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早期康复效果的研究

2009-01-12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33期
关键词:抑郁症脑卒中心理护理

高 娃

[摘要]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 对24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对比2组患者抑郁水平。结果 护理治疗4周后,干预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有明显效果,减轻抑郁程度,早期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达到降低其致残率的目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症;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3-65-02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致残率极高的疾病,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障碍程度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睡眠紊乱、早醒、食欲丧失、体重减轻及对自身缺乏信心等。程度较重者,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迟滞现象及躯体不适[1]。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高达20%~60%。脑卒中后发生抑郁既可导致躯体症状加重,又可加重患者精神痛苦,使其生存质量降低[2],极大的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对患者早期实施心理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时恢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生活能力,尽快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通过对临床上急性脑卒中抑郁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来探讨心理护理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卒中患者为我院2007年4月~2008年3月发病<48h入住本院的脑卒中患者24例,均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确诊。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1.3岁。评价指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总分超过35分为严重抑郁,超过20分为中度的抑郁,8~20分为轻度抑郁,小于8分没有抑郁症状。

所有患者意识清晰,检查合作;无严重智能障碍;无失语;无阳性精神障碍病史及家族史。干预过程中无失访及退出。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24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入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12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血管治疗和康复治疗同时进行常规护理(其内容是卫生宣教、脑血管病的基本知识、药物指导、合理饮食、康复指导)等,干预组由责任护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下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心理护理在入院后即进行,每次30~40min,每周3次。

1.2.2 心理护理方法

1.2.2.1 注意沟通的技巧 心理护理是否有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护士的沟通能力直接影响了护理的效果。从护理评估开始护理人员就与病人开始了沟通,通过沟通掌握病人的资料;通过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取得病人的理解和支持,使病人从被动接受护理转变为主动参与和配合护理,在参与过程中使病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照顾能力增强,并且护士与病人建立起友好的相互信任关系。

1.2.2.2 心理护理的要点 ①熟悉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②详尽耐心地解释患者对病情的疑问,使患者了解本病的注意事项,介绍其他患者取得的经验。如有可能,安排其相互交流。提高患者主动配合的积极性。病情好转,要给予充分肯定;病情反复,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③告诉患者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乐观的情绪可减轻病情,缩短住院或康复时间;反之,抑郁可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或康复时间。④鼓励病人倾诉自己的情感。脑卒中后抑郁症状有时不典型,有些主诉与躯体疾病症状相同,如乏力、食欲下降等,且抑郁病人一般性格内向、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谈。因此应以耐心、缓慢及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对病人的关心与支持,利用治疗性沟通技巧,协助病人表达自己的看法,给予心理疏导。⑤给予身心刺激,预防精神颓废。要经常给患者以适当的视、听刺激,有助于解除抑郁症状。通过心理护理,该组患者对疾病有了一定程度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抑郁心理障碍。

1.2.3 评定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及干预4周后,指定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经验丰富的护师专门负责评定。采用问卷的方法,在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组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2 结果

2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HAMD评分均下降。组间比较,F=0.19,P=0.667>0.05;治疗前后比较,F=170.96,P<0.0001<0.05。组间与治疗前后的交互作用,F=16.379,P=0.001<0.05,表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评分前后时间与干预存在交互作用,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变化幅度不同,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明显

优于对照组,见图1。

3 讨论

抑郁症是脑卒中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患者卒中后可出现各种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焦虑、淡漠和易怒等,其中抑郁最为多见,抑郁是以情绪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和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卒中后抑郁能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造成病程的迁延,是卒中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3]。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机制是以脑内控制情感的神经细胞遭受损伤,脑功能紊乱为内因;躯体功能的丧失,社会或家庭地位的改变等社会心理因素为外因,内外因共同作用下产生了抑郁症[4]。其中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很大,脑卒中患者多起病急,突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由健康人变成生活不能自理者,对环境十分不适应,同时又因为治疗费用大,病情易复发,康复过程慢,担心得不到社会的支持,常导致患者自身感觉不良、情绪低落、心境悲观,易引发抑郁[5]。有研究显示:一定的社会支持也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6]。

我们应用多种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干预:包括在做好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护理,努力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与社会心理需要,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面对疾病,从而有效地控制缓解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在本研究中,对干预组脑卒中的患者早期给予心理护理,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或必要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变非理性信念,改善认知曲解,使患者自身了解认知上的错误,从而发挥出自我能动性,战胜自我,改善负性自动想法,唤起患者正性情感,从而更快、更明显地改善PSD的抑郁症状,使患者处在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结果显示:早期给予心理护理,使干预组PSD患者HMAD评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注意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抑郁症目前已成为全球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心理治疗可提供基本的安全感,最大限度地弥补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生活的动机并尽量帮助其自我能力的恢复,以便患者有充沛的精力去面对疾病。

脑卒中后抑郁作为一种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达到降低其致残率的目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

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金娣,杨亚娟.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进展[J]. 上海护理,2005,5(1):54.

[2] 吕文回,张文明,王济明.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研究[J]. 临床荟萃,2003,85(15):858.

[3] 吴宇洁,王少石. 卒中后抑郁[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9):699-702.

[4] 张通,孟家眉,项受君. 脑卒中后抑郁的前瞻性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73-76.

[5] 丁亚芬,黄丹丹,梁汉国. 脑卒中住院患者抑郁情绪分析护理[J]. 现代临床护理,2004,3(6):14.

[6] 李艳玲,刘秋葵,李萍. 中风后抑郁病人的护理[J]. 河南实用神经病杂志,2000,3(5):90-91.

(收稿日期:2009-06-06)

猜你喜欢

抑郁症脑卒中心理护理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