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工作要注重问题细化
2009-01-14朱亚生
朱亚生
我国农村就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目标而言,仍有许多工作不可忽视。
国家按耕地面积实行补贴,增强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不可忽视没有获得最大的刺激粮食增产的潜能粮、棉、油按播种面积进行补贴,才能扩大复种指数,增加农产品产量。就贯彻科学发展观来说,国家鼓励农民种地,补贴了钱,农民付出的多,国家补贴的多在情理之中;就农民来说,国家对农民种地实行补贴,这是两千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好事,多种多补,贯彻了多劳多得;就国家来说,现在如能把粮、棉、油按播种面积补贴到户,就有了准确的种植面积,这对中央了解农业整体情况,掌握全盘工作,制定调整国民经济计划,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实际效果。总之,农业补贴按粮、棉、油实际面积补贴(村、组张榜公布)落实到户补贴,既不增加国家财政补贴成本,又能鼓励农民增加复种面积,扩大粮食生产,这就能使国家掌握真实的提业现状。
在重视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可忽视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我国人口众多,居住分散,小型水利工程比比皆是,多少年来排灌设施老化,渠道不通,特别是取消对农民的三提五统之后,乡、村两级缺财力,无心去搞农田设施的维修。农户田地分散,中青年农民大都外出打工,年老体弱的农民种田,水利排灌不畅,只好双季改单季,或水田改旱作,收多收少就听天由命了。建议国家对于一些无大型水利工程的县(市)也应增拨专项经费维修水利工程。
在评价农村干部工作政绩时,不可忽视评价粮食等农业抓得好的政绩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区域分散,条件各异,天时地利复杂多变。对基层干部工作的评价,也应实事求是。不能认为粮食等农产品只能稳天下,不能富天下,显政绩,收多收少更无足轻重。抓好招商引资大办乡镇企业没错,但无农不稳,特别是粮、棉、油生产千万不能忽略。因此,评价干部政绩,抓种养业的发展,促农业丰收,保一方平安,不能不算政绩。
在抓农田承包到户的同时,不可忽视零星土地转包
当前土地承包到户,确权发证工作,不少地方做得是好的。但不少农户因外出打工,土地荒芜,有些乡村干部就过问很少,荒就荒了,过去都是一年种两季、三季的农田,如今就只种一季,这种荒季现象较为普遍。大自然给我们的温、光、水资源白白浪费掉。这里荒一点、那里荒一块,全国加起来就是一个大数。因此,每年播种季节,各级政府都应实地查看,检验耕地转包工作做得怎么样,尽量避免抛荒。
在重视化学肥料生产的同时,不可忽视有机肥料的生产与浪费
由于大量进口,除钾肥外,氮、磷肥能基本自给,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近年来,由于农民外出打工,农业效益低,农地有机肥的生产与应用大大降低,大批农地已不施有机肥了,只靠化肥种田,这就必然造成农地肥力衰退,使化肥得不到有效利用。化肥用量年年递增,造成土壤团粒结构破坏板结越来越严重。目前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有机肥的生产与应用,而我国历史上就是靠种绿肥与人畜粪等生产的农业大国,如今却变成了靠化肥而不重视有机肥的生产与应用。这是一个长远的农业发展战略问题,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如湖南省几千万亩稻田,过去冬季不是种油菜,就是绿肥,如今稻田种油菜不多,而绿肥就很少见了,不少乡村连绿肥种子都没有了。养猪场、养牛场的肥料也白白浪费,造成污染,破坏环境到处可见。
在抓退耕还林的同时,不可忽视把历年来种粮、棉的耕地也去造林这些年来,退耕还林,造林绿化,对加强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功不可没。但不少乡村农户,把山脚下平坦的可耕地也去造林绿化,这就减少了一批可耕地块。一些农民说,一亩旱地造林,补三百斤原粮和20元钱是划算的,就一窝蜂造林,这种现象到处可见。笔者建议今后退耕还林要组织评估,哪些耕地应退耕,哪些不应退耕,不应退耕的退耕了,要取消补贴,特别是有些退耕还林是虚假数字,就更不应该补贴了。
农村剩余劳力外出打工,有关部门要提供准确的务工信息
农村剩余劳力外出打工,搞劳务输出,既赚了钱,又学了技术和管理,开阔了农民的视野。但是,有些地方对劳力外出打工缺乏应有的组织领导,使不少农民似潮水一样涌向外地,不少人兴冲冲而去,扫兴而归,有的还影响了社会治安,农民外出务工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为什么其他工作,我们都可以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而农民外出打工就让他们无序、盲目地东奔西找?
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中,要向农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市场经济少不了信息服务,但目前各类信息多如牛毛,农民无所适从,只好在市场上看到什么价格好种什么,必然带来一哄而上,时常造成某些农产品过剩(东北人参卖出萝卜价)或空档的局面。
在抓好农业高新技术人才培育的同时,不可忽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我国农业仍处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就农业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来说,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但农业中等技术人才,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不可忽视。现实生活中农业大专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寥寥无几,而农民大多仍是传统农业生产者,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很难全面展开,如测土配方施肥这种既能提高肥料效益,又能节约农业成本的方法,许多农户就没有使用。计划经济时代,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机构与专业人才遍及县市乡镇,如今不少农技站人浮于事、无所事事,怎么不可以让他们下村下组,既实地帮助农民生产又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实用人才。
(摘自11月16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