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的实践探索

2009-01-12赵展春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机制高等职业教育创业教育

【摘要】在对创业教育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原因。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历来是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尤其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高职院校更是首当其冲。在这种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愈发凸现其重要性,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1.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品质等各种综合素质,最终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不同于岗位适应性教育,它以培养具有开创性个人为理念,以提升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的精神和品质,从而使较多的毕业生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通过创业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品质,自觉为将来自主创业打基础、做准备,这既是促进就业和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欧美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开展创业教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一直深受重视,至今已颇具规模。在我国,早在1989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就正式提出了“第三本教育护照”即“创业教育”的思想,即未来的大学生都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学历证书,一本是职业性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三本是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创业教育证书。其后,创业教育在我国引起普遍重视,成为教育界的潮流,经历了从政策引导到实施,从高校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快速发展势态。目前,各级高校都建立了形态各异的创业教育模式和做法,将其纳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并从硬件和软件上给予了一定的保障。然而创业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效果并不理想。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从本质上来说依然是就业型教育,重就业而轻创业,追求就业数量忽视就业质量。很多学校虽然也试图通过创业课程的设置,模拟情景、设立创业园以及创业实践学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但是更多是停留在表象,对于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实现创业行为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高校中不乏具有创业一腔热情的学生,但是如何将这种创业热情延续下去并转化为实际的创业行动,如何理智地开展创业并成功地实现创业,学生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指导,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完善有效的创业教育培养机制。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创业是很强实践性和风险性的一个艰巨工程,对学生的个人素质具有很大的要求,而高职生源素质普遍偏低,创业教育的难度很大。二是创业素质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学校重构人才培养思路和模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下有很大的投资。而且既就是学生创业成功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对于学校来讲短期很难看到创业教育所带来的效益。三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进行评价时,只有就业指标而没有创业指标,因此,学校宁可在就业上下功夫而不愿意用本来紧张的经费和资源上去投资短期见不到效益的创业教育上。

从大的创业社会环境来讲,缺乏学校、社会、政府三方联动和衔接,无法营造有利于学生创业的整体环境。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创业不感兴趣,政府对创业的扶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样,尤其是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键问题上没有真正使创业学生享受到扶持。

3.创业教育需要全方位的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创业教育需要高职院校、社会、政府三方联动与配合,建立“学校主导”、“社会参与”、“政府扶持”的培养机制,共同搭建创业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大环境。

3.1 高职院校加强创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发挥创业人才培养的主导作用

高职创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与高职学校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高就业率的量的盲目追求与高职教育的质的培养目标——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不相符合,高职学校必须要在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上狠下功夫,做到对于创业教育的态度和贯彻相一致。

3.1.1 构建创业型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结合专业的特点,将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采用选修课与必修课结合的形式,形成专业课程、创业课程与课程性的创业启示(指深挖专业课程中的创业要素)组成的创业教育课程平台。创业课程围绕创业的道德层面(创业意识、创业品质)、知识技术层面(商业机会分析、市场营销、财务、法律等)、实践层面(公益事业等)来开设。

3.1.2 建立创业实践体系,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在学科课程体系中引入实践内容,使认知性的课程框架具有了实践性的特征,由此使创业教育的教学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不仅成为认识主体,而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主体和创造主体。

3.1.2.1 建立社团体系培养学生的创业认知和能力

大力鼓励学生组建各种有关经济、贸易、营销类社团,依托学校平台利用开展项目来锻炼学生的经营管理组织能力。例如以举办校内歌手大赛为一个项目交由社团组织,社团要从制定计划、过程实施、效益评估等三个阶段开展真实的商业运作。同时,为了保证社团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必须组建由相关教师担当的社团服务机构如职业研究中心或创业指导委员会,提供信息指导和规范管理服务。

3.1.2.2 建立创业基地,让不同条件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

学校从资金、场地、设备、信息等方面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扶持和优惠,如设立创业基金、科技园区、创业信息咨询等。在创业科技园区,设置创业全真区、商铺区和摊位区,具备不同创业条件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创业实践方式。全真区是一种全真环境下的创业训练,学生组建实体采用公司运作模式,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注册登记,所创办企业完全市场化运作,依法纳税,优胜劣汰,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学校给予学时、学分的倾斜。商铺区则是学校提供场所和店铺,由学生创建实体按照商场、商店运作模式进行商品买卖提供服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由学生承包经营校内企业,如营销专业学生可以承包校内生活区的综合商场以及学校周边的店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承包校内宾馆,使学生边干边探索经营管理之道。摊位区是指经济能力弱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规定区域摆地摊进行小商品买卖。需要学校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或机构来对创业团队加以管理和指导。

3.1.2.3 丰富校内创业文化活动,培育校园创业文化

良好的校内创业文化氛围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创业知识和素养是不可或缺的。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1)举办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为主题的文化节、商业文化周,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征文比赛、创业金点子征集大赛、大学生创业论坛、创业模拟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各种主题活动、竞赛。主题活动、竞赛等不仅投资小,易于学生接受,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引发学生对未来创业进行深层次的构思与定位。

(2)可以发挥网络优势,建设创业文化网络论坛或网络课堂。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如中国KAB创业教育网、中国青年创业网等了解创业动态。有条件的学校可创建创业网络论坛,一方面可以更加便捷地传播创业知识,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交流创业思想和创业经验,进行创业规划。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加以引导。另一方面,使校内创业教育延伸到校外,学生可以利用别人的创业经历和经验开阔视野从而使自己今后创业少走弯路。

3.2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提高创业教育的社会参与度

3.2.1 开展社会调查,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利用课程实训、专业认识、专业实习等机会下达社会调查任务,使学生接触中小企业,了解企业的创业过程、经营状况、管理方式等。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打工,并撰写所在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调查报告或总结报告。

3.2.2 采用讲座、交流会、聘任等形式将有创业经历的成功企业家或校友请入校园

采用讲座、交流会将这些成功人士请入校园现身说法,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创业的艰辛和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良的创业品质,在近距离接触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了教育,树立起创业的信心和斗志,更加有勇气对待未来创业生涯可能遇到的困难。聘请他们担任创业教育兼职教师或顾问,走师资队伍多元化道路,从而解决高职教师创业教育理论化、刻版化问题。

3.3 强化政府扶持职能,打造创业教育的政策环境

政府扶持具有导向性,对于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面对今年的经济危机,教育部连续下发了2份创业就业政策,江苏省制定了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常州市政府也紧随其上,下发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新政16条》。部、省、市三级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和做法无疑对于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但是,创业就业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从根本上建立起扶持机制,营造有利于学生创业的软环境。扶持机制包括政策机制、培训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通过制定优惠倾斜政策形成政策力量来推动创业;通过创业培训,使广大学生懂创业、会创业;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张鉴民.浙江区域经济变革与高职创业教育的深化和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9,(3):74-76.

[2]李小波.关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7-9.

[3]金建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考与示范院校的实践[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25-27.

[4]赵传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1-64.

作者简介:赵展春(1972—),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文秘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文秘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机制高等职业教育创业教育
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