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2009-01-14陈建华
陈建华
摘要: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运用化学实验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实验
在当前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的背景下,怎样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初中化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一、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提升化学教学有效性
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成立,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避免教学的随意化和低效化,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去获取知识,激发其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化学教学的舞台。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倾诉,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环境越和谐,亲和力越强,教学越有效。
三、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完整的问题背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完成知识的构建;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
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在带给学生惊奇、震撼、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
2.运用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可以把与新知识学习相关的一些背景材料,如化学史实、化学现象、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以信息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这些材料的冲击下,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索。
3.通过图表和模型创设问题情境。图表和模型可以直观、清晰地呈现信息间的关系,将各种事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条理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发现不同事物间的区别和联系,发现问题解决的线索。
四、充分运用化学实验提高教学有效性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体验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实验能满足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探究原因”三个阶段的兴趣,对学生冲击力最强。学生感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1.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成功与否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成功的演示实验能迅速把学生带入课堂,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为教学的有效性做好铺垫。
2.增强学生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操作兴趣。探究实验给学生提供了操作机会,使学生对实验的体验不只停留在观察的层面,学生的兴趣也有进一步的迈进。应积极开展探究性试验,通过探究性试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
3.多做趣味实验,利用一些趣味实验,如玻璃棒点火、石灰煮鸡蛋、烧不坏的手帕等简单、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探求其中的化学原理,让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既巩固理论知识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每位化学教师长期不懈努力追求的宏伟图景,更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钻研、改进、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适应未来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