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政局背后的军方之手
2009-01-14尹鸿伟
尹鸿伟
泰国军队于政与一个希望保留政治权力的王室体制有关,与不成熟的政党政治和不成熟的市民社会有关;军队受到了王室的倚重,同时也被认为是一支能对国家进行有效治理的科层化力量。
“泰国到底是不是民主国家,为什么经常发生军事政变,又不断上演街头政治乱局?”2007年以来,这样的疑问越来越多地出现,泰国政治僵局已经令许多学者摇头,仅2008年里其国会已经3次选举新总理。
12月15日,泰国反对党民主党主席,年仅44岁的阿披实(Abhisit Vejjajiva)以微弱优势击败前执政党及其盟友推选的候选人、前警察局长巴差,当选泰国新一任总理,标志着自2001年以来“腐败先生”他信所在的政党或亲他信的政党一直是民选政府主要执政党的历史被打破。
阿披实在国会投票前夕,曾否认民主党的突然崛起与泰国军方有关。但他信却透过视频录像向国内支持者喊话,要求“干涉政府组成者”停手,矛头直指在幕后威逼利诱原执政联盟数党加入支持少数党民主党的军方,尤其是背弃颂猜政府的陆军总司令阿努蓬。
公允地說,他信后继政权走到今天这一步,是民间反他信组织“人民民主联盟”(民盟)、宪法法院、军方势力、王室和传统官僚阶层等“合力”的结果。但作为强力机关,泰国的军队一直在所有政治活动背后虎视眈眈,并起了关键时刻临门一脚的作用。
司法政变的军方影子
阿披实当选,首先是拜颂猜领导的执政联盟6党中的3党因一年前选举舞弊终被宪法法院勒令解散之赐。而这场小型司法政变本身,就是军方在2006年政变的政治遗产之一。
与泰国最高法院(大理院)主管寻常事务不同,宪法法院于1997年成立伊始,就被寄予了整肃泰国违法政治活动的厚望。但参议院和司法部的分头人事管理致使其先天性格分裂,其在他信执政期间头一个重要判决就是2001年8月以8比7宣判他信谎报财产罪名不成立,其后宪法法院逐渐被他信朋党渗透,成为泰爱泰党的神主牌、众多反对党的噩梦。
2006年初,针对时任总理他信“滥用职权”的大型街头抗议活动在曼谷街头持续,为了重新获得民众的支持,他信宣布于4月2日举行大选,比预定时间提早了3年,且未让其他政党有法定的重组时间。尽管泰爱泰党在这次选举中获得了空前多数席位,但因受到了反对党的集体抵制而无法组成合法国会,他信一度被迫离职谢罪,可反对派不依不饶,而宪法法院随后在5月8日宣布该次选举无效,选举推迟到当年10月,实际上是为他信解套。
接下来就发生了时任陆军总司令颂提指挥的军事政变,借口是有人向王室告密他信有“推翻王室的阴谋”,而他信的确在那之前提拔了不少亲信军官,并且有调动非正式部队到曼谷的企图。颂提政变后1997年宪法被终止,一年后全民公决通过了2007年新宪法,减少了国会议席,且针对泰爱泰党惯用的贿选手法规定了严厉的连带制裁措施。这期间,被质疑不够中立的宪法法院也被新成立的“宪法仲裁委员会”取代,成员由15人减少为91人,全部由司法部委任,实际上其主要成员是由退役军人素拉育领导的临时政府提名的。此后,宪法法院就摇身一变成为军方打击他信势力的得力工具,如2007年5月裁定泰爱泰党解散;而反他信的民盟也千方百计向宪法法院施压,欲借司法干预的捷径挫败他信傀儡政权。
2008年以来,宪法法院的力量持续彰显:7月8日,泰国时任外交部长诺帕敦与柬埔寨方面签署了关于柏威夏寺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泰柬联合公报,宪法法院遂以此举没有事先取得国会批准,判其违反了泰国宪法,导致诺帕敦辞职;7月9日,宪法法院又裁定时任卫生部长猜亚甫“不合格”而丢官,原因是其违反财产申报规定,隐匿妻子名下部分股票未报;9月9日,沙马因为在出任总理后仍然主持烹饪电视节目并收受报酬,疑似“利益冲突”而违反了泰国的宪法,被宪法法院勒令下野。赶走沙马后,宪法法院又对续任仅77天的颂猜“举起了屠刀”,理由是执政联盟内的3党在2007年12月大选中存在舞弊行为。由于他信集团的政治菁英接连不断地遭到清洗,后起的替身政党也就愈发难以掌局了。
行踪诡异的泰国军队
泰国的军事力量一直能力平平,故在国际军事竞争中从未引起过注意,尽管现今其也不断参加一些国际维和行动,但是外界对其印象更多是来自于泰缅边境及金三角地区的那些小规模战斗,虽然断断续续打了许多年,但是对于当地的毒枭武装并没有起到多大的震慑作用。
“1932年由开明军官和知识分子领导的政变使泰国从绝对君主制转向了立宪君主制,从此军队成为国家政治中的一支重要的支配性力量。”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教授庄礼伟说。
的确,拥有枪杆子的泰国军队在现当代历史上一直“不甘寂寞”。在曼谷市中心的一处街边,仍然有一个圆形的巨大花园和一块矗立的纪念碑,其为泰国军队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得胜纪念而建,当地人都会向外来朋友主动介绍。
一战期间,泰国加入了英法美等协约国阵营,并派出大量远征军开赴欧洲去攻打德国和奥地利,“由于当时泰国国旗上白象图案被法国人嘲笑为小动物,所以引起了泰国对法国的长期怨恨”。有历史学者揭秘,本来泰国很想同德国、奥地利等结盟,但德国在欧洲的战势不容乐观,加上泰国本身国力太弱,这就让泰国人改变了主意,最后却幸运地成为了胜利者。而到了二战时期,随着德意日轴心建立,泰国的法西斯政府马上审时度势对英法开战,并迅速与踏上东南亚的日军勾结为盟友。
近代东亚的大部分国家都曾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但中国、日本和泰国却幸存,原因是“中国太大、日本太强、泰国太巧”。泰国的政治智慧使得自己在那种弱肉强食的年代里,依然能够成为英法两大殖民列强的缓冲区。二战爆发后,泰国更是直接加入了德意日的轴心国集团,成了亚洲仅次于日本的另一个战争发动国,风头不小。历史记载,二战前泰国国王拉玛八世访问日本时,日皇裕仁还要与之平起平坐一起去参拜日本的镰仓大佛。
由于作战能力偏弱的原因,加上日军的暗中压制,事实上泰国军队在二战期间一直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有学者研究后认为,二战时的泰国是想借德意日的势力,把法国和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势力赶走,然后自己在本地区坐大成为霸主,但不幸的是二战以轴心国失败而告终。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泰国、老挝16度纬线以北的日军,由中国陆军93师吕国权部负责在万象受降。由于泰军没有什么“战绩”,所以盟军统帅部当时并没有用对待日本天皇、日本军队或德国军队的方式来处理泰国,即没有解散或重组其军队,使其实力基本上没有受到损失。当时中国政府甚至表示:“希望泰国恢复战前固有的独立平等地位,
與中华民国重建其正常友好的关系。”
“尽管以披汶为首的军人专制政府采取了亲日政策,导致了二战后一段时间内军人在国家政治中的失势,但战后的文官政府软弱低效,很快又被军事政变推翻,军人专制再度上演。”庄礼伟教授说,“事实上,太平洋战争中泰国军队形象所受到的损害是有限的,反对亲日政策的‘自由泰运动中也有许多军人、将领。”
而在随后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泰国军队的积极跟随让美国认为“普密蓬国王是坚定反共产主义的盟友”,所以无论对王室权力,还是泰国的军事力量,都没有采用压制手段,甚至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庄礼伟表示,1973年之后,泰国军人的长期专政体制受到了否定;1992年之后,军人直接干政模式又受到了否定,内阁首相必须由民选的下议员出任,“自那以后,泰国政治进入了文官主导时代,军队不再直接干涉国家政治,但在政治僵局出现或军队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军队也可能短期地、临时性地直接干政,例如2006年推翻他信的军事政变”。
军队受到王室的倚重
在泰国,王室一直受到社会的尊重,并且泰王始终拥有政治权威。泰国历史上的许多危机关头,都是由泰王出面调停化解矛盾。暨南大学教授庄礼伟表示:“自拉玛四世至拉玛六世的3位泰王,是泰国近代化运动的主要推动者,是开明君主,这样就为后来的泰王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政治遗产。”
“泰国的近代政治转型过程不是通过大革命来实现的,而是泰王们主动或被动与社会其他主要力量(中等阶层、军队)协商、交易的结果,在这个协商、交易过程中,泰王保留了一些实质性的政治权力,作为国家元首他对重要人事、重要政策有最后的决定权,包括拥有否决国会议案的权力。”庄礼伟说,“经常修改的泰国宪法中有一条是不变的,即国王有不受批评的特权;泰国国旗的红、白、蓝三色中,居中的蓝色代表国王的崇高地位。”
曼谷的华人学者刘振廷表示,泰王曾于上世纪70年代两度干政,以及1992年下令军方停止血腥镇压民运,“民盟在反他信的示威运动中,一直利用泰王名义打‘皇家牌,使泰王沦为政治斗争磨心,令朝野深感无奈”。
已经有西方学者评价:“泰国反对派最大的特点就是丝毫不遵守法律和政治选举规则,而政府却对此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屡屡陷入动乱。”
庄礼伟教授表示,泰国军人常借助崇拜泰王来强化自己的干政合法性,所以他们对泰王的效忠甚于对民选政府的效忠,“军队与民选政府之间的矛盾也使国王成为位置有利的第三方”。
按照西方民主的标准,军队国家化是一个国家是否为民主国家的判断指标之一,军队尊重军令与政令的统一,成为维持国家安定的基础。但是泰国军队一直保存着实力,享受着额外的独立性,而且国家法律也没有能够将其彻底国家化。二战结束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军方领袖始终对泰王保持着极大的尊重与顺从,因此有学者认为泰国军队其实不是政府能够调动的。而是色彩明显的“皇家军”。直到现在,不仅仅是总理任命需要泰王签署,军方的高级军官任免也要经过泰王,同时泰王身边也有枢密院提供决策咨询,“一句话,泰王不是虚君”。
而在军方与泰国王室密切的关系背后,两者的合力事实上真正控制着国家的性质与走向,泰国政府也不得不随时听候他们的差遣,充其量只能算“第三等政治力量”。反过来说,如果把泰王与军队关系完全割裂,那么泰国的政治格局肯定不是现在的模样了。
“泰国军队干政与一个希望保留政治权力的王室体制有关,与不成熟的政党政治和不成熟的市民社会有关。”庄礼伟说,“军队受到了王室的倚重,同时也被认为是一支能对国家进行有效治理的科层化力量。”
2008年12月4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登了有关泰国国王内容的文章。随即在泰国国内遭到禁售,因为该文章不但讨论了生于美国马萨诸塞、精通西方政治学、在位60余年、已经81岁高龄的泰王普密蓬的政治角色,甚至谈及泰王在数次政权更迭中所起的作用,这些内容触犯了泰国“对君主不敬”的禁忌,“极大地伤害了泰国人民的感情”。
政治乱局无关民主
2008年末,英国出生的阿披实成为了泰国新总理。与对待颂猜和沙马的若即若离,甚至直接推翻他信的情况非常不一样的是,泰国军方对阿披实表示了明显的支持态度。
与此同时,二度逃亡海外的他信似乎越来越不走运:由于涉嫌经济腐败问题不能翻身,却又违背承诺不断出言干政,12月12日,泰国外交部正式撤销了他信的外交护照,并表示正在考虑撤销他的普通护照;前不久,在英国政府撤销了他信入境英国签证之后,其又自曝与结婚32年的妻子朴乍曼已离异。
对于泰国“城乡对峙”局面下他信的执政功过,庄礼伟认为,他信的施政路线可以说是启动了对泰国旧利益格局的一次强硬攻击,并可能为泰国催生出大量的新兴中产阶级(特别是在乡村和非曼谷地区),但由于他信施政行为的简单化、专断化,以及他的裙带作风与贪腐嫌疑,于是他遭到了来自旧势力和中产阶级的联手围攻。
但是同样的政治和经济危险也在困扰阿披实,因为选举刚结束便有抗议者在国会外面举行示威,称阿披实的当选是军方策划的一次“静悄悄的政变”。未来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支持他信势力的“红衫军”(泰国反独裁民主联盟)效仿“黄衫军”(人民民主联盟),也采取长期街头抗议,甚至暴力占领总理府和机场等极端方法,逼迫温文尔雅的阿披实下台。
“现在,有着6300万人口的佛教王国泰国是否应该实施民主政治制度,已经成为一些好事者质疑的话题。”曼谷的华人学者刘振廷表示,“随着民主党上台执政,原来由民盟发起的‘黄衫军大规模街头示威很有可能被‘红衫军所发起的示威活动所替代,社会将继续混乱不堪。”
这些现实情况都预示了泰国国内政治矛盾依然尖锐,以民主党为核心的新政府仍将面临严峻挑战。不过泰国的一名官员已经公开表示:“以前是因为没有严格执行法律,所以才会出现民盟的情况;以后如果有违法示威活动政府要严格执法了,不能让以前的混乱情况再继续。”
“事实上,在西方一些政治制度研究者看来,君主立宪议会制民主与总统制民主情况并不一样,而且泰国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君主立宪制度。”香港资深时事研究员黄建炎表示,“所以泰国的民主实质值得重新思考和定性。”
前牛津大学访问学者邵新民以“香蕉共和国”来比喻目前泰国的状况,而泰国学者巴温则把自己的祖国称作“失败国家”。按照不少学者的研究,泰国当今的动荡局势恰恰是由于不民主或者说民主化的不彻底所造成的。
以地缘政治视角看,缅甸是军方掌权,柬埔寨是立宪君主制,印度是民主联邦制,马来西亚是有限民主制,中国和越南是共产党执政,泰国处在这个政治生态圈中,在效仿西方宪政民主方面似乎也很难有太大的进步。“多数并不必然意味着正义,弱势也并不必然意味着正义;正义首先意味着程序合理、正当,意味着遵守经协商后达成的共同约定。”庄礼伟说。
已有西方政治学者表示,“不能再以‘民主标准为参考来研究泰国的政治局势,因为对立的力量并不是依靠民主与否或程度多少来划分的。”言下之意,如果按照西方规范的民主标准来衡量,现在的泰国其实算不上是一个民主国家,所以其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本质上与民主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