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医学结合促进“健康流行学”的发展
2009-01-14王昕王大伟
王 昕 王大伟
[摘 要]本文针对健康问题,通过疾病与健康的辩证关系、体育与医学结合与革命以及国外体育与医学结合等的论述,表明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健康是可以流行的。人类健康是体育与医学共同的目标,体育与医学的结合与革命,为人类健康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健康流行学”的产生标志着健康学研究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关键词]体育;医学;健康;预防
健康长寿一直都是人类的愿望与追求,尤为进入21世纪后,拥有健康和高质量生活日渐成为社会的时尚与风气。正因为人人都渴望拥有,因此,健康问题成为困扰全球的问题。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解决了温饱问题,并逐渐进入小康。但随之而来的一些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同时伴随工作、就业、生活等外界压力的因素影响,抑郁症、失眠甚至自杀等精神方面健康问题也在不断地困扰着人们。人们的生活追求已不再是吃得饱穿得暖的单纯物质生活,已经转变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向追求。健康、高质量的生活已成为当今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目标,健康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关键,从而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和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并将成为相关科学研究的重点。
一、体育与医学的概念
医学:是指在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现活动,医学与自然科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社会科学有着紧密联系,因而医学所研究的是自然和社会相互联系着的人。
体育:是通过自身的活动来达到优化体质的目的,适宜发展身体强身祛病,提高运动技巧,娱乐身心为目的的社会活动的总合。
从定义上看医学与体育都是以实现人类的健康为共同目标,围绕着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强身祛病而展开一系列的研究,从而为社会人服务。
二、疾病与健康的辩证关系
人类得以延续的是生命,维系生命要有许多要素,其中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因素。医学作为治病救人的科学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生病去医院就医这也是人们的首选。但是我们也应当从另一个侧面考虑,人为什么会生病,怎样做才能不生病。疾病与健康的关系又是怎样变化的。
疾病与健康的关系是辩证的。两者是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相互并存、相互消长,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也就是说疾病与健康是相互对立的。人健康就没有病,有了病就不健康。但从健康到疾病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这个变化可以向两个方向转变,人体一旦有了病也是可以治愈的,但也可以向反方向发展,疾病越重,健康就会越受损害,进而危及生命。相反如果身体健康了就不容易生病,他们是此消彼长,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果掌握健康向疾病转化的条件并加以控制和消除,我们就可以很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就是说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如何预防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工作重点。
三、国外体育与医学的结合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启示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健康问题发生了新的变化,被老龄化、体力活动不足、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等使非传染性疾病迅速蔓延,危机到人的生命,困扰着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在付出了巨大的死亡代价之后,被迫采取了一级预防措施,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1978年美国运动医学院提出一项建议,人们应每周至少进行三次能加快心率的增氧运动。以消耗体内积压的多余脂肪,增强肌体能力和抗病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负责公共卫生的官员意识到,与其让小部分人超级健康,不如让广大公众动起来,1996年一次新的运动指南出台了,尽量每天做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骑自行车等。关键是让锻炼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按照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的估算,让不爱运动的美国人运动起来,可以使这个国家每年少花766亿美元治疗慢性病。
这些一级预防成效对于我国的体育卫生工作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我国是处在发展中的国家,正向小康社会迈进,目前也同样面临着与西方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困境,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史就像是我国的缩影。然而,我国的预防医学研究相对较晚,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还不够,健康意识与预防意识较差。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四、大众健身是健康流行学发展的路径和载体
从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改革开放后的“全民健身计划”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和一级预防医学的提出与研究,都表明国家对民众健康的关注与重视,也为健康流行学的发展提供了路径和载体。因此,提出一系列的倡导和督促大众健身运动的活动与计划,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使大众把拥有健康作为自己的责任,从我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使健康成为社会风气与时尚,从而使健康具有了传染力和蔓延的趋势,为健康流行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研究对象和条件,搭建了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力研 . 2000年及其以后的中国健康与体育—关于健身体育的预防医学阐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0,(3).
[2]李力研 . 新的医学革命与新的体育发展[J].体育科学,1987,(1):82-85.
[3]许世云,刘欣如.浅析体育和医学与人体健康[J].湖北体育科技,2003,(4): 452-454.
[4]郁芳 . 现代体育科技与现代医学模式—兼论全民健身与现代医学模式的关系[J].贵州体育科技,1995,(4):1-3.
[5]刘耀武.祖国医学与体育[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4,(2):30.
[6]国务院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制的意见 [S ].2007.
[7]克劳迪娅·卡尔布.想健康请运动[N].招商周刊,2003,(13).
[8]康白. 健康流行学 [J ] .医学与哲学,1982,(12):20.
[9]雷芬芳.浅谈全民健身体育与预防医学的关系[J].体育学刊,1997,(1).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