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训练中铣刨磨训练新式教学方法探索
2009-01-14张立新
张立新
[摘 要]本文介绍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铣刨磨教学环节以往的教学方式,介绍了一种以学生为主、注重灵活性和创新的新式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新式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铣刨磨;教学;创新
一、介绍以往铣刨磨工艺的教学方法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铣削、刨削、磨削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步骤:首先,由教师讲授一些关于铣削、刨削、磨削的基本加工知识;然后,教师根据教案介绍几种常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再然后,由教师进行机床操作演示(演示时一般不允许学生参与);最后,学生开始制作考核件并进行考核。整个教学环节共进行两天,教学内容见表1。
该课程由于时间紧张,机床数量有限,学生被分配到不同的工种进行实际操作,而且只有铣削工艺需要通过考核件考核,铣削部分的考核件,是通过卧式铣床,将一根圆棒料加工成一根方料。主要涉及的操作步骤是对工件的夹紧、尺寸测量、铣削平面等操作。考核方式是测量尺寸是否在公差范围内以及四个面的平行度,然后根据加工情况进行打分。
由于该方式属于填鸭式教学,讲课时教师的理论过多,而且这些理论和加工考核件的联系很少,学生很容易遗忘老师所讲的内容。而且理论环节和制作考核件的时间间隔较长,当学生在自己真正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教师所讲的理论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已所剩无几,于是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操作时忘了操作步骤,于是不停喊老师,老师讲完后学生又忘了。
该方法由于内容单调枯燥,学生积极性不强。而且因为考核件涉及的工艺太少,没有真正发挥铣刨磨等工种,学生很难真正掌握铣刨磨的加工工艺。
二、提出新的铣刨磨工艺的教学方法以及实行效果
针对以往铣刨磨工艺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本方法的思想是以学生思考为主,老师的指导为辅,结合正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在仍保留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以增进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首先,完成基本内容的教学;然后老师会演示机床的操作,这个过程允许学生参与;然后,学生开始制作考核件。在考核件的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由学生自由构思设计一些作品,然后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对设计进行细化,并利用铣刨磨等工艺完成学生设计的作品,整个过程鼓励学生尽量自主完成。也可以是由老师提出一个想法,学生配合进行制作。制作考核件的过程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几名学生共同配合完成。考核过程也相应采取更灵活的标准。这样的教学方式灵活性、互动性、创新性很强,可使学 生充分动脑,积极思考铣刨磨工艺中的技术问题,从而加深学生们对该课程的印象,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教学。该方法提出后,决定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工程训练中心的铣刨磨工艺训练环节中试行这一方法。
该方法一经试行就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在试行新教学方法的期间,有很多学生自主设计并制作了优秀的作品。例如,由几名学生合作设计并制作的钢琴。在制作钢琴的过程中,同学们与老师一起研究,并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零部件的加工。同时也有一些学生参与到老师的想法中,与老师一同制作完成了难度较高的作品,例如作品“小型塔吊”。该塔吊全部由铝材制成,由立式铣床制作出各个部件,经钳工修正调试后组合在一起。这些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对机械加工技术的兴趣,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上述两种教学方法进行对比
对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新方法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了铣刨磨工艺。而且,在灵活性、互动性、创新性等方面,新方法远远优于以往教学方法。
四、结论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该在今后的铣刨磨工艺教学中广泛采用这一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魏永涛. 论工程训练的六大关系[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
[2]赵扬,彭志广. 行业特色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11).
[3]陈旭. 构建新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J].江苏高教,2004(2).
[4]宋志坤. 高校工程训练内容体系改革初探 [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
[5]李勇,黄炳辉,殷凯.完善工程训练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J]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2009,(5).
(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