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名著的现代转型
2009-01-11张秀珍
张秀珍
摘要:经典名著,自诞生起,就会作为一个母体,在不同时代衍生出许多新生体,即应时而转型。本文试以《西游记》为例,浅谈名著的现代转型及其特点表现。
关键词:名著 西游记 现代转型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7-
经典名著因其永久的艺术价值,不仅属于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也是与时俱进的,属于后来一个又一个能感悟经典并能根据不同社会需求产生新的艺术新体的时代。
一、经典名著应时转型
四大名著的价值,用一句话来表现,就是四部永生永世也读不完的经典之作,只要有读书人,就会有人读四大名著,只要有人类,就会永远有人关心四大名著,品味四大名著,改写四大名著,发展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自诞生后至今,不知有多少续写改写作品出现,它们都是应时代而诞生的新生体。《西游记》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百回本《西游记》自明中叶诞生后,作为神魔小说先驱迅速与历史、人情小说并驾齐驱,构成明清小说的繁盛。稍后《西游补》不仅对原著故事继续深化,而且在主题、情节、人物形象上都有新的突破与创新;鲁迅,在其《故事新编》中,以白话文的形式将古代神话人物披上现代人的外衣,开启了“大话”的先河;张恨水的《八十一梦》是将《西游记》与当时现实紧密结合创作的,以辛辣的笔锋,对政治、社会的诸多丑态作了无情的讽刺与批判。20世纪80年代,台湾作家柏杨的《西游怪记》又将赵高、秦桧、潘金莲、吕不韦、孔子、子贡、孟子、唐太宗、李师师等众多著名历史人物揉进西游故事,敷衍一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剧。另外,网络作品、百家讲坛又推波助澜,使四大名著在当今呈现一派热闹非凡的场面。
我们看这些转型后的作品,有些与原著或像或异,不管怎样,没有四大名著这个母体,也就没有这些后来者,所谓“龙生九种,种种各别”。
二、名著转型中呈现的特点及表现
第一,主题的多元化,情感性、娱乐性突出。就原著而言《西游记》主题众说纷纭,如鲁迅说“或云劝学,或去谈禅,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文词甚繁”。其后的《西游补》、《故事新编》、《八十一梦》、《西游怪记》这些作品主题也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爱情主题,是名著转型过程中注入的新活源。原著《西游记》不管讲佛论道也好,惩恶扬善也罢,故事总是围绕玄奘师徒四人历尽艰难险阻,执着取经展开,如果把“爱情”这个字眼扣在评价原著中时,明显不符合。而在转型过程中,“爱情”不但得到填补,还异军突起。近年来根据大众娱乐文化需求,《西游记》影视改编与创作很多都把精力放在恋情的编织上,如《大话西游》、《情癫大圣》。而《春光灿烂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喜气洋洋猪八戒》则又把猪八戒塑造成了新时代的“情种”。主题向爱情的转移,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娱乐性。娱乐的目的是缓解压力,释放心情,人们能从改编后的名著中获得愉悦,这也是名著适应大众而转型的必然。
第二,转型后人物形象的平民化、大众化。原著《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我们都熟知,但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与我们相距甚远,唐僧每日吃斋念佛,逢女儿国国王那般依依动人的美女没有丝毫杂念,孙悟空和沙和尚,更是没有情感的苗头,虽然勇敢正义,但对于唐僧取经过程来说,只不过是保护其完成大业的护身工具。改编中,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大番颠覆,如《大话西游》中唐僧唠唠叨叨,关于乱杀小动物那个情节,让小牛精自杀,完全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形象;而《情癫大圣》中的唐僧,潇洒时尚,能降妖除魔,对心爱的女孩甘愿忍受各种磨难,还能喊出“神仙姐姐”的话语。转型后的孙悟空,不但本领高大,更主要的是增加了情感世界,形象更加贴近普通人。在《大话西游》中,他除了是英雄,也难过美人关,诉说“爱需要理由吗?爱不需要理由吗?”这种形象带有强烈的时代性,也切合了年轻人的思想需求。猪八戒形象的大翻案真正起自2000年《春光灿烂猪八戒》,转型后的八戒成了善良、诚恳深入人心的可爱形象,“猪哥哥”、“龙妹妹”都成了现代情侣们的昵称。
第三,语言的夸张、幽默、通俗化。观众在看现代转型后的西游故事总是会频频大笑,绝大部分都是被剧中的语言、台词逗乐的。如《情癫大圣》中唐僧的话“你别以为拿棉花糖来给我吃我就不哭了”,孙悟空“你这是何苦呢?大爷!你要是手抖就不要学人家砍人嘛!这刀子甩来甩去的又甩不中,很难看,对不对……”。《大话西游》中还有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这些语言充满了调侃、戏谑,使得整部作品趋向幽默化、诙谐化。如果说,百回本《西游记》是对历史上“玄奘西天取经”史实的艺术展现,是对玄奘《大唐西域记》的大话、艺术化的创造,那么《情癫大圣》、《大话西游》等作品则是对经典原著《西游记》解构、重构与新创造。
到此我们不难得出,新时期古典名著通过转型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其恢弘、大气,实质承继了原著的精神,而且作者们不拘泥于原著,而结合现代社会世俗生活,试图借助后现代主义的手法,对原著进行颠覆与解构,再根据时下大众需求来“拼贴”“戏仿”式的重构,重构后所呈现的趋势特点无疑是:大众化、人性化、娱乐性与现代性。
参考资料:
[1]郑艳玲.影像对文字的多面解读——关于《西游记》影视改编的思考.电影评论.2001(4).
[2]杨俊.热闹•喧嚣•恶搞的背后——当代《西游记》文化现象的反思.学术月刊.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