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造字图形化空间

2009-01-08齐向前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汉字

齐向前

摘要:汉字是文化传统的符号,记载着历史以及文化,是人们思维具象表达的一种合理化形式,人们把自己的思维凝练可以传承思想和文化的表达方式,因此汉字具有一定的文化含义,传承文化不是简单的几个符号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甚至是非常艰苦的一个秉承过程,汉字的造字有其漫长的历史过程,汉字的图形化空间定义虽然并没有很独特的含义,但是却具有全新的知识点,汉字的书写理论与人们造物理论一脉相承。

关键词:汉字 文化的凝练与延续 空间传承 发展运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5-

一、汉字的历史演变

第一,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汉字。汉字的出现既记述着历史同样也创造了历史,汉字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中国古人思维演变的一个过程,它是人们倾注心血的标志。

第二,汉字是文化的表达,是语言传递的最简单方式。在原始时代,远古人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后来又学会了用手势,但有些事物用语言和手势是难以表达的,于是有人想出了做记号的方法,可记号太多,容易忘记,后来就用图形表达意思。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第三,汉字的书写过程以及汉字的制作背景。造字法是古人根据已有的字加以分析总结概括出来的并非先有方法再造字,所以有些分析不一定正确,同时有些字人们可以有不同分析。东汉人许慎《说文解字》中关于造字法的论述“六书”。王蕴智先生认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

二、汉字的文化传统

第一,保留着的民族的文化。汉字的书写以方正著称,这与中国的古代文化思想是不可分割的,汉字的出现不仅是中华民族素养的体现也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汉字不但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样也书写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第二,保留着传统的元素。传统元素的概念在当代设计以及生活中提到的比较多,比如我们日常所能见到的古代器皿纹样,古代装饰纹样等等,这些无不记载着我们本民族的优秀艺术文化,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其思维的开拓性也是有目共睹的。传统的元素不仅仅是个提法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可供考究的一个学术问题,传统元素的涵盖范围非常的广泛,包括文化、地域、风俗等,传统元素的载体在当今社会来说估计也就是目前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汉字,从象形文字、甲骨文、篆书到现如今的简体汉字,汉字的演变是漫长的,虽然我们目前使用的文字是简化后的汉字,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其曾经走过的历史痕迹,这种痕迹是微妙的,是不易察觉的,只有细心的去品味一个字才能感受出它曾经走过的历程,亦可说它就是历史的活化石。

三、汉字的图形化空间概念

(一)汉字的图形化空间概念

汉字的图形化空间概念是基于汉字的造字法,基于中国古文化传统的理论体系基础之上,汉字是记录和书写历史的活化石,汉字的种种造字观念在人们的头脑意识中被谱写。首先汉字图形空间划分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基础都是在人们的造物思维中产生,每一笔简单的笔画都是一种生活在人们经过了重重考验之下的再造,我们见到如今的汉字都是那么容易书写,而且很容易辨别,但是有没有人曾经想过这些字体在它产生的年代是如何艰难的被创造出来,这个被创造的过程才是文化的一个传递过程。汉字图形化空间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具体明确的划分定义,与造物论同出一源,简单的笔画顺序都勾勒着一个思想的升华。汉字图形化空间的概念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不仅是一种思维的改写,也是一种生活的发现。

(二)汉字图形化空间存在历史与传承

汉字图形化空间划分具有历史性。人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必须通过一个特定的手段才能与别人之间交往,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5000年的文明史也是一个朝代更替的历史,因此在历经了十几代王朝的更替,使得中华大地成为了一个大熔炉,熔化了多元民族的文化,铸造的光辉绚丽的华夏文明。

在我国西周末期,那些奴隶主各诸侯王公们分封制田,“井田制”由此也应运而生,与文章的结合便是这一个“井”字,单纯的四笔可能我们看不出来它有什么具体的含义,图形化的空间概念使我们恍然大悟,四个最简单的笔画,却把一个抽象意义上的空间划分成了9个份额。 “田”也是一个象形文字,记载着古时田的造型,方方正正的一个造型,在历史典籍的相关资料中我们了解到古时候的田也是趋近于方形,只是长宽的差别,为什么“田”不是圆的呢?为什么“田”不是三角形的呢?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便是:汉字的造字论基于一个对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思想和文化的根源相同。

(三)汉字有其图形化空间

中国朝代的更替,也可说成是文明的更替和交融,这种交融促进着文明的发展,各个历史朝代虽然都有各具特色的朝代设计要素,但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建筑的格局,随着民族交流与借鉴,渐渐的形成了统一的布局划分形式。古代建筑的样式不外乎住宅,民居,都城,园林、陵墓等等,这些建筑的布局形式与造字法的基本构造均和书写方式相同,如左右对称,上下均匀,方方正正,中规中矩等,在翻阅了一系列的古代都城图片,以及古代著名建筑物的图片,都可清晰的看到中轴线,四周的严谨的布局。

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四合院,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四合院与紫禁城之间似乎也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四合院作为建筑组合的经典范例,其发展的成熟形态不仅塑造了城市中平和朴素的居民,也生成了豪华威严的宫城,北京城内规模最大,形态最复杂的四合院群体就是北京明清两朝的宫城------紫禁城。由此,老北京城成为一座如此系统化的城,四合院的格局不仅帮助统治者建立了一种认为的秩序,还由于其自身的适应性和可变性,也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了较高的空间质量。

(四)汉字的图形化空间划分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以当代设计文化的发展以及当代设计氛围为背景,我们可以轻易的发现设计从初期极端的简单模仿,到了当代做设计所主要倡导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模仿年代的结果就是使得本国的设计丧失了自己本民族的要素,因而设计以及从事设计的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就是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引领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去创新,需要有更好的发扬。

设计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与日俱增,细化到生活,细化到细节,设计需要的是理性的因素,在一个传统的定义下寻找全新的图形化空间概念,使得这个图形化空间概念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具有一种时代赋予的历史特色。无论在建筑、在平面、在很多的设计领域,这种同源的思维形式运用到设计的空间中都会极大的丰富和完善设计作品的精美度。

(五)汉字图形化空间对设计空间的启发

汉字图形化空间与设计空间二者之间有一个极其微妙的关系,当代的设计思潮更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的思潮与国外的设计思潮,在这样的思想文化背景下,本土的传统文化要素在设计中就存在这举足轻重的作用。

汉字图形化空间的概念无论是设计还是生活中都是耳熟能详的,在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引入传统的因素,对本国的传统因素进行创新和再造,汉字图形化空间概念不是一个狭隘的空间概念,它是对传统文化的提炼,在色彩、构成、建筑等设计领域的广泛运用,它是以全局为着眼点,宏观把握设计的空间组成。不仅对传统文化是个灵活的再创造运用,又是对设计新思路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蕴智.汉语汉字研究论集.上海:中华书局.2004年版.

[2]周健.汉字规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林钰源.构图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马炳坚.北京四合院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胡飞.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猜你喜欢

汉字
常挂在嘴边却不一定会写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