业,再投入3.6个亿,这7.2个亿不是一个小数字。”一位接受采访的煤老板如此感慨。在这种模式下,以“赚钱为目的”的民营煤老板已经基本失去了准入的资格。

然而此次整合、转让却并非完全市场化。“目前的办法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煤矿的采矿权评估方法,不尊重市场,而是按照政府指导价格执行。”山西一家国有煤炭企业中层干部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于民营煤矿的评估价格过低,“一个市场价格在1亿元的煤矿这次可能只能评估不到5000万元,折价在50%以上。”以至于出现了“劣质矿大矿不愿买,优质矿小矿不愿卖”的情形。

一位知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对于部分特别优质的资源,有些国有企业最终不得不以高于指导价签订兼并协议,但高价的部分出现在协议的附件里,向上申报时只呈送主本,以便通过审批,形成所谓“阴阳合同”。因为山西省国资委要求省属煤矿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省政府的补偿规定,不按照这个文件执行的,评估报告不予备案。

更令人担心的是,因为双方的谈判是不对等的,小煤矿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接受被重组的命运,在收购价格上更缺少发言权。而如此大规模的整合,资金来源也是一个问题,即使双方谈妥了价格,也未必能兑现,有可能出现大集团“空手套白狼”的情况,或者等煤矿投产赚钱后,再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来支付,这也同样让矿主们感到不踏实。

不挖煤了去干啥

由于多数煤老板选择以现金补偿方式获取煤矿被兼并的对价,一笔巨大的脱煤资金将在这轮大赎买中被释放出来。有业内人士估计,这笔钱将多达3000亿元。

8月10日,山西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我省鼓励类投资领域的意见》,鼓勵民间资本从煤焦领域重点转向公路、铁路、桥梁、城建、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和城市公交、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领域。且将得到土地供应、财政扶持、税费优惠等九方面的政策鼓励。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的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称,“或许曾经的山西煤老板几年之后会被媒体炒出来一个新名字,比如公路大王、公交大王、城建大王等”。

一部分民间资本从煤矿领域撤出,可能成为山西省发展非煤产业的契机。也可能带动全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使之依托强大的能源优势,发展后续产业,形成可持续的产业结构。

一位长治县的“被整合”的矿主把目光投向了旅游业:“人说山西好风光,搞煤炭时没有太多体会,当静下心来去参与景点建设时才发现,山西的文化底蕴竟是如此丰富。”

也有不少煤老板表示还想继续从事与煤炭有关的产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营矿主说,“我在煤矿行业里做了好多年,对别的行业一窍不通,认识的人也都是这个行业的。现在山西只是整合掉了民营煤矿对焦化厂、洗煤几还都没有影响,以后找些合伙人继续投资大的焦化厂还是可以做的,毕竟对这个行业熟悉,做起来比较保险。虽然比以前挣得少了,但起码细水长流,能够维持一个稳定的收入,总比进入一个陌生领域赔了要强得多。”这位矿主“不熟不做”的想法代表了很多煤矿主的心声。据了解,90%以上的煤矿主学历都在高中以下。这个被他们普遍认同的“缺陷”成为不会离弃熟知行业的最好注解。

一些煤老板选择进入信贷领域,开设小额贷款公司。但也有人士不无担忧地表示,“如果煤炭整合淘汰的煤老板将钱投在了‘高利贷上,山西省的金融风险又将出珊”。还有相当一部分煤老板选择进入房地产行业。他们尽管有钱,但大多都是风险偏好的规避者,希望资本升值,又不愿意承担风险,不敢轻易投资。

目前政策对相当多行业仍然实施准入限制,比如金融行业基本上由国有资本包办,然后给部分外资以特许权,而民营资本要想拿到特许经营权,几乎不可想象。大量的行业需要资金,民间资本却受制于政策壁垒而无法进入,便只有奔向楼市和股市。要想化解这种恶性循环,唯有政策松绑,放开民间资本准入限制。这对于活跃民间资本,活跃市场经济,无疑是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煤老板山西省山西
印度“煤老板”暴富背后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叹五更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高干子弟与煤老板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