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集团的应急救援机制建设
2009-01-07国汉君
国汉君
煤炭企业因在生产中容易受到各种不安全因素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威胁,能否做到安全生产,已成为煤炭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建立全方位的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是神华集团近年来重点探索的安全管理课题。从2005年开始,经过研究实践,神华集团在煤矿企业初步建立了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注重搞好日常安全生产的同时,将应急救援作为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口,为保障安全生产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深化应急救援管理理论,注重在应急救援管理体系、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神华集团积极探索与中央企业的发展相适应的急救援管理模式,建立起应急救援管理长效机制。
构建管理模式
常态下的安全生产管理与异态下的应急救援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神华集团从提高事故防范和处置能力出发,将应急救援管理与日常安全管理相结合,提出了应急救援由事后单纯救援向事前综合预防与事后救援相结合转变的管理思路,构建了风险管理、应急体系、救护队伍“三位一体”的企业应急救援管理新模式。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人员、装备、技术等诸多要素。神华集团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为载体,将这些要素有机结合,创建了以组织指挥、应急预案、规章制度、信息平台为核心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通过制定各级应急预案体系和相关规章制度,对企业存在的各类重大事故风险,明确了应急救援工作的责任、措施、流程和标准,建立了应急救援工作机制;通过建设综合应急信息平台体系,为实现“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应急机制提供了支撑手段。
救援队伍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决定了队伍的实战能力,是提高应急救援处置能力的重要保障。根据应急救援队伍的工作特点,神华集团在构建应急救援管理模式时,将救援队伍建设从传统的救援体系建设中分离出来,按照“机构精简、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救援有效”的原则,根据集团企业规模布局,统一设置队伍,既考虑到现有救援资源的合理配置,又从发展的角度谋划未来救援队伍的合理布局;既考虑本矿区的救援需要,又兼顾相邻矿区及偏远矿井的救援需要;既满足国家规定和矿区救灾现实需要,又防止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从队伍布局、机构设置、人员素质、装备配置、日常管理(培训、训练、演习)等方面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速胜的应急救援队伍。
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神华集团将风险预控管理作为建立长效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提高安全超前防范能力,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现,防患于未然。通过在煤炭企业构建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成了12个千万吨矿井。对生产中的各项任务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管理标准和措施,与质量标准化建设及隐患排查治理行动相结合,强化现场管理和监控,针对出现的隐患程度实施风险预警,实现了应急救援管理与日常安全管理的紧密结合。
构建管理体系
神华集团按照上面一系列管理模式,构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
建立健全應急组织指挥体系。神华集团按照现有管理层次,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集团、分(子)公司、生产企业三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
制定完善各级应急预案体系。神华集团统一编制了包括1个综合预案和33个专项预案在内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所属单位进一步细化,制定了上千个专项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系统的应急预案体系。
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体系。为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集团公司制定20多项相关的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注重制度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这些制度与预案相结合,明确了应急救援工作的相关责任、管理流程和标准,建立起有效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包括物资装备保障机制、分级响应机制、快速出警机制、信息交流机制等。
搭建信息平台体系。集团初步建立与生产调度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对一些高风险矿井进行在线监测,实现了集团、分子公司、厂矿企业的三级联网,井下监测数据能够直接即时传到集团,根据危险程度,及时预警,通知相关人员。对于排查出的隐患,通过信息平台进行跟踪,直到彻底排除隐患,初步建立起上下畅通、统一指挥的应急管理平台。
创新队伍建设
神华集团充分发挥大企业大基地的保障作用,统筹兼顾,建立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应急救援队伍网络。神华集团现有2个国家矿山救护基地、8个救护大队、30个救护消防中队、专业矿山救护队员近千人。目前,神华集团根据煤炭企业布局,建成了以神华宁煤集团和神东煤炭分公司2个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基地为核心,以新疆、乌达、海勃湾、万利、宝煤、准格尔等救护队为骨干,各厂矿企业兼职救护队为辅助的三级救援队伍体系,形成了集团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布局合理、资源共享、井然有序的救援网络,担负起周边上千个小井的应急救援任务。另外,从开建之初就配套建设救援消防基地,是神华集团安全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神华煤制油公司在投产之前,即筹划化工救援基地建设。
通过培训,打造精干的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效果和训练水平影响着应急救援队伍的素质,当前救护培训和训练方面存在着培训教材缺乏针对性、煤矿实战应急救援演练困难、训练手段单一等问题。为克服这些问题,神华集团救护队伍经过研究探索,创新了培训及日常训练的形式和方法。
创新培训方式,自编有针对性的教材和手册。神华神东救护大队结合自身多年的矿山救援实践经验,探索和尝试编制有针对性的教材和手册,投入资金30万元,与科研院校合作编写了78万字的具有神东矿区应急救援特点的《矿山救援与地面消防》培训教材;组织编写了《应急救援装备使用和基本技术操作指南》手册;根据事故抢救和指挥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编写了《神东矿区矿山救援典型案例汇编》,神东救护大队通过自我编制系统、符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开创了我国救援队伍组织编写应急救援培训教材的先河。
创新理念,在救护队伍中探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预控管理。借鉴神华集团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经验,为避免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发生次生事故和救援人员的伤亡,实现科学救灾、安全救灾,神东救护消防大队率先开展了风险预控管理,对事故救援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进行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规范日常训练、演习、检查及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同时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作业程序卡片,预防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提高工人的自保和互保意识。
日常训练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平战结合,以练备战,坚持高标准、大强度的训练和有针对性的实战模拟演习,2008年,救护队与各厂矿企业共进行救灾实战演习、反风演习近300次;二是救援与隐患排查相结合,关口前移,绘制矿井分布网络图,建立服务矿井安全生产信息库,根据不同时期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救援队伍开展一通三防、雨季三防、顶板管理、矿井应急救援预案等专项救护技术服务检查。
完善装备,改善设施,提高救援队伍的战斗力。先进的救援装备和训练设施是增强队伍战斗力的重要条件,近年来,神华集团累计投入2亿多元,用于提高装备和设施水平。其中宁煤救护总队累计投入1亿多元,对原宁夏工业学院校区进行改造,用于救援基地和救援装备建设,打造国内一流国家级矿山救援基地;神东救护大队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建设先进设施、购置重型装备,在我国矿山救护领域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建成了现代化的高温浓烟训练馆和救护队员心理行为训练系统,第一个拥有全国最高的53m消防云梯车的矿山救护队。两支救护队不仅配备了先进的救护仪器设备,而且注重设备的系统化的配套研究,配备了种类齐全的先进的破拆工具。
神华集团近年来通过加强应急救援基础建设,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2008年,神华集团生产原煤2.8亿t,百万吨死亡率为0.06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神华各区域救护队还参与了所在地区的救援抢险工作。2000-2008年,神华各区域救援队伍实施抢险、灾害预防和技术服务出动近万次,参加预防性检查5000多队次,查处问题和隐患数万条;成功处理井下各类事故500多起,地面消防灭火300多起,为国家减少和挽回经济损失近5亿元。
编辑杨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