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实验课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2009-01-05于莲花
于莲花
引题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从而带动信息技术课程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信息技术课程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动手、实践紧密相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信息技术实验操作课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70%。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操作课程是如何定义的?它又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呢?目前的信息技术实验操作课程的问题与出路在哪里呢?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期解码特别组织了两篇文章,第一篇文章从理论层面回答了一些信息技术实验操作课的问题,第二篇文章则从两则案例出发剖析了信息技术实验操作课程实践的问题。这两篇文章只是抛砖引玉,期待信息技术课程研究者与实践者能够对信息技术课程实验操作课程深入研究、勇于实践,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更加绚丽多彩。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离不开实践的学科,它的创设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必须突出实践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信息技术实验操作课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70%。信息技术实验课的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实验课作为与信息技术理论课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形态,有其相对一致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构,既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实验操作课不存在教学问题,也不能用理论课教学的路子来套信息技术实验操作课教学。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将信息技术实验课界定为:为指导学生主要获得信息技术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促进学生情境、动作技能和认知协调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以信息技术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性实验项目和方式。
● 从“实验”的定义看信息技术实验课
在15~16世纪,伽利略、牛顿等人大力倡导实验的研究方法。自此,实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开始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在当今社会中,“实验”一词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科学实验、定性实验、心理实验、教育实验、教学实验、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等诸多领域。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实验”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心理实验”中的“实验”,是把它作为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种手段;“定性实验”中的“实验”,是把它作为研究事物的规定性的一种方法。和学新(河南获嘉人,教授,教育学博士)在他的《课程实验论》一书中指出,按现代科学定义,实验就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人为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下,使研究现象和过程以纯粹和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揭示出事物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具体的实验含义并不完全相同,我们只考查教学活动中的实验定义。教学活动中实验的含义也比较广泛,概括起来大体上有三个维度。①实验教学目的。主要有实验知识、实验操作(实验基本操作及技能、具体的实验方法)、实验能力和实验态度。②实验类型。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包含边讲边实验);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启发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等。③实验教学目的的实施方法。主要有演示法、实验法及以实验为基础的引导探索法、实验讨论法等教的方法和做实验等学的方法。这三个维度的实验含义总括起来就是“做”和“怎么做”。前者主要是一个实践问题,即把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后者主要是一个方法问题,即怎样运用实验的教与学的方法来完成实验这种教学实践活动,全面实施实验教学目的。至于“做”和“怎么做”采取何种方式,则取决于实验教学思想、实验教学内容和其他实验教学条件。
从以上教学活动中的实验的定义来看,信息技术实验课与科学实验本不相同,它是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探究信息技术科学方法、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信息技术相关思想与方法的一种课程形式。学生实验的主体是身心正处在逐步发展变化着的学生,他们在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和信息技术能力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都与科学工作者有着较大的差异。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其实验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和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并在这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实验技能、形成信息技术实验能力和科学的观念。所以,从实验的定义来看信息技术实验课,我们就应该看到其所具有的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
● 从其他学科实验课看信息技术实验课
信息技术实验课目前只是在实践中有所尝试而已。我们要讨论是否开设信息技术实验课以及如何开设信息技术实验课时,不妨看看其他学科的实验课,从中也许能够得到一些启迪。例如,化学学科认为,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内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学者认为,化学课程内容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既属于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操作知识),又属于化学基本技能(化学实验技能),因而它是中学化学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从化学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化学课程自课程建立之日起,就赋予了实验课重要的地位。而对信息技术实验课却缺乏必要的重视。我们必须要明确信息技术实验技能在信息技术能力体系中的位置,重视信息技术实验课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
化学实验课的教育教学功能的阐释,也对我们认识信息技术实验课的作用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郑长龙等根据化学实验的含义和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将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分为动机功能、认识论和方法论功能、德育和美育功能。既然化学实验课具有如此的功效,那么信息技术实验课呢?信息技术实验课也同样具备了如此的作用和功能。信息技术实验课同样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认识信息科学原理以及掌握信息处理方法等具有作用。
虽然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尽相同,但是从其他学科的实验课来看,信息技术实验课仍然有许多发展的空间。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借鉴其他学科已有成果,必然会推动信息技术实验课的向前发展。
● 从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看信息技术实验课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自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70%的信息技术课是在机房进行,一般情况是教师每节课讲授10~20分钟,然后由学生自由练习20~30分钟。这种教学模式属于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获得,却容易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进程完全按教师预先设计的步骤展开。由于教学模式落后,大部分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使原本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课程变得枯燥。所以,从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发展和革新来说,我们也可以尝试将信息技术实验课纳入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使其正规化和常规化。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动手组装硬件设备及网络设备等实验课程不够重视,这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全面和谐的发展,也就不能更好地完成中学信息技术的任务。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操作能力。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操作实践,从中观察、体验得到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在教师指导下,上升为理性的东西,这样比较容易掌握。教师通过开发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学生实验课程,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目前,全国有一些一线教师基于自身教学的感悟,进行着信息技术实验课的有益尝试,但是仍然属于自发的、不成熟的想法或行动,仍然没有升华为全面的信息技术实验课体系。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实验课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实践,从而为信息技术课程系统的完善添加有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