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困生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体验成功

2009-01-14包遵臣

教育教学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教育

包遵臣

摘要:学困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一直以来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许多教育工作者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孜孜不倦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本人结合本校特点,从高中文言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应当采取的具体转化办法。

关键词:学困生;教育;转化

在呼唤公平教育的今天,教育要实现“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未来,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培养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

面对这些学困生,许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结合本校和学科的特点,本人就学困生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转化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了解学困生落后的原因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同样有进取心,渴望成绩好。只要教师面对个体学生,因材施教,耐心帮助学困生,使他们消除消极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够提高学困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达到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目的。为了更好的转化学困生,我对他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原因主要有:

1.外在因素的影响。首先是来自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多学校受上层教育机构的影响,片面的追求升学率搞“精英式”教学,为了极少数而放弃其他学生,致使有些学生自暴自弃,甚至早早辍学进入社会。还有就是受家庭的影响。家里的环境、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方法等等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2.主导层次的影响。首先,文言文的教学往往是紧随高考指挥棒的,综观历年的高考试题,以前全是以客观题的面目出现,考的大多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还是停留在字词句的层面上。

其次,文言文教学课时的不足也制约着学困生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学困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老师教文言文的方式、方法决定的。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兴趣,指点方法,启发思考,答疑解难把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逐步引向深入。而有的文言文课堂却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整节课就只听见教师辛苦讲解的声音,而学生只是一味地听与记,很少看到学生全体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教的太死,“理解词句含义,梳理文章内容”几乎成为文言文教学的全部。于是,为了寻求意义的精确理解,讲课时一字一对,一句一讲,富有情趣和灵性的文章被肢解为零碎的文字,美感全无,雅致全无。这也无形中加深了学困生对文言文的厌恶感,如此乏味,又如此艰深的文章,根本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3.主体发展缺乏动力。普通高中学困生的形成也有他们自身的复杂因素。从学习文言文角度来看,首先是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其次是缺乏系统的学习。第三是迁移能力差。

二、让学困生在文言文教学中体验成功的办法

如何让学生不畏惧文言文,并且让学生喜欢文言文,乐于读文言文,这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无法改变高考的命题方式,但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

(一)要学好文言文首先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

2.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文言文教学和其他课程教学一样,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是学困生积极参与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摒弃教学中独占课堂、串讲到底的做法,努力发挥学困生的主体作用。

3.鼓励学困生合作质疑探究。探索和创新的起点是质疑。

(二)对学困生进行学法指导,授之以渔。

教学贵在揭示规律,教给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成为会学习的人。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指导。文言文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养成需要主体“多读”的实践,在感性经验不断积累、丰厚的基础上,经独立思考后自己“悟”出来。

1.指导学困生读注解、查工具书、提高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预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指导学困生依靠课文下注解、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教师要激励学困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教会学困生学会相互交流、合作探究、解决疑难。教师适时给予帮助释疑,让学困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2.诵读法。文言文语言生动凝练,节奏富于变化,最适宜于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正是诵读的功效。要让学困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因此,学习文言文,在粗明句读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从中体味语言的气势和语言的情味,逐步形成敏锐的文言语感。诵读不仅要读准句读,还要读出语气,这样才能走进作品深处。

3.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人们通常以“信、达、雅”作为衡量一篇译文好坏的标准,文言文的翻译也是如此。好的译文能够将一篇文章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真实、完美地再现出来。如果将一篇寓意深刻、很有文采的文章翻译得干巴生硬,或艰涩难懂,就没有完全达到翻译的目的,同时也歪曲了原作。“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的总原则。

4.灵活地进行拓展应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教学,还应重视文化教学,让学困生领悟和学习古人的伟大思想,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三)大胆肯定,树立学困生的信心。

在对学困生的教育中,要善于发现他的优点,老师要合理利用“成功是成功之母”的心理学教育思想,通过让学困生不同阶段完成不同任务的方法,发现和发展学困生文言文方面的某些长项,让他们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需求。在成功学习的情感体验和专注于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注意锻炼学困生的意志,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成功需求不仅能帮助学困生确立生命中的目标,树立成功者的价值观,而且还能推动相关素质的提高,最终达到对学困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教师还要做到心理换位。教师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我中心”的倾向,易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看待问题,这样既不利于教师全面的了解学困生,更妨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理解,尤其可能会影响到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要做到心理换位,就要常常设身处地地从学困生所能掌握的知识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

总之,学困生通过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获得成功体验是一个十分艰巨、复杂、曲折的过程,窥一斑而知全貌,要全面的转化学困生,需要教师对学困生有赤诚的爱心,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需要全体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而每一个学困生获得成功,正是对教师辛勤劳动,对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最好的报偿。

参考文献:

[1]史绍典.高中课程方案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阂,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朱煌.阐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强者愈强的社会现象·马太效应[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7.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