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贵有真情实感——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感悟

2009-01-14赖惠英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期
关键词:体育节个性化习作

赖惠英

小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陷入了“假”“大”“空”的深渊,甚至出现“体操”式的作文教学方法。本文从“端正教育观念、重视生活指导、挖掘课文潜力、鼓励个性化习作”4个方面入手,提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1924年,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里提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鸣出内心的感兴。”如今,80多年过去了,再回过头看一看小学生的作文,最大的问题还是空话、假话、成人话。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写出真实的、自己的话,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讨。

端正教育观念

学生作文为什么“假、大、空”?笔者觉得这可能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关。传统的作文教学经常是“出题—讲解—作文”, 有的教师为了学生能在考试中作文多得几分,煞费苦心,甚至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体操”式的方法,把人物描写、气候描写以及特定的事件叙述整理成范本,然后让学生读这类作文,背这类作文,模仿这类文章的间架结构,模仿这类文章的叙述内容等,结果学生写出的文章毫无个性可言,也就无怪乎千篇一律、大同小异了。

每个教师都要牢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作文就是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说真话、讲真情,对于一些个性化的表达应珍视并理解它。只有教师把观念改变了,学生的作文才能朝着真实的方向发展。

重视生活指导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发现各种新奇的事物,发现精彩的人生;离开生活,写作就成无源之水。其实生活处处都存在美,只是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口说所见,用心写所思,多写自己身边的事,多写自己身边的人。学生只有敢于、勤于说真话,才能绽放出作文的魅力。

比如学校的体育节,在学生欢度这快乐的节日的时候,笔者利用休息,引导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在聊天中把体育节的盛况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把体育节中最吸引自己的节目用语言文字介绍给大家听。有的说:“进场的时候,我心里可紧张了,因为有那么多双眼睛在看着我们,主席台上还坐满了领导。”有的说:“长龙比赛最有意思了,当时,我们都是右脚在前,等待着裁判员的号令。发令枪一响,排头的同学就向前冲去,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一二、一二、一……的号子,但是就要冲到终点的那一刻,突然前面有一名同学不小心摔倒了,我们后面的同学也未能幸免,紧接着就接二连三地摔倒在地,真遗憾。”有的说:“还是下午的跳大绳比赛有意思。裁判一声令下, 绳子很快被摇起来,我们班跳大绳的同学一个接一个跳过去,谁也没有被绳子绊倒,可别的班的同学却接二连三地被绳子绊倒。我们班跳了三百个,获得了全年级的第一名。”……紧接着让学生以这次体育节为内容写篇作文,结果作文里几乎没有一句空话、大话,笔者从作文里再一次地感受到体育节的热闹。

在来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学生集体里,经常发生一些让他们自己十分感兴趣的事情。有些孩子在过年的时候送贺卡,本以为自己可以收到对方的贺卡而没有收到的时候,难受得哭了;为了表彰那些单元考试考得好的学生,笔者在给他们发喜报时,有的学生甚至不屑一顾……以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为题材,他们写出十分优秀的作文。

挖掘课文潜力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优美的文章,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为教课文而教,而应引导学生去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所蕴涵着的深邃的思想,灵动的纯真的情趣,流淌着的浓浓的情感,让学生情动而辞发。

例如在学完《跳水》之后,笔者发现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议论纷纷,当时就感觉到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作文机会,于是在认真地听取了学生的争论之后,在征求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重新写个结尾。有的学生说:“孩子掉到海里之后,被水手们救起来住进了医院。”有的学生说:“孩子被救后非常后悔,认为自己不该因为一顶帽子而差一点送了自己的性命。”其中还有个学生一改原来的喜剧性的结尾色彩说:“老船长真的开了枪,孩子因为害怕而在原地不动,最终孩子被打死了,老船长因而被判无期徒刑,在监狱里过他的下半辈子。”《跳水》一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让笔者再一次感到学生的习作潜力。

再如在学完《燕子专列》之后,一位学生在课后的小练笔中这样写道:“冒着料峭的春寒,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小贝蒂和她的爸爸、妈妈在森林中不停地寻找着燕子。一天中,他们救护了十几只燕子,人也累得疲惫不堪了,这就是我们可爱的贝蒂。虽然,她和我们一般大小,但她有着一颗火热的心。为了能多救护几只燕子,她冒着严寒,顶着风雪,不知在雪路中摔了多少次跤,也不知划破了多少处。她仍不退缩,多么可敬啊!”

有了课文这强有力的磁场,笔者再也不用担心学生写不出真话、实话、自己话了。

鼓励个性化习作

学生个性化的语言是真实的、感人的、自由的语言,是学生习作的灵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这些个性化的语言、习作,对这类习作多一份尊重和鼓励。虽然在学生的习作中,可能没有什么精彩的修辞和华丽的词藻,却有十分生动的语言;虽然有些语句不够规范,却很有创意;虽然有些表达不够精确,却足以表述他们的生活。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讲过这样一个例子,她在一年级上写话课时,有个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话:“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参观,法国阿姨是个女的。”在成人看来,“法国阿姨是个女的”是句多余的话,但斯霞老师认为,学生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这么一句。如果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想、去看,融入他们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给他们一个宽松自由的思维和写作环境,那么他们就能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

笔者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有位作家从不允许女儿在作文里面使用成语,在能够用成语的地方也都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笔者对于这种极端的做法虽然并不是十分赞成,但却赞成他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的做法。虽然学生的语言是不成熟的,但正是这种不成熟才能体现出一个“真”字,才能擦出创新的火花,才能形成一套只属于他们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当学生感觉作业负担太重时,他们会说:“我觉得我的妈妈像一把无形的大锁,锁住了我的星期天,我真想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当天空下雨了,他们会说:“因为我们不注意卫生,天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看着学生这些鲜活的语言,笔者再一次认识到:尊重和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作文,那么,学生的作文距离真话与真情也就不远了。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体育节个性化习作
阳光体育节
体育节推迟了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玉泉体育节
阳光体育节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