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30年颠覆西方理论

2009-01-09

环球时报 2009-01-09
关键词:中美大国和平

王 文

“中国的GDP会超过美国吗?”“中国会是美国的威胁吗?”“中美会爆发战争吗?”前段时间,笔者在美国一所知名大学的课堂与美国大学生交流,用民意测验的方式问了在场20多名学生这三个问题。结果,所有人都相信中国GDP会超过美国,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威胁,但是,没有一个人举手认为中美两国会发生战争或冲突。对此,一位在华盛顿某智库工作的朋友笑着对我说,“会不会战争”实在是一个外行的问题。现在美国,几乎已经没有人相信中美会有爆发战争或大规模冲突了,人们只是担心中国的挑战。

然而,这种对中美和平的坚定信心和对来自中国挑战的持续担忧,显然是一组矛盾,使整个国际关系学界陷入巨大的困惑中。为什么历史发展到今天,新一轮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兴起,不会导致过去人们所经历的战争和剧烈冲突呢?尤其是过去30年中美这两个大国关系的发展,为什么没有、也不会发生战争,反而越来越显示出和平性、非冲突性呢?这些都是当前所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解释不了的一个新现象。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研究界一直流行着解释大国间交往的五大理论。一是“民主和平论”。这个理论认为只有各个国家实现了西方民主制度,才能确保世界和平以及国家间不发生战争。但是,中国显然不会选择西方式的政治制度;二是“历史终结论”,即冷战的和平结束标志着历史发展的终点,一切国家都将以资本主义为发展目标。可金融危机正好反映了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三是“文明冲突论”。该理论始作俑者亨廷顿教授刚刚去世,他成功预测了西方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但是,现代中华文明的发展正在超越他的想像,显示出与西方文明融合并存的前景。四是“现实主义”。这个流行了上千年的政治理论始终认为,大国兴衰是历史的必然,崛起大国要想成功,就必定会与霸权国家发生战争。这个理论近年来不断被人批判,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兴起并不以美国衰落为代价,而美国人则享受到了中国发展带来的实惠。

在流行的五大理论中,以“经济相互依赖”为主要逻辑基础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最能解释过去中美两国30年的交往。但如果用“相互依赖”的理论逻辑,只能说明当前两国共处的和平现状,却无法推导出“中国GDP能够和平地超过美国”的未来,否则,近百年前,相互依存度极高的英德两国就不会发生冲突,以至于最终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了。

这些解释的局限性的背后,反映了西方理论的重大缺陷。绝大多数西方理论的论证素材,都是以西方的历史进程和社会事件为基础的。而中国复兴代表的,不仅仅是西方意义上一个大国的崛起,更是人类近代史以来第一次东方国家带着全然不同的非西方元素崛起于世界。这是一向有着天生优越感的西方学者们所始料未及的。由此可见,过去30年中美关系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和平趋势,恰恰给新理论的诞生提供了历史契机。

事实上,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都有新理论的诞生,比如,1929年经济危机诞生了凯恩斯经济理论,上世纪中叶全球化的兴起推动了全球治理的思考等。30年来中美的和平发展以及未来乐观的前景,同样是人类大事件。解释这一重大人类事件,当然也需要新理论的诞生。

过去,中国学者常常习惯于套用西方理论来研究中国事件,分析中美关系,而中国崛起和中美关系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现象,都已超越30年来中国学者所引介和推崇的大多数西方理论的解释范畴,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框架,为中国整体的和平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理论解释。这也是中国思想,甚至是世界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正如一位大学者曾说,谁能解释中国崛起,谁就能成为世界大师。▲(作者是本报编辑。)

猜你喜欢

中美大国和平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近10年中美贸易额变化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博弈·和平
中美投资和贸易谈判研究成果发布
期盼和平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