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财团模式”值得借鉴

2009-01-14白益民

大经贸 2009年11期
关键词:商社三井财团

白益民

最近20年来,以日为师、以美为师_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变奏。这十几年来,日本在金融领域稍显弱势,但在产业领域却无疑仍然是值得学习师法的一个样板。

今年第四季度,日本GDP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这主要是受到宏观形势的影响,并非产业发展出了什么问题。

此前有报道说,丰田汽车亏损几十亿美元,细加揣测,我们就会发现,这是在美国几大汽车厂面临倒闭、而丰田却已连续四年利润保持在100亿美元基础上报出来的亏损。可以试想,美国汽车产业都出观亏损,那么谁才是赢家呢?

美国现在要找本国汽车业危机的替罪羊。舆论甫一出来,丰田就宣布亏损。但我们知道丰田是一个大型的产业集团,有十几家关联企业,而且其中有有四、五家还是世界500强。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润转移其实是很容易实现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汽车产业把美国打得不行,美国要求它做产业调整,所以,日本的产业在很多地方不得不隐身,不去争产量第一,而把精力更多放在零部件、合资企业、关联企业上面,把这些利润隐藏到那里去。

日本这一套经济体系,其实是一个财团的模式,是金融和商业、制造业的一种结合体。

这些商业模式中国人学得到吗?

传统的看法是,日本人执行力强,创新力低。但最近有一个报道,日本现在是全球创新力排名第一。这个创新力的背后是什么?

最近十几年,日本在金融上弱势,那么它的资产都用在哪儿了?一个是资源;一个是知识产权。在美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公司,排名前十位有六家是日本公司。这些钱都用在技术储备上了。包括现在很赚钱的液晶产业,都是二三十年前的技术。

日本目前积累的技术足够它吃三寸年了。中国的技术积累则严重不足,归根到底还是体制上的问题。日本就能够把技术投入很快转变成商品。最后再从商品里面把钱赚回来,再进入到这个里面。这就是财团体制形成的良性基因,能够形成一个循环。

电视机、照相机都是美国人发明的,但是到这些东西要市场化或者产业升级的时候,美国人就发现竞争不过日本了。在财团里面,产业链各个地方都有关联企业,而且还有子奔司、刊、公司遍布在全球。再看美国制造企业,比如摩托罗拉,20年前刚有手机的时候,在天津一下投了十几亿弄了一个大厂,日本开始肯定是分散的,投几百万美金,然后跟你搞一个小合资,等这个布局差不多了,中国市场起来了,再收购合资伙伴的股权。这个搞法,对中国的产业升级阻力特别大。

日本正在把产业进行第三次转移,第一次转移到东南亚,再转移给中国大陆,现在正向印度转移。印度将来有可能在日本的扶持下跟中国竞争,因为中国的产业没法升级。印度缺资金,日本就像当初给东南亚一样给它日元贷款,拿到日元就得买他的设备,就把他的产业带上去了。

日本在做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一套思路和方式,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他是怎么做的,我们就知道他们将来要做什么。

我们前—段时间大炼钢铁,需要大量的煤,煤挖多了就会过剩,必然会压制全球煤价,也将影响油价。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收购海外的煤炭资源加快了。中国还想着去收石油的时候,他们现在开始弄煤了。等中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煤价又上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日本人把煤卖给你。

前段时间我们媒体开始炒作“日本不行了”,都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包括说日企从中国撤资。其实不但没撤资,还在加紧投资。最新的例子,三井财团的一个制纸企业,在江苏投720亿美元。日本造纸业不砍自己的森林,还到澳大利亚去种树,这些都是三井、丰田等财团干的,他们把钱都储备在这里。

日本的商社不是简单的贸易公司,实际上是产业投行。综合商社最大的持股方都是金融企业,用商社这个平台延伸到产业里头。最近10年更加明显了,因为商社通过贸易为他开拓渠道、获得资源的功能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很难有新的上升,就需要突出投行的作用。

我觉得,这个大概才是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的地方。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曾在三井物产工作12年,著有《三井帝国在行动——揭开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

(编辑:余济非)

猜你喜欢

商社三井财团
CF与三井在美蓝氨项目具有100万吨产能
日本百年船企交付最后一艘商船
三井记忆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