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探究学习

2009-01-14张艳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梯形探究

张艳波

所谓探究就是探索研究。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阅读、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方法搜集与处理信息,从不同的视角去探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最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活动。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个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见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这番话道出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价值,因此在教学中以探究学习为主线,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探究学习的关键是要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对问题的研究。它强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求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从旁点拨,起到引路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积极地解决问题,使全体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创设情境,培养自主探究意识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灌输现成的知识为起点,以学生全方位接受现成结论为归宿的。教学改革则要求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学生只有通过独立的思考和练习,才能把知识很好地吸收和表达。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主动探究的环节,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如笔者在讲解梯形面积计算时,课前带领学生测量操场上一块近似梯形空地的有关数据,并制成课件,课堂上请负责记录的学生把测量的有关数据向全体学生汇报,提出要在这块地上种植草坪,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草皮?梯形的面积没有研究过,怎么办?笔者提示学生可以将梯形转化为哪些图形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让学生动手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使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有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推导过程,学生思维活跃,有的用剪拼法,有的用倍拼法等等,边操作边思考,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然后进行组内交流,举起各自的图形,展示他们的成果。通过小组合作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组织学生根据测量数据,自编成题,解决刚才遗留问题。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增强了公式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形成进一步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课内小组探究只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一部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参与。在组织课内小组探究学习时,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方法,更主要的是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把握学习方向,总结学习经验,教师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对知识认识片面的得到补充,认识肤浅的得到深化,认识错误的得到及时纠正。

在组织学生课内小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又不能撒手不管,而应当积极引导,主动参与,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活泼,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使课内探究学习学习方式真正发挥效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思考,会提出问题,于无疑处见有疑。就如古人所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悉觉悟,一番长进。其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质疑,不断发现问题,激活他们自身学习的潜能;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质疑问题,启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诱发其创造性思维。

对学生来说,兴趣无疑是激发思维火花的关键所在,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观察、思考,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如笔者在讲授《秋天的怀念》时,让学生阅读,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结果,在学生刚接触第一自然段时,就提出了:课文的题目是写秋天的怀念,课文为什么要写作者和母亲之间的事呢?作者发脾气时,母亲为什么要躲出去,却又偷偷地注意作者的动静呢?母亲为什么提出去看花?母亲爱花,为什么自从作者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学生求知若渴,积极性很高,这样,笔者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去阅读,通过小组讨论,全班研究,组织课堂教学,最终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上了一节十分生动、有趣的课。学生在讨论中不是等着教师传授知识,消除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依赖性,使他们成为一个积极求知,主动探索者。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对所提出的问题感兴趣。上课时主动求知,主动训练,不是光听教师的讲解。

自主探究,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周树仁教授曾经说: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空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深刻表明:教师一定要在时间、空间上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要为每个学生素质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均等的起码条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的潜能,促使每个学生都有长进,获得成功。特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创造自我学习的机会,勉励他们树立起主动学习的精神,感受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满足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例如设置巩固练习、拓展练习、探索问题等多种层次学习方案。所选择的课题要使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

总之,探究性学习,无疑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式变为主动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来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第一中心校)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梯形探究
玩转梯形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梯形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