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三十年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发展
2009-01-14张小燕
双语教学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了全面发展,双语教学乘着改革的春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理论的完善化,制度的合理化,立法的成熟化等等。但同时它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问题,由于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的薄弱、教育经费的缺乏、理念的淡薄等问题,使得双语教学在实践中的推广力度不大,现在依然有很多地方的双语教学不完善,甚至没有实行双语教学,所以我们在喜悦其既有成绩的同时更要深刻认识现存问题,并要在吸取经验基础上继续努力,克服一切不利因素,来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使它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在新时期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上谱写出新的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新的贡献。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双语教学的发展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现代化建设的序幕。这使当时濒临崩溃的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不仅获得新生,而且不断革新和发展,取得举世公认的显著成就,尤其是“双语教学”更是迎来了创立和发展的良好机遇,在国家制定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下迎来了腾飞的时代。其发展大致可分为探索、实验研究、模式化运作三个阶段:
(一)探索阶段:主要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到80年代。在这个时期,双语教育的探索似乎比较零乱,从内容上讲,各民族学校分别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双语教学计划和模式;从范围上讲,经验双语教学的范围也及其广泛,涉及50多个少数民族和许多不同层次的学校。所以这一时期的双语教学存在着“内容杂而多,且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和成熟的运作模式”等不足,但它却为以后的双语教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1979年5月召开的“全国民族院校汉语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成立的“全国民族院校汉语教学研究会”(于1985年更名为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此后研究会成为了双语教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依托和纽带,并且其研究成果形成了双语教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推动了双语教学的发展。)更使双语教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初步形成的标志。
(二)实验研究阶段:主要是指80年代至九十年代。在这一阶段双语教学进入了发展的春天。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力增强,教育在民族地区被空前重视,双语教学也迎来了春天。
首先是学术上的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民族教育科研机构和民族高等院校积极投入双语教学的研究,尤其是在教学用语的使用,双语言双文化的关系、双语教学的科学模式等领域的研究。如中央民族大学在彝族地区,新疆师范大学等在维族地区开展了双语教学的相关实验。由于教育科学理论和专业人员的介入,双语教学的发展开始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并形成了中国特色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理论体系。与此同时,一些高校、科研机构也培养了一大批不同层次的通晓“民汉双语”的教师,编写了一大批适用的双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其次是政策法规上的进步。1980年以来,中央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双语教学的文件、批示,双语教学的法律地位也得到确立,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双语教学花开遍地。如1987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也作出3项决定:一是成立州民族教育改革办公室;二是州民族教育改革办公室要以双语教学为重点,进行民族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三是将改革实验所需经费纳入州财政预算。
再次是相应的配套体制的完善。1988年,一项旨在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国内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国家级标准化考试(简称HSK)诞生,这一考试被延用至今。如今,在一些民族地区,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时,对HSK的要求犹如内地企业对员工的英语要求一样,是很多用人单位列出的“基本条件”。
(三)模式化运作阶段:这一阶段是从90年代以来至今。在这段时期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开始建立并不断得到完善。民族双语教学在各民族地区成功实验的基础上,开始了模式化的推广与运作。2002年7月,国务院还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正确处理使用少数民族语授课和汉语教学的关系,部署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在民族中小学逐步形成少数民族语和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应开设一门外语课。要把‘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予以重点保障。”。据统计,我国目前实行双语教学的学校有1万多所,占民族地方中小学的10%左右;实行双语教学学校的在校生600多万名,占民族地方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的40%左右,使用的民族语言达60余种,民族文字
29种。另外国家每年编译出版民族文字教材3599种,总印数达I亿多册,保证了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要求。
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双语教学发展经验
在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中,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紧紧的抓住了这个宝贵的发展时机,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我们在不断的努力解决不同时期的不同问题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理论经验:强化双语教学理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看出,国家的历代领导集体在现实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断的提出新的理论,制定出新的指导方针,与时俱进,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所以我们必须要继续依靠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不断创新才能够解决双语教学在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二)实践经验: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始终重视民族特色,坚持自主发展与重点扶持相结合。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我们一定要非常重视民族的特殊性,并且始终要把民族教育事业作为一项特殊的事业来考虑。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表明民族教育一定要具备民族的特色。因此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无论是在制订学校发展战略和探索制度创新上,还是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中,都要坚持其民族特色,办学理念一定要鲜明体现民族高等教育特点,一定要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实际出发,要立足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要为民族地区发展服务。而“自主发展是民族教育发展的内在条件,是实现民族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果缺少这种内在条件,民族教育发展便失掉了主动性和创造性,失掉了实现发展的目标和内在动力,也就失掉了民族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三、我们面临的时代任务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风风雨雨走过了三十余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路成长,引领着民族教育的不断前进,虽然取得让人瞩目的成绩,但还没有完成历史所赋予它的使命,在文化的多元化和世界文化交流开放化的环境下,如何能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的双语教学,我们还要很长的时间去探索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我们应当在以下几点下工夫。
(一)加强少数民族对双语教学本质的认识。双语教学可以形成语言的内部转换机制,使学生从其他文化的 “内部成员”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观点,从而给学习者提供相应文化的感性认识,使语言符号与其文化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己文化与他人文化的适应中,感受乐趣,增强对多元文化认同感,进而丰富学生生活内涵,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所以我们要努力让各少数民族同胞认清它的本质目的,加深他们的双语教学理念,从而主动的去参与双语教学计划,努力配合它的运作,变被动为主动,使双语教学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展示。
(二)在教学模式上要有一个创新,要实现学习和生活中的“双语”化。传统双语教育模式的普遍特征是只按所定的学时授课,而忽视了它的教学效果和目的。所以我们要树立“双语教学是一个民族走进国家整体现代化而进行的教育”的意识,尤其是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增加多元文化教育内容,将各少数民族文化精华或特色融入学校现有课程中,以反映文化多元观点和本土意识。我们要在学校的教育中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和行为模式,以双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实现学习和生活 “双语”化,并构建适合实际的双语课程体系和富有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另外,社会各个部门也要携起手来,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完善双语教学政策法规,促进少数民族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来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具体有:
1984年10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就做出了相关规定如凡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应使用本民族语文教学,学好本民族语文,同时兼学汉语文等。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作出了此类规定。1992年的 《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也指出双语教学。1995《教育法》第12条规定:“汉语言文字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2002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试行),明确规定了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 “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材编写”等问题。
我们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坚持宣传国家政策法规,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同胞了解国家在“双语教学”方面的法规和最新的政策规定,一方面就是为了确保能把这些政策应用到实践中,更好地有利于“双语教学”在本地区的推广,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能及时反馈这些政策法规在实际运行的效果以便于及时做出调整。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都决定了双语教学在实际运作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只有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参与到“双语教学”中,使双语教学得到更好、更快、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永才.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研究:历史、成就与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
[2]张德祥.加强领导 强化管理 深化改革 扎实做好民族教育工作.中国民族教育,2005.
[3]陈立鹏.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内容及特点.贵州民族研究,2005.
[4]韩刚.教育公平与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
[5]常永才.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与民族教育学学科的发展.江西大学学报,第33卷.
[6]哈经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族教育,2008.
[7]阿思根.双语教育:理念与模式.时事观察.
[8]蔡爱民.我国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教育新视野,2007.
[9]哈经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族教育,2008.
(作者简介:张小燕(1984—)女,汉族,河南信阳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