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压反包扎法预防治疗术后淋巴漏

2009-01-12陈守万何学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33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

陈守万 王 禾 何学东

[摘要] 目的探讨加压反包扎法预防及治疗体表手术后淋巴漏的临床疗效。方法187例体表肿瘤手术后患者采用不同包扎方法,前100例行常规包扎,后87例行加压反包扎。结果术后主要并发症皮下积液(淋巴漏)发生25例,其中常规组21例,加压反包扎组4例,常规组淋巴漏愈合时间平均(20.6±2.2)d,加压反包扎组平均愈合时间(10.4±1.8)d,两组术后淋巴漏发生率及淋巴漏愈合时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手术后采用局部加压反包扎法包扎,能减少主要并发症淋巴漏的发生,促进淋巴漏愈合,提高手术质量。

[关键词] 淋巴漏; 外科手术; 加压反包扎

[中图分类号] R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3-135-02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andage Pressure to Prevention and Treat Lymphatic Leakage

CHEN Shouwan WANG He HE Xuedong

The Department of Burns and Plastic Surgery of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yang City,Jianyang 641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nti-bandage pressure on prevention and treating of lymphatic leakage after surface surgery. Methods187 cases of surface toumer patients after surgery were bandagedby different methods,100 cases dressed by routine,the other 87 cases dressed by with anti-compression bandaging. ResultsThe major complications of postoperative subcutaneous fluid(lymphatic leakage)occurred in 25 cases,of which 21 cases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4 cases of anti-dressing,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of lymphatic leakag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20.6±2.2)days,and the anti-pressure group was(10.4±1.8)days,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lymphatic leakage and healing time of lymphatic leakage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nclusionUsing the local anti-bandage pressure bandage after the operation,can reduce the major complications of lymphatic leakage and promote healing of lymphatic leakag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urgery.

[Key words]Lymphatic leakage; Surgery; Anti-bandage pressure

我院自2005年9月至今共收治体表不同部位淋巴管瘤、乳腺癌、淋巴瘤及淋巴结转移癌、腹股沟肿瘤患者187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局部采用不同包扎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7例患者,男67例,女120例;年龄最小的6个月,最大为71岁。最大病变范围20cm×25cm,最小为3cm×2cm。按部位分类:病变发生于颈部45例,占24.06%;腋窝61例,占32.62%;胸背腰腹部34例,占18.18%;四肢31例,占16.57%;腹股沟16例,占8.55%。按疾病种类分:其中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48例,颈、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原位及转移癌54例,淋巴结炎性变27例,淋巴管瘤58例。将所有病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前100例采用常规包扎(单纯包扎或绷带加压包扎),后87例采用加压反包扎,未严格按病种分类。

1.2 方法

手术方法均按一般操作常规进行切除,分别结扎或者电凝岀血点,结扎病变周围可能存在的淋巴管。常规组采用单纯包扎或者绷带加压包扎,视情况上引流条或负压引流管(袋),观察和换药;加压反包扎组则是在术后,视情况放置或不放置引流管,然后在术创周围缝一圈长线进行加压反包扎(类似于中厚皮植皮时的反包扎方法)。打结时第2个结为活结,缝线不剪断以备换药时调整包扎压力。压力以基本能保证术区不岀血为度。

2 结果

术后主要并发症皮下积液(淋巴漏)发生25例,总发生率13.36%(诊断淋巴漏的依据是术后3~5d引流管的引流液不减少或者减少后增加,且颜色从淡血性转变为黄色)。其中常规组21例,加压反包扎组4例。淋巴漏发生后愈合时间,常规组12~60d,平均20.6d,加压反包扎组7~14d,平均10.4d。另外常规组中出现6例引流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红肿热痛,加强抗感染和换药后愈合;加压反包扎组无此现象。加压反包扎组中有2例出现包扎处表皮起小水泡,经适当减轻包扎压力后未出现皮肤坏死,不影响伤口愈合时间,主要发生在最初试行的病例,随着经验积累,对张力的准确把握,发生机会减少。两组各项指标的结果见表1。加压反包扎组在这两个指标方面均明显小于常规组,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淋巴漏的危害

淋巴漏是淋巴管瘤、淋巴结及乳腺癌根治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乳腺癌根治术可达12.2%[1]。不仅增加患者思想负担和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延误或耽误进一步的后续治疗,还增加局部感染的风险。这就对临床医师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迫切要求。

3.2 加压反包扎法的机制探讨

众所周知,毛细血管动脉端的渗出在静脉端并未完全吸收,有一部分液体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毛细血管的压力以静脉端最低,也可达到10~15mmHg[2],而毛细淋巴管的压力仅为0~1cmH2O[3],明显低于前者,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适当的低压力包扎组织,只压闭毛细淋巴管而不会使毛细血管闭合,不影响组织的血供。本疗法的设想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的启发。当生成淋巴液的小淋巴管压闭后淋巴液的生成几乎阻断,从术野淋巴管断端漏出的量也大为减少,应该极有利于断端的粘合闭锁肉芽融合,淋巴漏痊愈。

3.3 加压反包扎法的优点

加压反包扎法简便易行,仅需在术区周围缝合一周留长线即可,可显著减少淋巴漏的发生及缩短淋巴漏的痊愈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在本研究中可以缩短10.2d,进而降低医疗费用。由于加速创面闭合,降低局部继发感染的风险,且减少了淋巴液的丢失量。淋巴液成分类似血浆,富含蛋白,浓度是组织液的2~3倍[3],大量的丢失严重损害患者的营养状态,延缓创伤的愈合和降低免疫力;更大量的丢失还有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之虞,这对于年老体弱且手术较大的老年患者影响更严重。加压反包扎疗法显著减少淋巴液丢失这一疗效也更显重要。和一般包扎及绷带加压包扎法相比,反包扎法操作上有以下优点:对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不易进行绷带加压包扎的部位,该方法能够很轻易的进行,且不会担心形成环状压迫影响呼吸或者脑部血供。尤其在不配合小儿的包扎中这种优势更为突出。对于位于胸背腹部者,也不会担心随呼吸运动而出现包扎不牢固引起松动或脱落,特别是腹部不会因没有相对坚硬的支撑而出现不易固定之虞。在四肢,也不会担心压闭表浅静脉出现肢端循环障碍,无肢体淤血性坏死的危险。

加压反包扎法也有一些弊端,主要是要多一步缝合打包操作,可能产生缝线反应及增加针眼瘢痕,病变在面部者,该方法应慎用,还可能引起暂时性的表皮脱落坏死,这主要是由于压力过大影响到血液循环所致,一般及时发现稍加放松即可。本文研究对象的可比性还需要增强,若能够选择病种、病变部位相同或类似的病例进行对比,将更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因单一病种病例数较少,不便做比较统计。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一疗法简便易行,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开乾,黄英隆. 乳腺癌术后并发淋巴漏的预防和治疗[J]. 武警医学院学报,1997,6(4):243-244.

[2] 姚泰,吴博威. 生理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2.

[3] 刘执玉. 淋巴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58-166.

(收稿日期:2009-06-17)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分析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相关因素研究
87例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
兽医外科手术中倒马法的技术应用
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体会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
动物外科手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