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快乐体育课堂的尝试

2009-01-14杨素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期
关键词:体育课师生体育

杨素华

目前快乐教育不断被运用到学校教学中,对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产生强烈的冲击。快乐体育教学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它强调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教学过程,以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向上态度的多重目的。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与多年体育教学经验,对快乐体育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快乐体育的含义与意义

快乐体育就是指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唤起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的参加体育教学,并从中享受体育的乐趣,以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

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是多种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掌握运动、增强体质的同时,采用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使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而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以群体快乐型为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人人体验、人人快乐,重视学生在校学习的需要,注重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达到学校体育与社会结合,与家庭结合的目的,使教师和学生都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创建快乐体育课堂的实践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言听是从。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要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1)多点普遍。如最普及的篮球运动,以往教学时追求标准化,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学生的篮球天赋。如果更多地让学生在篮球场自由地发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就能充分激发他们对篮球的兴趣,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

2)少点复杂。把体育课的活动方法和活动规则进行简单化处理,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活动的方法,从而在学生之间能进行活动和比赛。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先简化活动方法和规则,让学生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只要把球投进篮框就算得分。这样没有了各种各样的规则限制,学生的心理约束全都解放了,活动的兴趣自然而然就被彻底激发了,效果也会很好。

3)加点趣味。体育教师要努力使原本枯燥单调的竞技项目趣味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体育带给他的欢乐。如在平时教学中,短跑是属于既累又单调的运动项目,而如果把短跑和各种接力游戏结合起来,那学生就会表现得很积极。

拓展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

情景法情景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或把活动内容用情节串联起来,将师生的情感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学习,以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情境具有诱发动机和功能。根据成就动机发展的需要,应设置能激起认知内驱力、归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并转化为活动动力的情境。如在体育教学中,笔者尝试让每个学生在第一个学期都来整一次队,第二个学期带一次操,第三个学期自己设计一个小游戏。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教师对学生充分肯定或表扬以满足学生的自尊心。

游戏法游戏法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与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在动中思、玩中学,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发展身心之目的。这种方法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特征。如在上课开始时,改变过去先慢跑、后做操的老习惯,让每个学生设计安排一个趣味性、活动性小游戏,并让设计者来带领学生练习。这样既有注重培养集中注意力的、快速反应的,又有讲究互相配合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让学生通过小游戏,既热了身,又激发了上课的兴趣。另外,诸如讨论法、竞赛法、直观演示法、激励法、快乐作业法、师生换位法等等各种体现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开始较普遍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

在体育课外活动中延续快乐

进行开放性的课外活动,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娱乐性、健身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喜爱的项目进行活动。体育教师在场进行组织和指导,而不是原来那样要求学生统一行动,听从统一指挥。课外活动成为学生的乐园,身心都得到锻炼。教师要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必须研究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课,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怎样进行教学。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是教学工作的美好境界。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所教的东西。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看到学生能快乐地上体育课,学习体育技能提高的同时又增强了体质,是一种难以言语的乐趣。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师生体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育课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