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2009-01-14张凯
张 凯
当今,竞技体育的高度发展与激烈竞争,对每一个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高级的全面身体训练水平,而且心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优秀运动员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重要条件之一。心理训练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共同构成运动训练的四维体系,心理训练在该体系中成为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运动训练和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在比赛中,有些技术水平高的运动员败给技术水平低的运动员,其原因往往是心理素质欠佳所致。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就不能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任务,更难在比赛中夺取优异成绩。我们从国内外一些重大比赛中经常看到,在双方身体、技术、战术训练水平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心理因素往往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想象训练的概念
想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改、发展和创造动作的技巧。
二、想象训练的方法
想象训练必须在身体肌肉全部放松的条件下进行,并与技术训练相结合。即在理想地完成某种动作之后,闭眼,在头脑中回顾并重复这一动作。或者先在头脑中回顾某一动作过程,然后实际地做动作,每次想象训练的时间不易过长(一般以2分钟为宜)。重复想象的次数也不宜太多(以3—4次为宜)。但每次想象训练要做到:不仅生动逼真地“看到”这个动作,而且要把做这个动作时所使的力、所花的时间及速度和幅度,甚至在什么地点、使用什么器械、穿什么服装等都想得十分清楚、准确。即要想得足以激起身体相应的反应,使视觉表象与动作表象相结合起来,并能想象出做这个动作的情感和姿态。想象训练时,可进行整体练习,也可进行部分练习。通过想象中做动作,不仅能达到巩固成套动作之前的记忆和改进动作的目的,且可减少做动作之前的紧张焦虑,有助于培养运动员的心理坚定性和树立必胜的信心。
三、赛前状态
赛前状态指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包括动机的状态、情绪的状态和战术战略的准备状态等。其中又以情绪的状态尤为突出。运动员赛前状态对其完成比赛任务和运动成绩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地说,理想的赛前情绪状态是一种斗志昂扬的情绪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运动员感到参加比赛是愉快的,情绪是饱满的,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信心,渴望参加比赛,坚信自己能获得胜利,并有最适宜的情绪兴奋程度。这种赛前情绪状态,有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勇敢果断、全力以赴地争取胜利。另外还有两种不利于比赛的表现:第一种是赛前过分激动状态;第二种是赛前冷漠状态。前者表现为极度地兴奋和焦虑不安,致使动作忙乱,失去自控力,这多半发生在训练程度低和比赛经验少的新运动员身上或发生在首次参加重大比赛的老运动员身上。后者表现为心境不佳,情绪低落,缺乏信心。或者根本不想参加比赛,致使动作缓慢,思维迟钝,体力和精力显著下降,不能顺利的完成比赛任务,这多半发生在赛前训练过度的运动员身上。对于这两种运动员应加强赛前的心理训练。
四、赛前心理训练
赛前心理训练指在比赛前20分钟根据运动员项目的要求和针对运动员的心理准备状态进行的心理训练。训练时间可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而定(3—20分钟)。所做的方法:第一步放慢呼吸(做腹式呼吸)。第二步自我暗示与放松肌肉,其方法是自我暗示:(1)“我非常安静”;(2)“我的左(右)手或脚感到很暖和”;(3)“我的心跳得很平稳、有力”;(4)“呼吸非常轻松”。第三步闭眼,想象要做的成功的动作,把动作的各个环节从头到尾的想一遍。第四步实际的做动作。这种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时稳定情绪,沉着应战,发挥出最佳的技能水平。
五、心理训练的方法
(一)认知训练
教练员通过讲解战术理论,使运动员对训练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有明确的认识,产生训练的自觉性,进而自觉地接受教练员的科学训练程序和合理要求,使意识和表象更有效地统一起来。实践中要根据不同训练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训练。针对少年运动员兴趣性强、注意力差的特点,诱导其对训练产生和建立正确的动机。针对中等水平运动员上进心强、注意力差的特点,鼓励其不怕困难,努力提高技术的信心。针对优秀运动员进取心强、自制力强的特点,启发其不断努力攀登技术高峰的信念。
(二)念动训练(下转200页)(上接192页)
教练要求运动员通过自我默念,有意识地想某一技术动作,使头脑中出现该动作的表象,并使头脑来实现这一动作,实践中要注意不同训练阶段的神经机制特点。如:低水平运动员兴奋过程易扩散,内抑制差,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中等水平运动员内抑制强,表现为注意力相对集中、情绪相对稳定;高水平运动员兴奋过程中,内抑制强、情绪稳定。调节控制运动员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念动训练的效果。
(三)意志训练
教练员通过启发和讲解,使运动员明确训练和比赛的目的,使之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励其以顽强的精神克服困难,以超人的自制力控制情绪。教练员要从难、从严、从实出发进行训练,有意识增加训练难度,增加负荷量,提高训练质量标准。在训练比赛中,可设计些瞬息变化的复杂条件,要求运动员当机立断地采取果敢行动,解决突然出现的问题,不断地锻炼其心志。
运动竞赛不仅是体力的技术的竞争,而且也是心理较量。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在比赛前使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并能够从容地应付比赛中遇到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丁雪琴.几种心理训练方法应用效果及其综合评价手段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8.
[3]李建周.心理训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李薇主编.体育心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祝蓓里主编.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张凯(1987—)男,湖北荆州人,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