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为纯粹,所以美

2009-01-13潘向黎

海燕 2009年1期
关键词:奥斯汀樱花玫瑰

潘向黎

文学硕士,中国作协会员。生于福建泉州,少时移居上海至今。曾留学日本两年,先后在文学杂志和报社任编辑。著有小说集《无梦相随》《十年杯》《轻触微温》《我爱小丸子》和散文集《红尘白羽》《纯真年代》《相信爱的年纪》《局部有时有完美》等多部。部分作品被翻译成日文、英文、俄文。以作品《我爱小丸子》《奇迹乘着雪橇来》《白水青菜》《永远的谢秋娘》连续四年登上中国小说排行榜。获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上海文学优秀作品奖、文汇报笔会文学奖、上海文化新人称号等。

假日里有点闲暇,重看了纪录片《鸟的迁徙》。就像另一次飞翔一样,依旧领略了那种难以形容的感觉——灵魂沐浴在高空的风中,光线穿透身躯,醍醐灌顶,宛如新生。导演雅克贝汉的名字几年前就已经广为国人所知,一起被啧啧称叹的还有他拍摄此片的一系列壮举——是的,壮举。摄制花费的时间:四年(其中飞行时间达一万五千个小时)。动用的人数:三百多人(包括五十多名飞行师和五十多名鸟类专家)。使用的技术设备:动力伞、小型飞机、内藏摄像机的像鸟一样大小的航模等许多超科技的设备(无法计算的是他们在拍摄飞行中的各种冒险)。他们所耗费的精力和耐心更是惊人:在第一年里,他们基本不拍摄,而是进行一个叫作“铭印”的实验――从鸟类一出壳开始,就在它们身边,让它们第一眼就看到,然后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充当父母,照料它们,让它们对“父母”产生信任和依赖(我想到《小王子》中所说的“驯化”),大获成功。他们跟着鸟迁徙(有时候他们一定遗憾自己没有翅膀),鸟儿们习惯了他们几乎是陪伴的存在、还有飞机和各种机器的声音,直到鸟群跟着小飞机跑就像放学后从教室里冲出来的孩子一样自然。然后第二年,他们才开始真正的拍摄。鸟是自由的,但和人很亲近。和鸟一起飞翔的体验“融入了生命”(导演语)。而且,他们果真像《小王子》里所说,对自己驯化的动物负责,直到影片拍摄完毕,他们仍然在鸟类基地留下七名“父母”,继续照顾鸟类。

第一次看我主要被鸟的命运所震撼,第二次我更多地为这些记录飞翔的人而感动:如此温存、不取巧的态度,如此忍耐、漫长的过程。鸟完成迁徙,而人抵达一种纯粹。

突然想起友人送我的一张碟,也是纪录片,《樱烂漫》。从头到尾拍摄的全部是樱花——日本各处的樱花。有的是在阳光中,有的在薄阴中,有的是月光下。含苞,初绽,全盛,飘飞(日文叫作“花吹雪”)。地点有山峦、水上、寺庙、平原、牧场、街道……每一种花都选择了最能体现出它的美的地点、时间、光线和角度。我莫名其妙地想到《红楼梦》里宝钗吃的冷香丸: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配上雨水这天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天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天的霜十二钱,小雪这天的雪十二钱。“最难得是可巧二字”,“等十年也未必碰的全呢!”樱花花期很短,素有“樱花七日”的说法,要寻找、遴选代表性的樱花,要等待和捕捉这么多种樱花最美的风姿,这大概也不是一年之中可以完成的。何况,还有许多并不唯美的环节:比如有时需要打扰一下梦中的樱花、暂时打上灯光(拍摄夜樱),有时需要办理特殊防疫通行许可(进入牧场拍一棵樱花)。

我为什么会从鸟儿想到樱花?当然,飞翔很美,樱花也很美,而且几乎没有台词和旁白,纯以画面和音乐来说出一切。是这个原因吧,但又好像不全是。

慢慢地,我体会出来了:相似的,是那种纯粹的感觉。就一个主题一个内容,不追加任何社会政治、道德教化的内容,也不卖弄任何花哨的拍摄手法,即使是迷恋、痛苦、陶醉这样激越的感情也都压进浑然天成的画面背后。就一个内容,就把它表现得充充足足、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说,那就是:纯粹。用一句话来评价,就是:好到你无法指望更好。要做别的,如果你够才气也够运气,也许可以和他做得一样好,但是这一项,你算了,高山仰止也好,退避三舍也罢,你最好放弃。

纯粹、专一到一定程度,就接近孤注一掷、铭心刻骨了,这不是工作,就是一场生命体验。但做成了这样的一件事,就可以这样自我介绍:我就是拍了《鸟的迁徙》的那个人。我是全世界拍夜樱拍得最美的人。

既然值得,那就纯粹。因为纯粹,所以美。

由此又想到雷杜德。疲倦的时候,往往习惯地想看书,可是如果倦透了,那就大多数书都看不进去,这时候我有最后一招,拿出一本雷杜德的《玫瑰图谱》。立即,恍若走进了一座玫瑰园,心旷神怡百虑全消之余,还有“花开有枝当须惜”“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珍视之情,因为那一簇簇一朵朵含露凝香、娇艳欲滴的玫瑰,好像为了我刚刚绽放,而很快就要凋谢。其实我知道,这其中的许多品种早就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了。

这一天,不知道第几次手捧《玫瑰图谱》,突然想,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其实很好。比如这位法国画家雷杜德,他一生就是画花,尤其是玫瑰。任凭法国大革命、政权更迭,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他只管画他的玫瑰,整整二十年,以一种“将强烈的审美加入严格的学术和科学中的独特绘画风格”记录了一百七十种玫瑰的姿容,成了《玫瑰图谱》。他本人被称作“花卉画中的拉斐尔”、“玫瑰大师”、“玫瑰绘画之父”,这本图谱被誉为“最优雅的学术,最美丽的研究”、“玫瑰圣经”。在此后的一百八十年里,以各种语言和版本出版了二百多种版本,平均每年都有新的版本芬芳降临人世……雷杜德,他只做了一件事:画玫瑰,但他的玫瑰成了巅峰,无人逾越,甚至不敢生这样的念头。

一生做好一件事,真的很了不起。这样在单一、狭小的领域达到难以企及的高度,突然让我想起另一个人:简·奥斯汀。就是那个写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总是关心一家子的女孩子如何出嫁的简·奥斯汀。有人嘲笑她所写的都是小地方的小事情,都是茶杯里的风波,但是,在她那些绝不广阔的世界里所发生的感情事件、择偶标准、生活趣味,那些鲜活的主人公们(鲜活得可以听见裙摆的窸窣、马蹄的脆响、可以嗅到不同的香气),是多么有趣、迷人,其中展现的情感世界,和尘俗人间时而搏击时而妥协,更是何等丰富和跌宕起伏。最后的大团圆又是多么善解人意、抚慰人心。

简·奥斯汀的作品经久不衰,喜欢简·奥斯汀的人遍布全世界。以至于美国有一部故事片就叫《奥斯汀书会》,说一群她的粉丝成立一个专门讨论她的作品的书会。到了今年还有一部新片叫做《成为简·奥斯汀》,那里面她失败了的恋爱故事是杜撰的,但是对这位作家的热爱和好奇却是最真实的。把作家本人的感情生活想象得过于戏剧化甚至传奇化,似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类似的例子还有《恋爱中的莎士比亚》。虽然我也很想知道她是不肯降格以求才终生小姑独处还是曾经沧海为情所伤,但是很遗憾,关于这位作家的感情生活,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好吧,不知为何终生未嫁、亲爱的奥斯汀一生写了六部长篇,写的全是男婚女嫁,她就这样一路写了下来,丝毫无意于“突破”或者“转型”。但她的作品被当作了“婚恋圣经”,成为毫无争议的经典,流传至今。

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多么好,多么值得。如此专一,如此宁静,如此恒久,如此完满。

如今的许多人,最好身怀十八门技艺,然后同时挖几口井,头顶三四个职务或者身兼五六个身份。如果可以,恨不得将自己大卸八块,分别扔进不同的专业领地里去占个地盘,等而下之的也要卖给不同的老板。还恨不得会土遁术分身术离魂术,好同时出现在几个城市,同时干几件完全不同的事情。这是丰富,还是仓促,芜杂,混乱?杂乱无章,心无定所,轰轰烈烈一场乱忙,最后往往也所获有限甚至导致身心崩溃。如果是生存所迫倒也可悯,但似乎更多的是出于流行性的浮躁和自身的贪欲和妄念,那就可忧甚至可惊了。

在这样的时代和氛围里,格外怀念一种纯粹:自知,自制,心无旁骛,一生只挖一口井,直到清泉涌出,源源不断。

不能至,向往之。

编辑︱曲圣文

猜你喜欢

奥斯汀樱花玫瑰
没跪 玫瑰
玫瑰飘香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赏樱花
樱花
樱花站
两百年后,依然奥斯汀
简·奥斯汀,为什么两百年后我们依然爱她
一抹樱花粉
奥斯汀小说中的多角恋与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