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凡 丰盈 踏实

2009-01-05王国旗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1期
关键词:太仓市教研员信息技术

寄语:

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哪一个工作岗位,只要与教育相关,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教育情结便如影随形,永远挥之不去。

王国旗1962年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铁道部七○一中学、铁道部七○一电视大学、太仓市电视大学、太仓市教育技术装备室、太仓市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工作。

曾任太仓市电视大学教务处副主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多次担任电大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电大系统优秀教师。先后参与多个省市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有多篇论文发表与获奖。多次担任苏州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比赛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比赛评委,并于2002被聘为国家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特聘专家,辅导了一批教师在全国及省市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 出道:青春的脚步

1982年7月,我大学毕业了。拿着阜阳师范学院物理系物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我回到家乡安徽省铜陵市,就业于铁道部七○一中学(现更名为铜陵市第十八中学),学校地处铜陵东郊,交通方便,环境幽静安宁,宜攻读。

在铜陵的七○一中学,我迈出了自己教育生涯的第一步。初上讲台的场景至今依然清晰如在昨日。为了让自己不怯课,我一下课就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篮球、乒乓球、小游戏,有什么就玩什么;为了让自己的课堂通达流畅,我每天备课到深夜;为了让自己的语言更简洁,我读古文,背唐诗,学绕口令;为了孩子高考的前途,我挑灯夜战,精心备课,悉心筛选例题习题。一年下来,所教班级在铜陵市学科统测中名列前茅,我也因此获得了参加铁道部属企业教育教学研讨会的机会,并在次年获铜陵市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一等奖,我的自制教具“链式反应”也获得一等奖,并且作为大企业代表参加了安徽省大中型企业教育改革座谈会,并作大会交流。

就这样日复一日,我把自己最美好、最富有活力的10年,献给了自己的学生,献给了自己的家乡。

● 离家:两难的抉择

1990年8月,我离开工作了10余年的家乡安徽铜陵,来到了江苏苏州太仓,受聘于太仓市电视大学,开始了自己的异乡教育寻梦之旅。

妻是一位出身书香门第的江苏姑娘,又是一位幼儿教师,因此我们夫妻间的谈话,往往也离不开教育,而每每谈起江苏的教育,妻的脸上总洋溢着一种自豪感,这让我油然而然地对江苏更增添了一份亲情之外的好感,也因此开始神往遥远的江苏了。通过网络招聘广告,我有了自己的寻梦目标——江苏太仓。我在走与不走之间,徘徊反复了许久,在妻子的鼓励下,终于下定决心,寻梦苏南。

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如同它的经济一样发展迅猛。短短几年间,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也在太仓市电视大学贡献着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精力,回报着自己的第二故乡。

● 进修:华美的转身

1992年7月至1994年7月,我在中国计算机教育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获第二学历大专学历,同年获中级程序员及证书;2000年获计算机高级讲师;2000年参加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班”学习并获结业证书。

苏州的教育信息化起步比较早,早在90年代初就已初显端倪,太仓市电视大学也在1994年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对于学校来说,这是一门新的学科,初创时期师资的缺乏是明摆着的,因此让一些“略懂”的老师去“顶缸”也就成了无奈之举,我就是这么一位转岗者。

因为自己平时喜欢钻研,于是在同事和领导的眼中,便有了貌似计算机高手的假象,这种假象也进一步加快了我的转岗速度。1994年,我便开始任教《计算机应用基础》、《Pascal语言程序设计》、《Basi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路》、《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基础》和《会计电算化》等计算机专业课程。

这是一个只有自己才体会得到其中甘苦的华丽转身。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称职的计算机老师,工作10多年之后的我重新拿起了书本,开始进修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第二专科学历,两年间刻苦自学、钻研编程,硬生生把自己业余“票友”的身份改造成堂堂正正的“科班”出身,还获得了国家级中级程序员证书。

在此期间,由我负责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曾作为苏州市电视大学的样板设计送江苏省电视大学展示,并成为苏州市电视大学的免检设计。我还主持设计了太仓市第一个校园网——太仓电视大学校园网,具体负责与清华大学协作开办的清华远程教育网技术支持与保障工作。在太仓电视大学20年校庆时,主持设计的视频直播系统将大会主会场通过4条ISDN捆绑实现了与省电大系统视频相连,实现了异地、多会场网络视频会议,首开区域教育系统视频直播之先河。

● 幕后:隐形的翅膀

2001年8月,我调入太仓市教育技术装备室(电教和装备)工作,主要负责指导全市中小学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同时负责指导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工作。2003年8月,我又一次转岗,担任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并兼职综合实践教研员。

离开三尺讲台,走上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又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岗位变,职责也随之而变,境界也应该相应而变。我已经不是一名普通教师,我面对的对象已经由学生变成了教师。所谓“做教师的教师”事实上有着非常大的挑战性,我的影响已经并不局限于自己所教的孩子,事实上将影响一大批教师进而形成更大范围的影响,“蝴蝶效应”让我更加审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

反思自我,行走在合格与不合格边缘。多年以前,《(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就有一个关于信息技术教研员的专题,还清晰地记得“一线教师眼中的信息技术教研员”这份调查报告中的几组数据,至今仍印象深刻:一是“当前信息技术教研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感觉偏低和有待提高”的合计占比超过76%,一是“当前信息技术教研员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很小”一项就占比70%。这组数据一直在激励着我,让我时时刻刻不忘自我反思,让我常常需要不停地审视自己的言行。我总感觉自己并不合格,并逐步通过努力促使自己走向合格,但随即便发现自己又是一个不合格,再逐步通过努力促使自己走向合格。数年来,我便是这样游离于两者之间并不断前行。

每个人都具备着别人所没有的独特优势,你并不是没有,而是你自己并没有发现。与语文、数学等大学科相比,我手头的“兵”实在是少得可怜,平均每个学校1~2名,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在能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学校独当一面,是当时信息技术学科最重要的任务。

荣文学校蒋桂芳:

我是个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老师。作为一名年龄偏大的转岗老师,我在一群小青年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因此每次市里组织教研活动,我总是不能融入到大家的热烈讨论中。一次市级学生电子绘画和小报竞赛,我辅导的学生得了奖,王老师便以此为契机和我交流,并多次到学校指导我的学生辅导工作。在随后的几年内,我的十几位学生在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奥赛电子绘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我自己也成长为一名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手。这是我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太仓市实验小学郝进峰:

我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半吊子”,两位师傅分别是苏州和太仓市的学科带头人,在他们的超强能力庇荫下,我实在找不到自己该朝哪一个方向发展,真的觉得好迷茫。非常感谢王老师,他结合我的个人能力做了深入分析,明确了我的努力方向,如今,我任教六年信息技术,辅导的学生在太仓和苏州市的小学生应用能力竞赛中连续六年获得个人和团体的一等奖。

太仓市经贸小学陈武:

王老师的指导,总是能切中要害,并锲而不舍。就拿上次指导我参加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评优课这件事来说吧,课前指导从教材分析到教学设计,每一个步骤都凝结着他的汗水,尤其是到了试教的环节,他更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听,反复斟酌和推敲每一个细节,他反复强调“在不同物理环境、不同学生基础、不同班额人数”等各种差异性和不确定因素下的机制应变能力,这些忠告和细节指导让我终身受用,我也顺利地拿到了省级评优课的一等奖。

学生的发展,总是最重要的。我在组织活动,培养教师的同时,总是着眼于学生发展,一切的一切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核心展开。我的评价标准也一样倾向于学生发展,只有学生发展好了,教师的实验和创新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值得欣慰的是,太仓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在不断成熟,也不断地壮大,经过数年的发展,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已经从唯一的一个发展到二十多个,其中有的被评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有的成长为苏州市名教师,有的被评为太仓市、苏州市劳模,有十多位信息技术老师走上了学校的行政工作岗位。

不要把自己凌驾于教师之上,我们是同行,我们是朋友,我们是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伙伴。我组建太仓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心协作组,网罗东、西、南、北各片的信息技术骨干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研究;我还组织各级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负责太仓市信息技术教学论坛的日常运作;我还以太仓市实验小学为试点,组织城乡学校构建基于学校共同体基础上的“跨校信息技术教科研协作组”,让协作组成员之间的教学研究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定期的跨校研究。这一个个举措,拉近了校际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距离,弥补了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本土教研独立无援的尴尬局面。同时,在服务于教师的同时,我更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从书本中学习和研究课程理论,在优秀的一线教师身上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不仅通过理论指导教研活动,同时更注重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不仅重视听课、评课,更要积极参与到教学案例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环节之中,尊重教师并与教师形成双向互动和平等交流的关系。

科研永远是第一生产力,脱离科研的一切努力,都会显得事倍功半。我参加了《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等多个省级课题的研究并顺利结题,每一个课题研究,我都会关注论文发表等显性指标之外隐性成果的推广与落实。比如,由我具体负责的江苏省重点教研课题《构建区域性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长效机制的实践与研究》,围绕课题研究,为确保太仓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有效性,我通过构建网络评价平台,充分整合综合实践课程的多种资源,突破了时空限制,解决了针对学生多环境多途径学习的多元评价的要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高中会考这根弦,时刻得绷着,但切不可太紧或太松,成绩固然重要,但关乎能力的培养切不能放松。我很重视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因为关乎高考,所以每年必须百分百的全力以赴,同时又要切实引导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导思想是能力基础上的高分通过。我经常会奔波于各个学校,蹲点听课,督查开课情况,避免各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现象的出现,确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能够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上好。

担任信息技术教研员以来,不断地学习,悉心的指导,强烈的服务意识,是我的三大法宝。做一线教师的奠基石,尽我所能地让他们在信息技术学科领域展翅高飞,我甘愿做那一双隐形的翅膀。

猜你喜欢

太仓市教研员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吹笛记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迁校立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