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视角解析

2009-01-11张明军

探索与争鸣 2009年12期
关键词:决策中国共产党理论

内容摘要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理论的前瞻性、全局性、公益性与实践主体关注目前利益实现的内在张力。因此,探索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以中国共产党个体党员的两重性为逻辑起点。在现代政治学结构功能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保持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下,构建中国共产党个体党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激励和监督制度。

关 键 词 科学发展观 实践 制度构建

作者张明军,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1620)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虽然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但作为一种理论,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科学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公益性与实践主体关注目前利益实现的内在张力。只有具备相应的制度保障,才能约束和缓解这种内在的张力,发挥科学理论的最大效能。因此,我们必须以理性、务实的态度从制度的视角探索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问题。

一、探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逻辑起点:党员的两重性及其衍生的内在张力

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个党员都具有特殊的品质,这种特殊的品质归根到底来源于其社会性。这种社会的特质使共产党人不仅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成员具有天壤之别,也使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成员具有明显的差异:“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 ],“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2 ]。共产党人的这种特质展示了作为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先进的政党,具有领导国家和社会实践科学发展的基本条件。

共产党人虽然具有实践科学发展的特殊社会属性,但作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基本细胞,同时也必然具有人的一般本性,失去了人的一般属性只能是非现实的抽象的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性”[3 ],“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4 ]。在社会实践中,“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5 ],因此,马克思认为,“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而斗争……准备为取得高级的享受而放弃低级的享受”[6 ]。共产党人这种满足自身需要的诉求,使其在领导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潜在着如下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张力。

首先,在物质方面,一是满足目前自身需求与长远需求之间的张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思想境界,决定了他们较一般的群众更具有卓远的洞察力和决策的科学性。但是,作为人的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位党员,并不排除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物质需要的正常诉求,这种诉求决定了其在决策的过程中,往往以满足当代人的物质利益为首要前提,从而导致过度关注当代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忽视后世人民群众利益之间张力的产生。二是注重目前快速发展与未来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张力。物质利益需求的迅速满足是以快速发展为实现前提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固有的、有限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必然影响未来发展中物质资源的来源问题,从而导致目前过度注重GDP增长与未来可持续发展之间张力的产生。

其次,在精神上,存在着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与对整个历史社会贡献和价值之间的张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贡献与社会对他的回报和尊重两个方面。就其对社会的贡献来说,可以区分为对目前社会的贡献和对整个历史社会的贡献两部分。对目前社会贡献的突显性和对整个历史社会贡献的潜隐性,往往导致部分党员干部为实现自身的价值,更多地关注目前的政绩和对目前社会的贡献,从而导致自身价值实现与对整个历史社会贡献和价值之间张力的产生。

上述张力的产生,潜在地存在着导致非科学发展意识和模式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在正视共产党员两重性的基础上,通过制度的构建,营造催生共产党人先进特性的环境,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实施。

二、以现代政治学的结构功能理论为指导,构建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系

党组织(指党整体)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所必备的先进功能。中国共产党虽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党员所组成的政治组织,但党组织的先进性决不是个体党员先进性的简单相加,而是受制于社会生产的整体结构,党组织能否发挥和展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的组织机构和党的工作制度的构建是否科学。现代政治学理论认为,对任何一个政治组织来说,其政治功能决定政治结构,有什么样的政治功能,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结构。结构反作用于功能,政治结构的科学与否直接制约着政治功能的发挥。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功能,必须高度重视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的建设,形成一个确保中国共产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完善机制。具体有三个方面至关重要:

第一,调整与建构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制度。实现科学发展,首先取决于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代表了时代的潮流、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把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及时根据时代环境和任务的变化进行必要的思想理论创新,使党的方针和政策体现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内涵。

思想理论的创新是以内在动力的推动为前提的,而这种内在的动力往往来自真理与谬误的较量、新与旧的交锋,以及顺应时代潮流与逆时代潮流的搏击。每一次较量的结果都是反映时代要求的新的思想理论成就的再现,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思想理论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思想理论创新中,我们必须对意识形态的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意识形态的结构一般分为价值理想、理论学说和政策主张三个层次。不同理论学说的争论既可以是意识形态之争,也可以是科学论争,关键在于其是否围绕意识形态的核心即价值理想而展开。由于过去对三者没有清醒的认识,理论学说和政策主张同时也是作为价值理想而成为意识形态的核心。本属思想理论学说领域的学术争鸣往往上升为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甚至畸变为阶级斗争,严重窒息了思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区别意识形态中的三个层次,让主导意识形态的价值理想、理论学说和政策主张各归其位,实现三层次的科学分离。

首先,要提升出主流意识形态最本质的东西,把最高理念和终极价值作为主导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核心;其次,给予理论学说和政策主张广阔的创新空间;再次,把“价值理想”作为思想理论创新和制定科学发展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既不要把理论观点混同为“价值理想”,也不能使理论观点偏离“最高理想”的价值导向。这样才能持续地创新出反映时代发展规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观点,为中国共产党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二,建立和完善党内科学的决策制度。科学的决策制度是党制定出符合时代潮流、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而实现科学发展的首要前提。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

在决策创议上,要逐渐改变过分依赖党的主要领导成员进行决策创议的做法,发挥普通党员和党内精英决策创议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决策建立在党内绝大多数成员认同的基础之上,使之更好地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体现科学发展的内涵。

在决策规划上,完善党内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科学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使决策更好地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在决策合法化上,必须完善重大决策的制定规则和程序。特别要科学地界定何为重大决策,何为一般决策。实行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在决策合法化过程中,要特别把握和正确理解民主集中制的本义。一方面,民主集中制的“民主”不是指党的成员在讨论问题时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而是指在“集中”时体现的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定性。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的运用只有一个过程,即“集中”的过程。如果采用民主的手段,少数服从多数,集中了多数人的意见,就标志着民主集中制程序的完成。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集中的是多数人的主张。实践证明,多数人的主张并不一定是科学正确的主张,但多数人主张的正确几率却远远大于个人或少数人主张的正确几率。

第三,科学地设置和规范党内权力结构及其运作机制。党内权力的运作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党组织实践科学发展观效能的发挥。只有在科学的权力结构之下,党组织才能展示出反映时代潮流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先进作用。在党内权力结构的设计上,要重点解决三个弱化的问题。一是要切实解决党代表大会地位和权力弱化的问题,在试点的基础上恢复八大提出的代表大会常任制,使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二是要切实解决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弱化问题。长期以来,党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常委会代替全委会、书记办公会代替常委会、全委会形同虚设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全委会的权威,而且妨碍了党内民主,造成了非科学决策现象的产生。因此,必须将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发展成为制度化的组织,成为党内具有实质意义的机构,在不实行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党组织中实行全委会常任制,在实行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党组织中要增加全委会的召开次数。三是要切实解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权力弱化的问题。纪委作为党内纪检专职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因此,必须赋予纪检专职机构独立的监督权,使其实现“最重要的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监督检查”的目标。在保持党内现有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在人事安排、业务工作等方面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作为平行的党内监督专门机构,对同级党委存在的问题可以直接向上级纪委汇报,有明确的监督权;纪委直接向党代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凡是纪检机关做出的决定经党代会同意后,同级党委无权否决,使纪检专职机构的监督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从体制上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执行的程序化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以马克思主义人的需求和价值理论为指针,构建保持中国共产党个体党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激励和监督制度

恩格斯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7 ]。这种利益和需要是促进人们产生各种社会行为的原动力。生活在社会中的中国共产党的个体党员,其各种社会行为也必然受到自身需要的制约和支配, 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上也必然会陷入过于理想的虚无主义之中。因此,必须从“需要”的视角正视和建立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系。

首先,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党员的两重性决定了其具有满足自我需求的属性。这种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求;二是正当的物质利益需求。就其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求而言,往往导致党员领导干部滋生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政绩工程思想,对实践科学发展观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中,既要关注发展的速度,又要重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思想的体现,使发展速度、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四部分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分别占据合理的权重。

在评价的主体上,考虑到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关心角度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上级评价、精英专家评价和基层群众评价三个部分,使每一部分的评价结果在总评价结果中占据不同的合理比重,以此作为考核党员领导干部绩效高低的重要依据。

其次,建立合理的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激励制度。科学发展观能否落到实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党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位党员,虽然与一般的社会成员相比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但自身需求的存在,必然制约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效能,因此,必须正视党员的这种合理需求,运用科学的制度设计,将此种“需求”转化为共产党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推动力。

一要重视建立精神激励制度。中国共产党的个体党员,不是纯粹的自然人,也不是纯粹的“经济人”,而是社会的人,他们都有获得精神满足的需求。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提高党员的荣誉感是建立精神激励制度的重要一环。每一个共产党员,只有在其内心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光荣,才能感受到作为党员与一般群众的不同和自豪。要建立科学的及时的党内信息交流制度,按照党章的规定,对于党内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及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坚决地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广泛征询党员的意见,集中全党的智慧,使每一位党员按照党章要求享有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管理的权利。这样才能体现党员的“特殊”性,增强党员的荣誉感,激发他们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历史唯物主义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强调个体党员的社会价值,鼓励和弘扬党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为人民群众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勇于奉献的精神。同时又要注重党员自我价值的实现,对模范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地实践科学发展、人民满意的党员干部给予更多的政治发展空间。

二要重视和建立必要的物质利益激励制度。邓小平曾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精神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8 ]。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2月19日在中纪委第二次会议上也指出:“要注重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党的事业与个人价值、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这三个关系。”对以大公无私精神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党员,在物质利益上给予合理的回报,以此调动党内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形成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良性循环机制。

再次,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个体党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监督制度。如果说激励制度从“主动”的视角解决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动力问题,那么,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制度则是从“被动”的视角去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问题。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完善退党机制,对于在实际工作中忘记党的宗旨,不能发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锋模范作用,沦为一般群众甚至落后于群众的党员进行必要的说服和教育,直至劝其退党;对违反党的章程和纪律的个体党员,无论其职务高低,必须按照程序和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坚决纠正违背党性原则的“教育从严、处理从宽”,或以经济退赔代替党纪处分的错误倾向,坚持党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同时,加强人民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监督力度,对不顾人民疾苦,破坏全面协调可持续,未能做到统筹兼顾,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以彰显自己政绩的党员领导干部,可在建立责任政府的基础上,通过责任政党的构建,从制度上予以必要的惩处,以此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参考文献:

[1][2][5][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307、79、8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4.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30.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3.

[8]邓小平文选(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编辑杜运泉

猜你喜欢

决策中国共产党理论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做决策也有最佳时间段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