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等生也享受爱的阳光
2009-01-14宋杰张树芳
宋 杰 张树芳
在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少言寡语,性格内向,安分守己不善交往,学业平平,很不引人注意,有些教育研究者把这部分学生称之为“灰色儿童”,以借指他们处于一种不突出的平淡状态。亦是人们通常所称的“中等生”。所谓中等生,是指由于思想意识、行为习惯、认识能力、价值取向、个性情感、意志和学习状况等原因形成的,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自我价值观念淡薄,定向、定位偏离自我。在中等生身上,同样存在优等生所具有的潜能,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超常的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他们在某个时期某种条件下处于中等状态。
我们在做好“中等生”转化时应该抓住一个重点,遵循三条原则。
一个重点:即情感的投入。情感联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重要方面。“灰色儿童”不善交往,平常难以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真挚的情感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他们体验到交往的快乐。教师应自觉地关心他们,积极主动地增加与他们的交往,设法让他们在集体中得到一定的地位,起一定的作用,打破其默默无闻的局面,扩大其在师生心目中的影响。真挚的爱定能给中等生这类“灰色儿童”染上绚丽的色彩。
三条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中等生”的特征之一是不善于交往独处独往,消除其孤僻畏惧心理十分重要,而同时培养其勇敢坚毅的积极个性也同样重要。必须注意转化的整体性,加强对其心理障碍的整体治理,破和立同步进行。其次时机性原则。中学生身心正处于发育之中,可塑性强,是进行心理性格优化,引导其良好正常交往的最佳时机。必须注意转化的时机性,抓紧平常有利时机,进行合适教育。最后综合性原则。“中等生”形成原因来自多方面,并非完全来自学校,家庭教育、群体环境如何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必须注意转化的综合性,力求家庭、社会和学校的综合协同,合力转化。
转化“中等生”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
一、表扬与警策
中等生由于自我效能感失衡与自我监控能力差,对自己无法做一个正确的定位,他们渴望受到班主任和同学的关注,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班主任应该努力关注中等生成长的足迹,针对不同情况的中等生,做不同的要求。对自信心充足,只是缺乏被关注的中等生,要采取鞭子策略,适当的旁敲侧击,适当语重心长的话语,适量的“打击”,让这类中等生感觉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不断完善自我;对自信心不足的中等生要进行爱的呵护,通过在集体场合表扬方式增强中等生的自我意识,既要对中等生有热切的期望和殷勤的鼓励,又不断地指导中等生在方法、行为上的不足,在微笑中促进其成长。
二、增强中等生在班级的主人翁地位
中等生既自尊心强又自信不足,常常让自己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认为班级的主体应该是优等生,主动退出班级活动的舞台,对班级的活动,班级的工作都处于漠不关心和“弃权”状态,只是充当盲目的看客而已。为此,班主任应该要增强中等生在班级的主人翁地位,在班会课上要特别强调中等生是班级的主力军,是班级进步的中坚力量,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各项活动中。
三、创造机会,体验成功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制度下,中等生往往认为自己只能是被管理者,很难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给中等生提供锻炼和为班级管理贡献力量的舞台。例如可以通过班干部轮流换的形式,让中等生也有机会参与到班级工作中,形成良好的监督他人,自我监督的氛围,让中等生有机会充分挖掘自身的才能和潜力,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促进班级工作的和谐发展。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组织班会课的形式,让学生自演、自导,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乐趣,锻炼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小型竞赛活动,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在“寓教于乐”中提高自己。
四、激发中等生创新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只注重于优等生,却往往忽视了一大批中等知识水平的学生,这是可悲的。”中等生由于自我价值得不到认可,往往会让自己处于中立的地位,缺乏创新意识,“跟随大部队走”,这种精神状态很容易让中等生更加不能确定自我,因此,要激发中等生创新思维,设置情景让中等生积极创新,对自己、社会、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与认识,进而促进中等生均衡而又有个性地发展。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知心人,是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带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迁移默化的作用,有人生动地说: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所以,教师唤起中等生心灵的工作尤为重要。“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作为教师,不仅要具有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爱撒向班级的每一个角落,使自己的关爱让全部同学都能感受到,并唤起学生的共鸣,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才更和谐融洽,更有助于中等生奋发向上,实现更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樊文芳.教育呼唤对“中等生”的关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1).
(作者简介:宋杰(1976—)男,山东鱼台人,汉,本科,东省鱼台县王鲁中心中学,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张树芳(1979—)女,山东鱼台人,汉,本科,东省鱼台县王鲁中心中学,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