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2009-01-14蔺建红
蔺建红
明确教学目的,认真钻研教材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方面: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应删去或从略哪些学生己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化学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补充什么素材内容才能使其更完整?在校内校外以及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资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把握本节课中的重点?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突破难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如何定位比较恰当?本节所涉及的实验内容如何实施得更有效,组织得更合理?活动与探究课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哪些内容可进行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的教育?怎样在练习中处理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怎样为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这样教师以新教材为基石,走出教材看教材,不仅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而且也使自己成为新教材的积极实践者和创造者。
精心设计习题,培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启发学生以基本题为基础,通过基本题方向和形式的变化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发散、假设等多种思维方式,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进行解题。鼓励学生对解题的多种方法进行比较、筛选、改进、优化,寻求最佳的解题途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例如有关铜和硝酸反应的计算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教师可进行如下设计:1)19.2克铜和足量的浓硝酸反应,当铜反应完毕时,求反应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2)19.2克铜和足量的稀硝酸反应,当铜反应完毕时,求反应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3)19.2克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当铜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升,求反应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4)用集气瓶收集3)中产生的气体,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通入多少毫升标准状况下的氧气可使集气瓶充满溶液。
该计算题中1)、2)比较简单,属于基本计算,3)、4)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学生做好1)、2)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第3)步计算,可根据氮原子守恒法解决该问题;第4)步根据电子守恒法计算比较简单。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而教学科研活动正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途径。当代教师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不断地构建和更新自己的专业内涵,求得自己与时俱进的专业发展。教师生涯中有3种主要的活动形式:教学活动、学习活动、研究活动。学习和研究在本质上是兼容的,是融为一体的。
教学科研是深化素质教育的智力支持,是科学管理和决策的中流砥柱。为了实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必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研究目标,以让教师、学生双向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标准,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科研与教学实际有机地结合,使自己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上都有一个大的飞跃。
使用和推广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科技发展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的良好机遇,也是迫切挑战。稳妥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和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必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善教学质量。
在使用和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应该从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入手,结合课堂教学需要,合理运用,充分发挥,达到最好效果。以下是笔者在具体化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利用多媒体感染力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学科研的重要课题。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插入大量的图片,大大提高课堂感染力,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如在晶体结构的教学中插入许多晶体的图片,丰富的色彩、完美的结构彻底改善本节教学枯燥抽象的形象,学生的学习动力明显提高。
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动态过程的特点突破抽象思维的局限化学是揭示微观世界变化的一门学科,在宏观表象之下是不可见的粒子的相互作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微观理论,从微观入手理解化学,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化学思维的重要方面。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个不同的世界,一直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教学手段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除了苍白的板书和口述,教师想尽办法,用实验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但实验现象仍然是宏观表象,模型也是静态的,能否理解仍然成为对学生理解能力的一种考验。
多媒体动画为教师提供了理想的教学手段。如在原电池、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等章节的教学中,引入生动的多媒体动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理解力插上飞翔的翅膀,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