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几家欢喜几家愁
2009-01-13程醉
程 醉
回首2008年,对于我国纺织行业而言无疑是沉重的。从上半年开始的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到下半年的贷款利率提高、棉花滑准税调整以及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等等因素都成了纺织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巨大阻力。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使得全球经济面临全线衰退考验,这无疑对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随即开始不断有企业陷入困境,濒临倒闭。截至目前,全国先后有将近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其中又以纺织服装企业为首。
有关专家指出,资金链的断裂是中小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众多纺织服装企业拼命坚持,苦苦挣扎的时候,2008年10月21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宣布,提高部分纺织品、服装和部分玩具的出口退税率至14%。调整幅度为2004年以来最高。这个消息就像一根救命稻草,又给纺织服装企业带来一线生机。
无奈的纺织工人
2008年10月底的一个早晨,浙江省萧山区刮着阵阵寒风,气温已经下降到不到10℃。就在萧山区南环路上的出租房里,从四川南部县来这里打工的周晓娟却不到5点就起床,开始收拾打扮起来。今天,她要前往市区的人才市场碰碰运气。
2003年,年仅18岁的周晓娟随着父母、姐姐来到萧山区,开始在一家纺织企业打工。然而,2008年7月初,她所在的那家纺织企业却突然倒闭了。之前,周晓娟已经在那家企业做了5年多的挡车工。
其实早在今年1月,《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企业要为工人缴纳社保,加班工资要付双倍的时候,周晓娟就感觉到气氛有些不对。不断有外出的工友告诉她,附近的一些工厂相继停工或者倒闭。
然而更令她不安的是自己上工的时间也开始不断减少,工厂老板的脸上也再看不见意气风发的表情。到6月份的时候,周晓娟的实际工作量仅仅只有8天。和她一起在这家工厂打工的父母、姐姐在此之前已经被工厂辞退。辞退的理由很简单,“没有订单”,不需要这么多工人。被辞退后,周晓娟的亲属相继离开浙江回四川老家去了。
但在周晓娟看来,能到厂里打工,就算苦一点,工资少一点,也比在家种地强多了。于是,从7月中旬开始她就徘徊在市区的人才市场找工作。但是直到10月底,周晓娟也没能顺利地找到一份工作。
原因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倒闭,越来越多的纺织工人失业,老板们招工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工资低不说,还只要技术好的。周晓娟起初很迷茫,她不知道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回家吗?农村的生活似乎已经不习惯了,回去了又能干什么?
但是,苦苦坚持了4个月的周晓娟还是在11月中旬踏上了回四川的火车。用她的话说,是先回四川过年,过完年再考虑出来碰碰运气。
逃跑的小老板
相对于无奈的打工者来说,一部分已经倒闭的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老板也开始尝到了过苦日子的滋味。
2003年,浙江人李宏发拿着自己的全部积蓄50万元在江苏开了一家服装厂,主要生产秋冬装。在那个服装行业整体高速发展的年月,李宏发的生意出奇的好。在他的眼睛里每天转动的缝纫机就如同一台台印钞机一样,每天都给他带来滚滚财富。
在意识到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带来更大利润的同时,李宏发显然没有意识到其中潜在的风险。要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比如会牵涉到巨大的资金投入。一心想要搞扩张的李宏发首先把目标投向了银行。由于受当时良好的经济环境影响,他以机器设备等作为抵押从银行轻松地贷到了一笔款子。
随后,李宏发用这笔钱又添置了一批机器设备。然而,随着工厂业务的蒸蒸日上,李宏发的野心开始无限膨胀起来。他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一条盲目扩张的死路。
2006年前后,民间借贷开始悄悄在沿海的纺织服装企业之间流行起来。所谓的民间借贷说白了就是臭名昭著的高利贷。据了解,当时沿海一代的民间借贷一般利率都是三四分,最高能达到5分。
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李宏发,片面追求企业上规模而忽略了民间借贷的危害。这样一来李宏发的企业距离倒闭已经是指日可待了,越用这个钱他的企业就倒闭得越快。银行贷款到期了,他没钱还,就要把民间借贷调来,调不过来银行就不贷给他了,他也就还不了那个钱,那个利息一天一天算起来和滚雪球是差不多的道理。
转眼到了2008年,纺织服装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大批中小企业倒闭。李宏发在欠下工人工资、材料款以及巨额的民间借贷款之后,感到前所未有的郁闷。他想想自己家不在本地,厂房都是租的,生意不好,资金链断裂,机器也卖不了多少钱,只好一走了之。
李宏发就是扩张太快,盲目扩张,他到处开公司,他的公司从成立到现在才四五年,企业规模就扩大了3倍,差不多是一年扩张一倍。一旦银行收紧贷款,他就承受不住,所以企业倒闭了。
自2008年年初开始,江苏各市劳动监察部门就连续接到多起投诉。2008年以来,有关租赁企业因经营不善卷款潜逃、侵害职工权益的案件呈高发态势。劳动监察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老板破产逃走往年也有,但2008年比较集中,估计在2008年底前还会有更多的老板破产逃走。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加大了监管力度,尽可能地减少纺织服装企业职工以及上游行业的损失。
笑对金融海啸的品牌服装企业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海啸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许多行业特别是纺织服装业陷入一片萧条。由于人力短缺、生产原料涨价,增加了服装制造业的源头成本,此外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这些都给纺织服装企业的经营增添了忧虑,让商家的投资和经营也变得更为谨慎。
然而,就在大批中、小型服装企业纷纷倒闭或者转产的时候,国内的一批知名品牌服装企业仍然在继续自己的攻城略地。著名服装企业“杉杉”的掌门人郑永刚早在几年前就已经预言,奥运会之后中国的经济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单纯依靠贴牌出口、替人加工的模式发展起来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将是首批受到冲击的行业。
如果说诚信是“杉杉”品牌长久不衰的保证,那么“杉杉人”对于服装行业的深入了解,更确切地说是天生具有的超前思维和经商天赋使得“杉杉”品牌一直在不断扩大。
早在两年前,“杉杉”在其传统的服装产业领域里通过产权改制、品牌托权管理和过渡阶段的特许加盟,完成了“杉杉”服装产业由产、供、销“一条龙”传统经营模式向“订单”模式的质变。同时,为了规避可能到来的风险。“杉杉”依靠自己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势进行了多元化投资,而“杉杉”10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也顺理成章地移植到了新控股的企业。
并且,在2003年,“杉杉”就将旗下服装外贸加工的生产打包转移到没有配额限制的东南亚。这不能不说是决策者的未雨绸缪。
于是,在这个全球经济的“冬天”, “杉杉”服装的身上,没有笼罩太多的寒意。
“我国长期依靠低要素成本优势参与市场竞争,依靠低价格占领国际市场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在“第六届中国进出口企业年会”上曾如此说道,在外部需求放缓、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情况下,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面临着空前挑战。
然而,已经对这场挑战有充分准备的“杉杉”服装却可以在2008年4月份举办的青岛纺织成衣进出口交易会上底气十足地宣布:“杉杉”目前的外贸没有涉及雷区,没有受困于大的投资失误,没有被高价房地产套牢。资产负债率仅为48%。
如今,服装业务在“杉杉”的全部身家中,总量只占30%。多年来,“杉杉”投资矿产、银行、证券公司以及网络,服装、科技、投资三大板块多元发展的格局,已然形成。到2008年初,“杉杉”控股旗下有102家法人实体,资产80亿,两家上市公司达20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