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像瑞士人那样节俭

2009-01-05

世界知识 2009年24期
关键词:瑞士人达沃斯瑞士

车 耳

许多人都知道瑞士富裕,却不了解瑞士人节俭;知道他们的钱是怎么挣的,却不知道他们的钱是怎么花的。这个国家的财富到了什么程度你可以从数字中来理解,但是这个族裔的勤俭习惯却不能通过数字来想像。

素有欧洲屋脊之称的瑞士尽管有阿尔卑斯山那样高的富裕程度,却满足于过着日内瓦湖般的低调生活。一个资源匮乏的内陆小国能够长期游离于世界危机周期之外,经济长久不衰,是地球上能找到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最好例证。

绵延百年的富裕时光

许多人将瑞士称为世界上的“首富之邦”,因为它的人均收入长期达到5万美元。我们很少看到世界单个首富排名有瑞士人,但是人均排名却总少不了他们。有时欧洲第一,有时世界第一。

在欧元和美元交叉贬值、许多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衰退的今天,瑞士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也不过只有3%左右,而且多少年来都是如此。瑞士以长期、稳定的增长成为世界经济体中的冷面贵族,注视着曾经资本雄厚的国际银行一个个倒闭和被兼并,周围比他们大得多的经济体一个个陷入危机。

所以,这里是法国服装设计师、意大利皮鞋制造商和纽约珠宝行争相来歼店的地方,是查理、卓别林、奥黛丽赫本等明星喜欢和居住一生的场所。周边的国家,像法国和德国的一些体育人才在功成名就之后也喜欢迁居这里。因为在瑞士,富人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相对较低。

由于太多的有钱人涌到这个小国,导致物价上涨,这是瑞士的劣势之一。这里无论吃饭还是住酒店,什么消费都贵,以至于我每次去都尽量不过夜,吃饭也以麦当劳来打发。不仅是我,连瑞士人也不惜跑远路,开车到边境另一侧的法国购物和加油。他们形成习惯了,常年如此。

几百年里,瑞士人以勤劳加智慧将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富有,但仍然居安思危,仍然清楚地知道自己生活在大国包围当中,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一如既往地过着朴实的生活。

世代相传的节俭习惯

生活在这样一个富裕国家的瑞士人,以节俭闻名这点真可以列入史册。写这篇文章时我随手翻看中国地图出版社的新编世界地图册,在民俗这一栏中,摘述葡萄牙人是“提倡闻名斗牛”,荷兰人“喜爱鲜花、风车和木鞋”,芬兰则以“桑拿浴”闻名世界。

而在瑞士民俗一栏中写到:“在西方人中以吃苦耐劳闻名,善于理财。”怎么看都觉得写得有点问题,因为这不是讲风俗,而是讲特性。

瑞士国土面积小,境内高山林立,号称欧洲屋脊。耕地不多,矿产资源贫乏,冬季漫长。在“屋脊”上生存自然不可掉以轻心,于是瑞士人肚代养成辛勤劳作、节俭支出、居安思危、常为未来做好储备的美德。瑞士人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没有资源,有的只是一双手。”

比起同样富裕的美国人,他们有高得多的个人储蓄率和低得多的居民消费。家庭主妇喜欢买简装洗涤用品,回家后再灌进旧瓶,还保持了修砌贮水池接雨水冲洗厕所的习惯。瑞士人时时处处精打细算。一些宾馆餐厅都有买多少吃多少、不许糟蹋浪费、不然罚款的规定。

尽管瑞士大公司经常举办高层次的国际交流会议,对会议经费的预算却会详细筹划,如购买往返而非单程机票,挑选最便宜的航班,会址选择租金低廉、交通方便而且能代办午餐的酒店,而且一日三餐都是固定的,谁想另选佳肴,就得自己掏腰包。

长治久安的低调传统

瑞士人消费观念重实用,藐视奢华。比如汽车普及率极高,但在那里的公路上,豪华的奔驰并不见多,多是丰田、雪铁龙、大众这类普及型车。瑞士人说,开奔驰车的,一定是年轻的经理。毕竟,年纪大一些的人不太看重速度,也不愿意炫耀。

在商务交往中,他们出示的是简单名片,白纸黑字写清姓名职位地址和联系电话,空白的地方比写字的地方多。反观我们国人,在自己名片上面写满头衔:名誉的或实际的,社会的或团体的,有的一面写不下,还要写在反面。

从瑞士人角度看来,如果只是管理一个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小公司,出示总经理的名片就显得夸张。我做过一个瑞士小公司的尽职调查,接待人的名片上写的是萤事,费了点心思我才知道其实他就是总经理。

即使千万亿万富翁,在瑞士也只有银行和税务局知道。他们不喜欢夸财显富,没有多少人为了表现自己有钱摆阔。拥有亿万家财的富翁很可能就是一位身着普通衣服在路边散步的人,或是一位在超级市场里仔细挑选廉价商品的人。

人们都知道瑞士生产名表,但许多瑞士人仍戴着普通表,年轻人也喜欢戴几十美元一块的塑料表。

有人说,瑞士钟表的发明和研制都基于一个发明,那就是发条技术。发条能够收紧并储存能量,又能慢慢释放出来以推动运行装置和指针。节俭美德就好比这种能量,多年来积聚于瑞士土壤之中,无论穷日子还是富日子都一样释放,这是推动瑞士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朴素日内瓦

日内瓦我去过几次,是联合国许多机构和一些国际组织所在地,有几万名各国的纠、交官,每年要召开几千次国际会议。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全城都是十几层火柴盒形状的办公楼和公寓楼,很少有像北京一样的玻璃幕墙。最大城市苏黎吐也没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机场地下连着的火车站,站台窄小,颜色暗淡,朴素到没有欣赏价值。瑞士人建筑上不追求世界最高,生活上也不谋求世界第一。

坐上火车沿途观赏,没有多少标志性建筑的瑞士漫山遍野的农作物,山清水秀,跟农业国家没什么两样。晚上,瑞士人也不常去灯红酒绿的地方,很多当地居民早早熄灯睡了,有人因此戏称他们是欧洲的农民。但这是怎样朴实又富裕的农民啊!

世界上很少有农民能像瑞士人那样逛公园,不收门票不说,还可以让孩子痛快地玩那些电动木马、大气垫,不用考虑交费问题。若邀上亲朋好友去郊外野餐,人们也不用自带炊具,因为许多旅游点备有烧烤用具供游人免费使用。所有公厕都是免费的。高速公路的两旁,隔不远便可见一部公用电话和写着“SOS”的紧急呼救设备。

瑞士很重视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因为工业能源和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在政府卓有成效的宣传下,瑞士人都能长期自觉地回收废品。城市居民在清理垃圾时,总是把玻璃瓶罐、塑料制品、旧报纸和无用的赃物分别装起来,然后按类倒入垃圾箱内。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作法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使政府每年都能节省大量的外汇。

务实达沃斯

除了日内瓦和苏黎世这些人人都知道的城市外,瑞士最近几年名声鹊起的另一个城市叫达沃斯,经济和企业界的管理人员现在很少不知道它的。但它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小镇,还在山里,交通不方便。无论从哪里坐飞机到达后,都要再坐两个多小时的汽车,穿山越岭才能到达会场。

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开了那么多年,与会者金是各国领袖、政要和经济界的翘楚,成了世界上最高级别的经济盛会。人们趋之若鹜,以能够收到参会通知为荣。即便这种层级的会议,又年年举办,瑞士人也一直没想到要在那里建个机场,修一些政要们专用、不让当地人走的直通线。

去过那里的中国企业家说,达沃斯几十个小旅馆,没有一个是为会议专门建的,更没有像“奥运村”一样的“达沃斯村”。所以,每年开会时酒店房间都不够用,许多与会者只好住在一两个小时车程以外的地方,还有不少人每天早上坐着火车来晚上坐着火车回去。

达沃斯地处高山地带,是冬季度假滑雪胜地。论坛开会时,与会的商业领袖们常常和滑雪的人挤在同一个电梯里,不分彼此。当地政府并没有因为有那么多政要与会就把滑雪场给封了,也没有制定什么没有会议牌就不让进的制度。论坛开会期间当地也没有单双号限制行车规定,当然也没有连续多天的交通管制。

那里没有宏大的会场,没有为一次盛会而建、以后大部分时间都闲霞的标志性场馆,许多设施都是临时搭建的。然而,达沃斯的经济论坛仍然是世界顶级的。

瑞士人可称为这个世界上节俭和低调的典范。在瑞士,房行节俭,不是个别人或某一部分人的行为,而是全民性的。瑞士已节俭成风,而且世代相传。于是,瑞士没有次级贷危机,银行不用救助,人们不至于流浪街头,高管们也不会因为乘豪华专机去向政府讨救济而被骂。

就我们这一代的国人来说,可能穷尽毕生努力,也很难达到瑞士人的富裕,但是我们却可以养成瑞士人那样的节俭习惯。获得财富要有运气,而节约却唾手可得。这不仅是祖宗的传统,还是我们曾经的习俗!

猜你喜欢

瑞士人达沃斯瑞士
瑞士人不愿帮邻居收包裹
达沃斯“危机会议”冒雪举行
瑞士人“搭伙养老”
直企闪耀达沃斯
最宜居国家现“移民潮”
瑞士镇迷阵
达沃斯把脉中国经济
表达火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