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年来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转变

2009-01-11刘靖北

探索与争鸣 2009年12期
关键词:外交革命战略

刘靖北

建国60年来,我国国际战略思想发生了三大转变,这三大转变对于开创外交工作的崭新局面,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及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时代主题认识的转变:从“战争和革命”到“和平与发展”

建国后,由于帝国主义反对和孤立我们,中国周边和世界上的战争不断,我们对时代主题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战争与革命”上。毛泽东曾说过,世界大战并不可怕,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出来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出来一个社会主义阵营,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爆发,就可以实现世界大同。进入60年代,由于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上进行大论战和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加上主观指导上“左”的思想的发展,我们党和毛泽东做出了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并且“迫在眉睫”的判断,提出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在中国打,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打一场恶仗”的号召。在此思想背景下,全党执行了一条全民皆兵、时刻准备打仗的行动路线,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整个经济建设战略也是围绕着“备战”而展开,例如“三线建设”。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首先正确评估了我们的国际环境,认为世界大战暂时打不起来,争取一个较长时间的和平时期是可能的。进而根据世界格局出现由两极化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明确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后来,我们党进一步概括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结论。

关于时代主题认识的转变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为我们制定外交和内部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就国内来讲,过去我们只讲战争、革命,未能抓紧利用相对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一心一意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导致国内发展战略的重大失误。邓小平在总结这方面的历史教训时说:以前总是担心打仗,每年总要说一次。现在看,担心得过分了。根据对时代主题的新认识、新判断,我们顺利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

二、中国外交理念的转变:从专注于“世界革命”到倡导“和谐世界”

基于对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的判断,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坚持“世界革命”理论,因循一种“革命”的外交思维,不但期待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而且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在中苏关系破裂后,我们自己主动担负起“世界革命中心”的责任,大力推行反帝反修、积极备战和输出革命的政策。不但支持那些尚未取得政治上独立的国家进行武装斗争,而且还鼓动一些已获政治独立的国家继续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走非资本主义道路。对于时代主题的认识实现根本转变之后,我们摒弃“世界革命理论”,不再以“世界革命”的眼光看待问题,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倡导建设持久和平、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这种新的外交思维引领下,我国不仅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而且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和联合国维和行动,在推动国际反恐、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国际援助、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在这些方面的行动和表现,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积极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并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做法,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逐步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三、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从“一边倒”、“一条线”到“真正不结盟”和“全方位开放”

建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阵营敌视和封锁中国,我们没有全方位开放的条件。当时,我们在国际战略上实行的是“一边倒”的政策,即与苏联结盟,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中苏关系破裂后,我们又实行了“一条线”的政策, “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 “一条线”,实际上就是联美反苏。这一战略和以前的“一边倒”一样,不利于独立自主原则的贯彻,不利于团结第三世界,还损害了中国的对外形象和对外关系。

在提出时代主题转换的同时,中国的对外战略也做出重要的调整,就是改变了“一条线”的战略,转变为更加独立自主,“真正的不结盟”和“全方位外交”。在国际交往中,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而是根据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做出判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一切国家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放弃“一条线”战略,就使中国的对外政策真正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迎来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良好局面和国际地位的大提高。“一边倒”时期,我们的朋友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一条线”时期,我们的朋友主要是亚非拉国家,而现在,我们与各大国、与周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都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局面。

猜你喜欢

外交革命战略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中国的出行革命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