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短缺的现状与筹措对策

2009-01-06曾上尧郭丽君

金融经济 2009年8期
关键词:办学教育

曾上尧 郭丽君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速度的加快,地方高校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但是由于中央政府对地方高等教育重视力度不够,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缺乏,以及对重点大学政策性支持的倾斜和社会资金吸纳能力的不足,导致地方高等院校办学经费十分紧张,从而影响到了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本文从地方高校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经费筹措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短缺;筹措

一、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短缺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投入的经费需求增大

地方高等院校作为扩招的主力军,在经过了几年的扩招以后,学校规模和在校生人数都有了显著的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有的教育经费缺口逐渐加大,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高,学校的日常运行难以得到保障。以湖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为例,2002年到2006年这5年中,湖南省地方高等院校在校生年均增长速度是18.8%。2006年,湖南省地方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数是83.02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41.07万人(见表1)。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的设置标准计算,每增加一个学生需要新增基本建设投资38130元计算,我省高等教育因规模扩大仅仅一项,最少就需要投入156亿元。再加上历史欠账和日常事业性支出等其他因素之外,湖南省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需求就要更大了。

(二)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

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地方高等院校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中所产生的办学成本大多转嫁到了地方政府的身上。受到地方财政水平的限制,地方政府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缺乏,已经成为困扰地方高等院校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仍以湖南省为例,表2显示,2000-2005年,湖南财政用于教育经费支出占总财政支州的比重是14.63%,15.08%,15 57%.15.70%.14.5%。14.08%。其中,剔除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等基础教育的投入以外,用于高等教育的经费比例将会更低。

此外,与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所得到的政府投入相对不足。虽然从我国高等学校的构成来看,地方高校的数量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与部属高校相比,其获取经费数额和受政府重视的程度都处于弱势地位。从现实中的具体表现来看,国家在政策上和资金上对“211工程”和“985工程”学校的投入就远远大于对地方高等院校的投入。表3显示,湖南省地方高校和部属高校相比,湖南省政府对地方高校的投入有所不足。2007年,湖南省地方高校总经费达到了32.64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22.28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72.54%和116.47%。但是,2007年湖南省地方高校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比2003年增加了116.47%,比部属高校增长比例低43.93%。与此同时,湖南省地方高校教育总经费增加了102.09%,比部属高校增长比例高24.28%。这一低一高充分说明了湖南省地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于部属高校而言,政府的投入所占的比例较少,其他非财政投入的比例较高。

(三)学杂费提高的空间有限

我国从1985年起,允许高校招收少量自费生以后,学校自筹经费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可是由于价格机制对供需矛盾的乏力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导致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分担比例不合理,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并没有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及市场物价水平上涨而增加。根据湖南2001-2006年普通本科高校新生学费标准来看,文、史、哲、理类3100元,工科、体育类3400元,医药类5000元,艺术表演类8000元,艺术其他类6000元,六年来一直执行同一标准,政府教育投入增长缓慢,市场因素和价格机制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与此同时,盲目提高学杂费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由于地方高校的学生大多来自本省,本省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制约了地方高校学杂费的提高。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253.4元,二者的比例为2.79:1。到了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140元,这一比例扩大到了3.33:1。因此,在政府财政以及银行等相关机构缺乏完善配套资助措施支持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高校收费标准,势必会造成许多贫困学生上不起大学。这些因素也决定了近期地方高等院校依靠学费上涨来增加经费收入的可能性不大。

(四)销售与社会服务的比例过低

国外的大学,其经费的来源除了传统的财政拨款和学杂费收入以外,还有销售与社会服务等其他渠道来获得教育经费。而我国地方高校由于历史发展短,知名度欠缺,筹资观念落后,销售与社会服务机制不存在或者不健全等原因,利用这一渠道来获取办学经费还有很多的欠缺。全美公立高校经费在1995年就有23.9%来自于销售与社会服务的收入,而我国的比例仅仅是8%左右。

大学作为一种具有众多教育资源的场所,企业一般会把培训任务有偿委托给高校来进行。我国的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技术密集型企业数量较少,这都导致了高校向企业出售专利技术及提供咨询和培训的渠道大打折扣。此外,由于地方高校多属于教学型和教研型大学,主要以教学为主,科研开发为辅,其技术的研发能力相对有所欠缺,这样就造成了企业在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需求上,更多的是考虑与“211工程”和“985工程”等中央部属院校来开展合作,从而导致了地方高校很难与部属院校展开竞争,也就很难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支持等方式来获取办学经费。

二、筹措地方高校经费的对策

(一)政府加大投入是解决教育经费的根本出路

从办学地点,学科内涵,研究方向和培养的人才来看,地方高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这就迫使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投入。地方财政的投入是地方高校办学经费一扣最安全,成本最低,最具保障性和根本性的来源。地方高校只有积极争取地方各级财政对学校办学经费的投入,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我国当前实行的“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此引入“绩效拨款”模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改革的新展望。“绩效拨款”模式是当前在全球运转比较成功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以加拿大安大略省为例,该省引入的主要绩效指标包括:(1)学生的毕业率;(2)学生毕业后六个月的就业率;(3)学生贷款的拖欠率。省政府支付的教育事业经费就是按照大学在上述三个方面取得的成绩来进行合理分配的。绩效拨款注重效率,将结果和顾客中心的理念植入高等院校;把资金分配与教育效果联系起来,以使那些培养更多学生和教学质量更高的学校得到更多的资源;促使高等教育财政资源的分配机制更加简单,公平和透明,促进了大学之间的质量竞争。

地方政府对高校的投资除了财政拨款以外,还可以采取土地划拨,政策优惠等多种形式来体现。如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赠地运动”,英国政府对设立教育基金的企业实行减税政策等。对地方高校经过充分论证的重大投资项目应该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征地,拆迁,校舍建设等工程项目予以补助。地方高校的某些建设项目,地方政府应该将其纳入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逐步安排专项资金来解决。

(二)吸引教育捐赠是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渠道

教育捐赠收入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日益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企业,个人,团体的捐款和赠款已经成为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地方高校如何能更加有效的获得捐赠资金,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地方高校应该转变过去那种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收取学杂费来过日子的思维模式,应该树立主动筹款的意识。地方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捐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募集教育资金纳入到学校的战略规划之中,设立相关工作机构和配备相关工作人员,从而确保教育捐赠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第二,地方高校要重视校友会的作用。在对社会捐赠的宣传活动中,地方院校应该充分重视校友会的投入和建设,发挥出校友会的筹资作用。

第三,地方高校不能把捐资者的范围局限在本省,而应该扩大到全国,甚至全世界。捐赠者除了著名人士,名优企业以外,还应该注意捐资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多面向中小捐赠人,因为其中绝大多数校友并不是特别富有。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基金会报告,2002年,该校97%的捐赠人捐款额在10美元到1万美元之间。

第四,高校要对教育捐资经费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审计。学校一是要加强预算的约束,促进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二是要规范教育经费的合理支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三是要建立起有效的经费财务审计机制,仿制捐赠资金不被盗用和滥用。四是对捐赠经费做到合理的投资与使用,实现捐赠经费的金融增值。

(三)销售与社会服务是扩大收入的重要来源

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主要体现在它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了急需的人才和为地方经济提供了科研的力量。由于地方高校多属于“教学型”和“教研型”的普通本科院校,科研能力与部属高校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地方高校在进行各种销售和社会服务的时候。应该利用自身教学资源丰富,科研水平较高的优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来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大胆地走商业化道路,为企业提供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以及考试辅导服务。如开设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各种社会培训课程等等。

此外,地方高校还应该把服务的对象定位于广大中小企业上,一是因为国有大型企业的科研项目通常会选择科研能力较强的部属高校,地方高校受制于科研水平不高等多方面的限制,很难从这里面分得一杯羹。二是因为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相对缺乏,没有经济实力与部属院校进行有效的合作,但是内部又有技术革新的需求,这就给了地方高校一个很好的合作机会。因此,地方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自己的教学实验设备和场地等,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偿的使用服务和人员培训工作。为中小企业技术升级,管理优化,实验成果转化等付出自己的力量。

(四)深化改革,开源节流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重点

地方高校经费紧缺的原因,除了资金来源不足,收入较少以外,还与内部管理松散,支出不合理,浪费严重有很大的关联。教育不能“产业化”,并不等于教育就无须进行成本的考核与管理,对已经获得的教育资源就应该合理的利用,除了积极的“开源”增加收入以外,还必须勤俭朴素,精打细算,合理控制支出,树立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

地方高校必须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机制,最大限度的降低教育成本。首先,合理安排经费预算,严格资金用途。地方高校应该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统筹兼顾来安排各项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优化资源配置,杜绝浪费发生。通过从改革不合理的资源分配角度人手,建立起新的制度和明确相关的责任,把节能降耗作为各个学院紧密相连的一个大事来对待,努力把大学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校园。最后,改善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应结合本学校实际情况,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猜你喜欢

办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