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前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性质研究

2009-01-11刘林奇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1期
关键词:全国性

刘林奇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金融危机前,中国的东部地区和城镇流动性相对过剩,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流动性不足;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流动性相对过剩,而农业流动性不足;国有企业在投资方面存在流动性过剩,在净出口方面则显得流动性不足,而非国有企业则正好相反。因此,中国的流动性过剩是局部性的,而不是全国性的。针对这种现象,应当采取不同的灵活政策。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 全国性 局部性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促使了中国的金融政策发生了改变,由适度从紧变为适度从宽,这标志着流动性过剩已不再是困扰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但是金融危机前的中国式流动性过剩仍然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因为一旦经济复苏,它仍可能会卷土重来。目前几乎没有人对金融危机前中国是否存在流动性过剩持有异议,但对其是局部性过剩还是全国性过剩的性质展开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成果并不多见。正因为如此,笔者希望本文的研究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于“流动性过剩”目前没有统一的解释。英国出版的《经济与商业辞典》认为流动性过剩是指银行自愿或被迫持有的“流动性”,超过健全的银行业准则所要求的通常水平。欧洲中央银行(ECB)则把流动性过剩定义为实际货币存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Roger Fer-guson(2005)把过快的货币增长视为流动性过剩。

金融危机以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存在“流动性过剩”,并对过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不过,这些学者并未就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性质,即这种过剩究竟是全国性过剩,还是局部性过剩进行分析。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状况分析

我们从货币供给、银行信贷、固定资产投资和贸易净出口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状况。

(一)货币供应量增长快

我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持续快速增长,1998~2007年M0、M1、M2年均增长分别为11.6%、15.8%、16.2%。2008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增长进一步加快,M2增速从2007年底的16.7%升到18.9%,创近20个月新高。

我国广义货币M2增长快于实体经济增长。1998~2007年广义货币M2增长率均高于同期GDP增长率,M2增长率平均比GDP增长率高6.9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使得M2对GDP的比值不断上升,与美国的M2/GDP比值近10年基本上保持在0.5左右的水平相比,我国M2/GDP由1998年的1.2上升为2007年的1.6。

(二)从银行的角度看流动性过剩现象更为明显

银行存贷差不断扩大,存贷比持续下降。从1995年开始,我国银行体系从贷差变为存差,此后存差不断扩大,存贷比下降。除了不良贷款剥离与核销力度加大等原因外,银行资金过剩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因素。2008年1月末,人民币存贷差达到12.19万亿元,这表明银行可运用的资金规模相当大,大量资金滞留于银行间市场。截至2008年1月末,境内金融机构存贷款比为68.9%,较2000年末降低了11.4%。

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2001~2006年银行超额储备率分别为7.6%、6.47%、5.38%、5.25%、4.17%和4.8%,显然过高。较高的超额储备率表明闲置的资金在增加,截至200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3.5%,虽同比降低1.3个百分点,但考虑到近年来银行支付系统不断完善及商业银行资金管理能力显著提高,3.5%的超额准备金率仍然较高。

(三)投资增长率高

200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09998.2亿元,较2005年增长23.9%,而同期GDP为210871.0亿元,较2005年增长14.7%;2000-2006年我国固定资产年均增长率为22.3%,而同期GDP年均增长率为15.4%。可见,我国的投资增长率是较高的。较高的投资增长率带来的是流动性过剩的进一步增加。

(四)贸易顺差居高不下

从1994年开始,我国出口额一直大于进口额,连年出现顺差,到2007年底累计顺差已达8237.6亿美元。因贸易顺差、净资本流入和国际热钱的进入等因素导致的外汇储备持续攀升。1994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只有516.2亿美元,2007年底,这一数字已攀升至15282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9.77%。巨大的贸易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使得国家不得不增发基础货币以便结汇,这样一来流动性过剩就更加明显了。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性质

从以上分析可知,中国确实存在流动性过剩,而且还较为明显,然而,这种过剩究竟是全国性的,还是局部性的呢?如果是全国性的,那么制订相应的政策就较为容易了,如果是局部性的,就必需考虑到行业和区域的差异,对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应当实施不同的政策。本文以为,中国的流动性过剩是局部性的,而不是全国性的,理由如下:

(一)不同地区的流动性差异较大

1.东、中、西部流动性的比较。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不仅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流动性也存在差异。

投资方面。2006年,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60326.75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4.84%;中部地区为25726.91亿元,占全部投资的23.39%;西部地区为21996.9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20.00%。可见,中、西部地区的投资仍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因此从这一点上看,东部地区的流动性要大于中、西部地区。

存贷款差方面。由于数据的缺乏,我们用国民收入减去最终消费来表示存款,用固定资产投资表示贷款,这样就可得到各地的存贷款差,见表1。由此可见,东部地区的存贷款差不仅一直远远大于0,而且远远大于其它地区,是造成全国性存款额大于贷款额的主要原因。中部地区近年来存贷款差有缩小的趋势,而西部地区存贷款差一直是负数,且负得越来越多。

对外贸易方面。东部地区净出口远远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2006年,东部地区出口额8906.7亿美元,进口额7373.1亿美元,净出口1533.6亿美元,占全部净出口的86.41%;中部地区出口额441.5亿美元,进口额306.0亿美元,净出口135.5亿美元,占全部净出口的7.64%;西部地区出口额341.16亿美元,进口额235.51亿美元,净出口105.65亿美元,占全部净出口的5.95%。

因此,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东部地区的流动性要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明显过剩,而中部地区流动性稍显不足,西部地区流动性明显不足。

2.城市与农村流动性的比较。我国的城市和农村不仅经济上存在二元结构,流动性上同样存在二元结构。

投资方面。1995-2006年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率为16.05%,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率为11.77%,而从净投资上看,城镇更是远远大于农村。

存贷款差。农村一直是负的,而城镇一直是正的,并且一直在增加,见表2。

从对外贸易上来看,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比例不仅较小,而且自2004年以来一直是进口大于出口,呈现出贸易逆差(见表3)。

可见,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城镇较农村流动性要大,城镇流动性过剩,而农村流动性不足。

(二)不同行业或企业对流动性影响的程度不同

1.不同行业的比较。从投资上看,固定资产投资较多的行业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近年来每年都在10000亿元以上。从投资增长率上看,这两个行业也是较高的,2003-2006年间,分别达23.4%和16.88%。从制造业本身来看,固定资产投资较多的属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06年和2007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2540亿元、3507.1亿元和2285.3亿元、2563.1亿元。

从制造业各行业净出口来看,机械及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净出口一直是最多的,2007年达1646.8亿美元,占全部制造业净出口的37.12%。

2.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比较。从投资和信贷投放上看,国有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流动性;从净出口来看,非国有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流动性。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国有企业为32963.4亿元,占全部国内投资的33.25%,为所有企业之最。从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工业总产值之比)上看,国有企业为107.27%,其它企业为26.95%。其它年度也有类似的情况。

从短期贷款流向来看,2006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获得贷款87811.2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89.12%,其它非国有企业共获贷款10723.3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10.88%。其它年份也有类似的情况,即国有企业获得了国家绝大多数贷款。

非国有企业的净出口则远远大于国有企业。2007年,国有企业净出口为-449.1亿美元,非国有企业净出口为3071亿美元。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调整建议

由于中国流动性过剩是局部性的,而不是全国性的,因此在对流动性过剩进行管制时有必要区分不同的地区和行业,对于存在流动性过剩的地区和行业,应加强流动性管制,而对于流动性不足的地区和行业,则应放松流动性管制。具体来说,主要应做三个方面的结构调整:

调整投资结构。虽然从总体上讲,我国的投资和投资增长率很高,带来了局部地区的流动性过剩,但在某些地区和某些行业投资和投资增长率依然偏低,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整。调整的方向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投资力度,改善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大对农业、信息产业的投资力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信息产业是衡量一国科技实力的重要方面,目前这两种产业的投资规模不大,应当成为以后重点投资的对象。

调整信贷结构。我国的信贷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重大企业、轻小企业,重国有企业、轻民用企业,重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轻农业。但与此相对照的是,中小企业和民用企业往往更有活力,还贷能力强。今后若能改变这种观念,更多地向民用企业、农用企业和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不仅国民经济会更加活跃,对于遏制局部性流动过剩,也将更加有利。

调整进出口结构。目前我国的商品进出口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企业进出口结构和地区进出口结构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今后应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和中西部地区的出口潜力,在保持全国贸易总体进出口水平平衡的前提下,努力扩大国有企业和中西部地区的出口。

参考文献:

1.李治国.流动性过剩:基于货币流动速度异常下降的解析[J].经济评论,2007(5)

2.苗启虎.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原因的实证分析[J].海南金融,2007(5)

猜你喜欢

全国性
体彩公益金支持的全国性羽毛球赛事在郑州举行
公众的转基因认知与信息接触、媒体信任——关注非形式逻辑认知的全国性问卷数据分析
儿童安全座椅首次纳入全国性立法6月1日起实施
地方移动媒体做好全国性重大主题报道的“三字诀”
地方媒体如何参与全国性重大主题报道——以浙江日报“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报道为例
印度将实行全国性销售税
让残疾人过上幸福生活——首个全国性残疾人专项福利补贴制度出台
河北省中资全国性四家行本外币信贷收支表
河北省中资全国性四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
河北省中资全国性四家行外汇信贷收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