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
2009-01-14聂燕李海富
聂 燕 李海富
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直接反映着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高校体育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的运动技术教学,而应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为重点,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大学生的身体素
质,如何发展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是高校教学改革应当重视的问题,也是终身体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 何为体育锻炼能力,体育锻炼能力的定义
体育锻炼能力就是人们运用知识,通过实践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改造世界的本能。就体育而言,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潜力的综合深化,是从事体育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活动力或本能技能,而自我锻炼能力就是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特别是对于刚入校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升学的压力很少从事体育锻炼,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就应有意识地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大学校园内的大学生是具有现代思想并充满青春活力的知识群体,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仅体现着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行为的一般参与方面。更重要是他们在思想中,把体育锻炼同大学生接受现代文化范围程度融为一体进行思考。大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独立生活工作的准备期,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锻炼能力的培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从人出生到死亡之前都要参加体育运动,即将参加体育运动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当代体育的发展方向。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我国的基本国情,高校体育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努力开发大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的挑战。高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大学体育教育,使学生走入社会后能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使人健康生活、工作并能长寿。学校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是,不仅看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素质提高多少,而且要看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后是否具备了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是否养成自我独立锻炼的习惯。因此,高校体育要把握体育的本质,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终身健康。我们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为此,切实抓好“终身体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针对大学生现实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
(一)加强体育理论教育
当代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加强体育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战术和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将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体育观念。
(二)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对高校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首先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要把激发与培养上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强调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思想落到实处。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等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以各种方式调动、鼓励、保护、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体育活动的无穷乐趣,从而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四、高度重视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校体育由于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基本教育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无论从教学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意识,还是教学体系、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又缺乏培养的方法和具体措施,致使学生体育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体育能力的培养:
(一)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运动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学会自我卫生保健。提高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能力,是提高其体育能力的首要条件。
(二)增强脑力活动能力。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积极调动、挖掘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开发体育潜能,是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主要条件。
(三)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条件。
(四)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愉悦的情感,有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运动。这是培养体育能力的重要心理条件。
五、体育锻炼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应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
自学:培养学生明确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坚持经常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活动中,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自控:能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二)运动能力的培养
运动能力,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所获得从事各种运动的本来。运动能力是反映体育运动总体特征的一种能力,是锻炼身体和参与劳动,军事活动及各种文化活动的基础,培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应贯穿体育课的始末,教学中应考虑:
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切忌“满堂灌”,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同没公式也要避免运动教学走过场或只重学习技术,而不顾实际锻炼情况等,要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足够的运动设施,使每个学生有条件、有兴趣、有机会参与运动,以施展他们的运动能力。
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这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做练习时,教师要及时的指导,多给与鼓励,避免学生站在操场上,多对学生正确的指导,使他们对体育课有更深的理解,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教学程序:对学生实行教学整体规划,根据学生的阶段思维特点,指出不同阶段目标要求。首先,学生进行自我定向,即课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目标,并根据这个目标,在课上积极进行身体锻炼。其次,在教室的指导下,学会自我测定、自我控制,便于自我批评、自我调整。
教学方法:主要对本年级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教学。注重学练方法的自我参与和发现,引导他们自我定向、自我锻炼的呢个锻炼方法。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平均心率由115/分增加到124/分,练习密度由26%提高到31%,学生的各项指标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2]清华新生体能测试的结果说明了什么[M].中国学校体育,1995.
[3]基础教育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时代呼唤创新型课堂[J].教育发展研究,2000.
(作者单位:聂燕,河南医药高级技工学校。李海富,河南省化学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