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角力60天:“贸易战”玄机

2009-01-14王晓帆

大经贸 2009年11期
关键词:贸易战奥巴马贸易

王晓帆

美国在中美贸易争端问题上的态度正在·悄然改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从就职至今,奥巴马尚未就贸易政策问题作出任何主题演讲。美国共和党对奥巴马在贸易政策上的含糊不清已经开始不耐烦,甚至有人尖锐批评他在贸易政策上的成绩不及格。

11月15日,奥巴马总统将开展他的首次访华之旅,而恰恰就在此时,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美商务部再拿中方油井管说事,征收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中国商务部立即做出反应,对美汽车发起“双反”调查。紧接着,美国对中国铜版纸等征“双反”税。

从9月11日的“轮胎特保案”爆发至今,中美双边贸易市场上可谓硝烟弥漫。

尽管两国间看似大战一触即发,但多位贸易专家均认为,中美之间不可能发生贸易战。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太密切了,不可能打贸易战。

不单是中国,谁都打不起这场战争。因为目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全球的一体化使得国与国之间越来越紧密。贸易战一旦打响,连锁反应太大了,谁都不敢轻易按下这个“按钮。”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如果从时间先后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可以解读为只要政治家们还有机会坐下来谈判,诉诸武力就不是值得考虑的选择。

不过,倘若对整个人类历史进行观察,我们不得不沮丧的得出一个结论——寻求通过谈判协商解决问题,往往不是因为对和平的渴望而是出于对战争的恐惧。而真正的和平不在于恐惧战争,而在于人类能用创造的思维代替争夺的思维,能够“化剑为犁”!

贸易战亦如是。

持续了长达60天的贸易摩擦,即将揭开它下面的底牌。美国频频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现在大概已经可以不费力气地看出其中的端倪:为配合奥巴马访华增加谈判筹码,以催促人民币加快升值。贸易摩擦背后,是人民币汇率问题。

与此同时,作为金融危机之后最为重要的两大经济体,面对正在形成的新两极世界,如何建立面向未来的对话、竞争与合作基础,如何在合作中博弈,实在是关乎未来全球经济走势的重大待商定命题。

贸易战阴云并未散去

今年以来,美国商务部已经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9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而中国的反应也前所未有的强硬,立刻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贸易战的硝烟开始在世界最主要的两个经济体之间弥漫,而世界性的贸易战似乎也将从此爆发。

值得庆幸的是,在10月29日杭州举行的第二十界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上,中美双方承诺不打贸易战。王岐山呼吁美方“坚定地反对各种贸易保护主义”,而美商务部长骆家辉则表示美国总统奥巴马“承诺贸易自由和平等”。双方一致承诺: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恪守G20峰会共识,不出台新的贸易保护措施。

一度紧绷的中美贸易关系似乎松弛下来,而贸易战的阴云看起来也已经远去。我们不由得庆幸理智让我们做出了理性的承诺——1929年“大萧条”的历史教训让每一个国家都知道,在世界经济衰退之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来挽救本国经济,这种做法与自杀无异——在大萧条期间,美国推出了《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对2万多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这被公认为是全球贸易大战的祸首,是世界经济陷入十余年停滞的根源。

但是,出于对战争后果的恐惧能够阻止战争的发生吗?人类上千年的战争史明确告诉我们:恐惧战争不能带来和平。同样的,我们不能把消弭贸易战的希望寄托在“贸易战会导致世界经济同归于尽”这个共识之上。

最近的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就是上述观念的一种佐证。

尽管每一个人都知道对中国输美轮胎实施限制关税的理由极其荒唐:是美国工厂的倒闭才导致了从中国进口上升,而不是从中国的进口增加导致美国工厂的倒闭;尽管每一个人都知道对中国输美轮胎实施限制关税的效果无助于美国失业问题的解决:美国自己的经济学家也承认借助轮胎特保措施,每保住一个就业岗位,就将会损失2.5个就业岗位;尽管每一个人都知道中国将对此实行强烈报复:中国商务部曾明确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积极应诉,打赢这场贸易特别保障案……但是奥巴马政府最终还是裁定从9月26日起对中国输美轮胎实行为期三年的保护性关税,第一年将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加征35%关税,第二年加征30%,第三年加征25%。

奥巴马曾经多次在不同场合保证不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但是面对美国国内高达9.7%的失业率,面对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让他只能做一届总统”的威胁,奥巴马在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之中妥协了。尽管他事后辩解说,做出裁决的原因是遵守有关的“明文规定”而不是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动机,但是谁能保证他能够在下一次类似诉讼之中坚持自由贸易的原则而不去寻求“明文规定”的借口?

事实上,在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结案之后,美国工会已经成功迫使奥巴马政府对中国进口铜版纸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而在轮胎特保案之中夙愿得偿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又发布了关于中国政府补贴玻璃制造业的报告,就中国玻璃制造业存在补贴行为发起了新一轮诉讼。

萧伯纳曾经戏言“历史给我们的最大教训是,人们很少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这大概是因为人类对未来的理性分析很少能够抵抗住现实困境的压力。我们就贸易战的恶果达成了共识并作出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一致承诺,但是只要世界经济依然挣扎于衰退的泥沼,贸易战的阴云就不会离我们远去。

中国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在杭州的会议上,中美双方一致承诺不出台新的贸易保护措施。这种承诺可以类比为一些局部战争之中的冲突双方“不打第一枪”的停火协议——它有效的阻止了战争的爆发,但是最终的和平还需要双方进一步释放善意。

在解决中美贸易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一直在释放善意,不久前中国商务部还在尝试着说服出口商能主动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不过,中国政府在阻止贸易争端发展成为贸易战方面最重要的举措,是中国政府在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初率先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计划的推出一方面是在保护本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在尽一个经济大国的责任——正如外媒评价的,中国通过扩大内需而不是加强对外出口来消化其过剩产能,有效的避免了贸易战的爆发。

而在美国方面,结合奥巴马政府最近的一些表现,我们也能感受到美国在中美贸易争端问题上的态度正在悄然改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从就职至今,奥巴马尚未就贸易政策问题作出任何主题演讲。美国共和党对奥巴马在贸易政策上的含糊不清已经开始不耐烦,甚至有人尖锐批评他在贸易政策上的成绩不及格。

不过,仔细体会一下会发现,不表态其实已经是在表达一种态度了——在美国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会势力强烈敦促奥巴马利用法律规定的贸易救济措施限制外国进口以维持本国就业的大背

景下,在贸易政策问题上保持含混,实质上是在含蓄地对这种“以邻为壑”的要求说“不”。

最能表现美国在中美贸易争端问题上态度悄然改变的其实是人民币升值问题。

奥巴马此番访华目的很明确,或将对中国的汇率政策实施更多压力,以促进美国出口和刺激就业。但是,这显然有悖于中方对此的一贯观点——继续以自主、可控、渐进的方式推进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同时维护中国的自身利益。

总结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当经济面临巨大逆差而难以为续的时候,美国有三种调整手段可供选择。其一是劝说或迫使其他国家调整宏观政策;其二是美元贬值;其三才是调整美国国内政策。

三种手段之中,第一种选择是对美国最为有利的,因为迫使他国调整宏观政策的本质是转嫁美国进行经济调整的成本。美国曾经成功的实行过第一种手段。1985年,由于对日本的巨大贸易逆差无法平衡,美国逼迫日本签订了“广场协定”导致日元升值。而众所周知,“广场协定”的最终结果是美国对日贸易逆差得以平衡,但是日本经济也从此陷入“失去的十年”。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一直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其实就是试图在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上重施“广场协定”的故技。

在10月21日由美国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和农业部联合主持的有关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的记者吹风会上,当与会的美国官员被问及“是否将人民币汇率问题纳入本次会议议程”之时,他表示“没有说不谈,也没有说会谈”。

这种回答很含混。但是考虑到就在这次吹风会的前几天,美国劳工和制造业团体还在敦促奥巴马履行选举承诺将中国正式认定为“汇率操纵国”的大背景,这种含糊其辞的态度其实已经表明美国已经淡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张。

在贸易摩擦背景下,人民币汇率问题显得尤为刺眼,它无疑将成为美方向中国施压的重点之一。因此,早在10月24日,奥巴马在致函美国纺织团体协会时表示,中国必须停止操控货币的行为。致力于新兴市场的美国投行Roth Capital副主席Donald Traszheim也表示,美国对中国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不满。

虽然中国此前已经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将会保持稳定,但是美国人却不会轻易善罢甘休。奥巴马此番访华目的很明确,或将对中国的汇率政策实施更多压力,以促进美国出口和刺激就业。但是,这显然有悖于中方对此的一贯观点——继续以自主、可控、渐进的方式推进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同时维护中国的自身利益。

这种态度的转变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有了日元升值的前车之鉴,中国不可能会答应美国对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相关要求;或者也是因为金融危机让美国经济对来自中国的支撑有了更大的依赖,这使得中国对美国的不合理要求的反制力量得以强化。

不过,不管什么原因促使美国淡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张,这都是一个好的信号。因为强迫人民币升值代表了美国解决中美贸易争端的一种最坏的思路——保持对抗的态度、采取以邻为壑的方法!而淡化这种“单边主义”的主张,表明美国在中美贸易争端方面开始尝试寻求双赢的解决。

在杭州的会议上,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表示,“我们必须放眼未来,共同创造平衡及可持续的贸易关系,不仅要令更多中国和美国的国民脱离贫困,对全球亦是如此。”他同时宣称,“我们今日取得明确、具体且显著的进展,以向国民及全球人民证明美中能够共同合作是非常关键的。”

新能源“平衡计划”

在第二十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上,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双方一致认为,解决美对华贸易逆差的措施不是限制自华的进口,而是在积极发展双边贸易中促进平衡。”陈德铭的宣言用个成语概括就是“化剑为犁”。

我们常用“化剑为犁”形容战争的终结、和平的开始。这个成语看起来是在描叙现象,但是深究起来它实质上在说谋求和平的思路——用创造代替争夺,或者说是通过创造一个足够大的蛋糕以求得在分蛋糕上的冲突能自动解决。现在,正如陈德铭所言,在中美贸易争端之上,我们正在放下贸易战的“利剑”转而谋取用“犁”去开拓更多的贸易机会。

而这个开拓更多中美贸易合作的“犁”,在当前看来就是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计划。在杭州的会议上,中美双方在系列议题上达成诸多共识,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清洁能源成为了重中之重。双方在《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下,签署了《能效行动计划》和《促进建设中美能源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在会上,骆家辉透露本次的能源合作项目中,智能电网的发展、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和清洁能源技术四大领域是双方关注的重点。

前文提及奥巴马在贸易政策问题上一直保持和稀泥的态度,这可能是因为他在采取一种平衡的策略:一边是全世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一边是国内工会势力在不断施压敦促他利用法律规定的贸易救济措施限制外国进口,在这种情况下和稀泥可能是最佳选择。但是,这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过往的贸易政策无非是一个你死我活的二选一,而奥巴马迟迟不做选择可能是因为他在谋求第三种选择。

回顾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在芝加哥发表的获胜演讲,他在演讲之中说出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一“我们要掌握新能源,创造就业岗位”。在正式就任后,奥巴马在1月15日公布的825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之中,对能源项目的投入超过了500亿美元,国会也将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输电项目提供8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对此,奥巴马在1月16日进行了解释,他再次强调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并认为如果美国现在就采取相关行动,将催生一个全新的产业,并为美国创造数百万个就业岗位。

事实上,新能源计划构成了奥巴马的执政基石。他在竞选期间的提出的三大主张“低油价”、“强势美元”和“绿色经济”其实是彼此矛盾难以相容的——“强势美元”在为了拯救经济而大规模扩大美国财政赤字的前提下是南柯一梦:在“低油价”的背景下,奥巴马能否说服美国民众放弃传统消费方式去发展“绿色经济”亦成疑问。上述矛盾只有在引入“能源计划”之后才能获得协调:新能源计划一旦成功,经济对于石油的依赖就会大大的降低,这能有效的降低油价;新能源计划能成为一个几十万亿美元的产业,从而增强美国经济,引领美元强势:而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经济必然是绿色环保的。

无疑,新能源计划是奥巴马政府拯救经济,“改变”美国的最终王牌!

如今奥巴马又在使用新能源这张王牌来解决中美贸易争端,他试图在中美经济之间插入一个名为清洁能源的新的支撑物,为双方各自纠正经济不平衡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新能源产业的预测产值将达到几十万亿美元,在这几十万亿的增量面前,中美目前数万亿的累计贸易不平衡可以轻松的被稀释。

坦率地说,新能源在技术上并不成熟,尚缺乏大规模推广的经济动力,但是新能源这颗参天大树的幼苗,寄托了我们在贸易冲突上“化剑为犁”的希望。我们不确定这个计划能否成功,但是仅仅是这种脱离过去那种你死我活的解决问题思路而试图谋求双赢的尝试就值得我们期待。

(编辑:余济非)

猜你喜欢

贸易战奥巴马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战是错误的决定
浅谈中美农产品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贸易统计
奥巴马一家的总统假期
贸易统计
奥巴马巧为三人解围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