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情拓展语文阅读教学空间
2009-01-06张文香王俊莉
张文香 王俊莉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视野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关键词】阅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1-0047-01
语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视野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根据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重组教材。增加有时代气息的、贴近生活的、贴近儿童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文章和儿童读物推荐给学生。
寻找相关文章,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方式拓展教材,增加信息量。教师在教十二册古文《寓言二则》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寓言故事,谈体会。然后在第二堂语文课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寓言,学生自己也找到了很多寓言。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然后进行交流。大家都跃跃欲试,交流的方式也很多,有的采用讲故事方式,有的采用提问、解答的方式,有的在黑板中把寓言故事画成了几幅连环画,还有的采用同桌表演的形式。
每次课前总是让学生收集大量的资料。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信息,带着期待,走进课堂,以研究者的身份参加学习。实现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信息、认知、情感互动。毛主席诗歌《长征》这一课,虽只有短短的几句,但因其历史意义,所以有关的网页多不胜数。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了大量有关的资料,并互相交流欣赏,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得到更深一层的理解。
现代课程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课程变成了一种“生态环境”。学生在持续交互合作的动态情境里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的经验去同化和索引新的知识,并且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我们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建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个与情境紧密联系的自主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学生和教材的互动,学生和课程的互动。从而形成利于合作、易于合作的良好氛围。
活动是学生学习的诱因,活动情境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师生角色互动,共同创设了一出多幕剧。学生们在这种情境中思考、活动达到忘我的境界,他们纷纷以晏子、楚王自居,活学活演,在演绎的过程中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情境的不断丰富,激起了学生无限的创意,他们奇思妙想,纷纷畅谈。这样层层深入探究,使学生的思维在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