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主席身旁的少年

2009-01-06二月兰

文史月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韶山红领巾毛主席

二月兰

40多年前,蒋含宇是个天真烂漫的少年,彭淑清是个扎着羊角小辫、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两人都出生在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冲,都是学校的好学生。14岁的蒋含宇在四班,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彭淑清在三班,担任少先队大队委员。

1959年6月25日下午5点多钟,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把蒋含宇、彭淑清叫到大队部说:“有个重要首长要来咱们韶山学校,学校经认真研究,指定你们两个代表韶山少年儿童给首长献花。”辅导员还特意嘱咐身为学校迎宾团团长的蒋含宇给首长赠送红领巾。

“重要首长会是谁呢?”蒋含宇、彭淑清两人都在猜。看着辅导员喜不自胜的表情,他们想,这儿是毛主席的故乡,是不是毛主席要来我们学校了。想起毛主席,两人就激动不已。

以前都是自己给自己系红领巾,马上要反手给毛主席戴红领巾,怎样才能更熟练?蒋含宇把辅导员拉来,在他身上反复练习起来。彭淑清也没闲着,四处寻找鲜艳的花儿。

第二天,也就是6月26日,上午,从毛主席旧居那边过来很多人,其中一个身材高大,穿着白衬衫、打着一把伞的人被一个小学生认出来了。“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听到这激动人心的消息后,全校师生夹道欢迎。蒋含宇、彭淑清怕花蔫儿了,一直没摘,他们打算把最艳的鲜花敬献给毛主席,听说毛主席来了,正在吃饭的彭淑清放下饭碗,跑到校园花圃中采来夹竹桃、月季红扎成两束。

毛主席在人群中穿行,离学校越来越近。眼看着毛主席即将走上通往学校的儿童桥,彭淑清、蒋含宇像两只小鸟一样飞到毛主席面前,把两束带着露珠儿、饱含韶山人民爱戴的鲜花献给了毛主席。

接过鲜花,闻着来自故乡的芬芳,毛主席微笑着问他们:“几岁了?上几年级?”蒋含宇、彭淑清告诉老人家,他们14岁了,刚上初中二年级。沿坡而上,毛主席一左一右亲切地拥着两个孩子往前走,一一与学校的师生握手。

站在韶山学校的大门口,凝视着自己题写的校名,毛主席感慨道:“学校变样了。”

毛主席与教师们边走边聊,兴趣盎然。人们簇拥着毛主席走到小学部至初中部的斜坡上——毛主席要与全校师生在此合影。蒋含宇从容地解下自己鲜红的红领巾,踮起脚尖系在毛主席的脖子上。毛主席高兴地问:“你这红领巾还要不?”蒋含宇爽快地说:“送给您老人家了。”毛主席开怀大笑:“好啊,我要把它带到北京去。我现在变年轻了,成了少先队员啦。”说完,毛主席把蒋含宇和彭淑清一左一右地揽到身边。跟随毛主席的著名摄影家侯波轻按快门——一幅“仿佛听出声音”的照片被定格。很快,这幅“能听出声音”的照片被《人民日报》刊发,之后被许多报纸、画报刊用,后来又被选编在小学课本中。

不久,韶山学校停办高中,蒋含宇、彭淑清又以优异的成绩转入湘潭市一中,两人同一年级。虽然不在一个班里,但他们你赶我超,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两人都是班委会和团支部委员,蒋含宇还担任了校团委委员。两个从韶山冲出来的孩子,工作上相互支持,学习上相互鼓励,他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考入北京,到毛主席身边去。

1963年,蒋含宇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彭淑清考入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攻读炼油机械。

大学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尽管两人功课都很繁重,但老乡、同窗、好友的浓浓真情却使两人越走越近。也许是有了那张照片的缘故,朦朦胧胧中,两人都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心里有什么事都想和对方诉说。同学和老师见状,便开玩笑地撮合他俩,日积月累,一种极美好的情慷在两人心目中日渐清晰——1967年,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他们相恋了。

1968年,蒋含宇、彭淑清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蒋含宇分到了辽宁省凌源县,先在农村劳动锻炼了一段时间,随后调往县教育局。彭淑清被分配到锦西石油五厂,成了石油战线的一名科技新兵。

虽然都在一个省,可两人工作地点相距200多公里,只能靠鸿雁传书,诉说着相互的思念。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扑在工作上,从毕业到结婚,两年半的时间,他们才见了3次面。

1971年的1月,这对相恋了4年的青年结婚了。彭淑清从锦西来到蒋含宇的单位,没有新房,蒋含宇便利用一位同事去部队探亲的空当,借了人家的家暂作新房。彭淑清一双新单鞋,蒋含宇一双新棉布鞋,外加一床新床单、一个新枕头,这就是他们新婚的全部家当,同事们送了两包东北豆包,全部结婚费用只花了40元。蜜月没过完,彭淑清就回到了锦西。

1971年9月,江汉油田大会战打响,湖北省荆门炼油厂筹建,需要从全国各地抽调技术力量,已有7个月身孕的彭淑清毅然报名,来到了湖北荆门炼油厂。两个人一个辽宁,一个湖北,从此天各一方。

油田条件十分艰苦,一片荒野,没有厂房、宿舍,没有道路,住的是芦席搭成的干打垒(上面芦席下边是黄土搭的房子),甚至连买菜都要到三四里外去买。

彭淑清由于路上奔波,儿子早产了。孩子刚满40天,她就抱着孩子,提着小木箱,带着母亲从湖南赶往工地报到。在没有丈夫照顾的日子里,彭淑清拖老带小,硬撑了过来。雪花飘飞,芦席棚被寒风吹掉,开了天窗,她和母亲就自己动手将房修好。对这段极为艰苦的日子,彭淑清从没感到过苦,诉说过累。在他们心里,国家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

领导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就劝她:“鉴于你目前情况,干脆回湖南休产假,工资给你照发。”彭淑清没有同意。

蒋含宇单位的领导想把彭淑清调到凌源县。可那儿没有石油,国家培养自己上5年大学,岂不是让国家白白遭受损失,自己也白白搭上5年的青春?彭淑清没有答应。她单位的领导认为蒋含宇是学政治的,到哪儿都可以,可以调过来。第二年5月份,蒋含宇从辽宁调到荆门,后来夫妻双双又被调到江西九江。

蒋含宇在九江炼油厂先后担任教育科干事、副科长,该厂成立教育中心时他被任命为主任。他一边工作,一边潜心职工教育研究。他和同事合作编著的《职工教育常用词典》曾获中国石化总公司职工教育优秀成果奖,与他人合作编写的《思想修养》一书被江西省电大指定为必修教材。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被授予中国石化总公司职工教育先进工作者和江西省新时期职工教育优秀管理者称号。1991年他调任九江石化总厂党委任宣传部长,2002年又调任江西石油总公司任党委副书记。

彭淑清是位技术人才,作为石化总厂设计部的一名高工,多年来潜心钻研,除完成该厂设备设计、改造等大量工作外,还担任几位大学毕业生的导师,为培养青年科技人员尽心尽责。

他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儿子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在广东顺德市工作,女儿在南昌工作。在这个幸福的家庭里,蒋含宇、彭淑清夫妻俩有个默契的分工。蒋含宇由于工作关系,整日忙得没个休息天,彭淑清把个家收拾得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做饭也不让他插手。

1999年,彭淑清从工作岗位退休,2005年,蒋含宇也正式退休了。因为有了那张照片的原因,蒋含宇搞起了红色收藏,主要收藏毛主席的照片、邮票、书籍、画册、文稿。目前收集了毛主席的文集共70多套,各种版本的毛主席诗词,近30个国家文字版本的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自传、长征文献等等,还在南昌、长沙、韶山、福州等地举办展览。

(责编 张静涵)

猜你喜欢

韶山红领巾毛主席
《红领巾》的“童年照”
毛泽东何时题写了“韶山学校”
民眾赴韶山紀念毛澤東誕辰125周年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访韶山
智取红领巾
洗红领巾
我们紧跟毛主席
李庄家青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