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备考要注重提高各种能力
2009-01-05魏威
魏 威
2009年高考理综卷Ⅰ生物试题有什么特点?考生在答题时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今后的高考备考有什么启示?本文试图从这些方面展开探讨,期望对2010届考生朋友有所帮助。
一、2009年理综卷Ⅰ生物试卷结构与考查内容
1.试卷结构
今年理综卷Ⅰ生物试题分值与前五年一致,选择题完全一样,非选择题组成与前五年相比发生了变化(见表1)。
二、2009年理综卷Ⅰ生物试题总体分析与评价
2009年全国理综卷Ⅰ生物试题对考生来讲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试题并没有考前很多人预估的那么难,也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得分点更细、更广,降低了考生的答题风险,有利于考生在考场上正常发挥。“忧”的是考前没有任何关于生物题数变动的信息,而高考生物非选择题却由原来延续了五年的2道改为4道,这种命题形式的改变,给考生相当大的意外,对于考生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适应新的试题环境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总体上讲,今年生物试题设计简明,材料背景新颖、图文并茂。既体现了高考选拔功能和创新性,又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总体要求,同时也强调了生物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尽管考查的重点仍然是教材主干内容,但是今年的试题更加注重对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联系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强化甄别考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彰显新课标理念,试题的设计形式和考查内容进一步与新课标接轨,预示着高考命题逐步在向新课标理念平稳过渡。具体讲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回归教材
试题强化对中学生物学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涉及新陈代谢、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和生物工程等重点章节的内容。且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往年与教材有更加密切的联系,有的试题的素材直接取自于教材,或加以改造和提升。如第3题内容涉及发酵工程中谷氨酸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第32题,取材于教材中的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2.教材知识覆盖面较广
试题的考查范围是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内容。从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除了三本书中个别章节没有涉及到以外,绝大部分的知识内容在考题中都有体现。其中遗传占12分,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占12分,细胞工程与细胞质遗传占6分,生命活动的调节占11分,代谢及相应的实验占21分,生态占10分。
3.稳中求新、求变
生物试题给人感觉平和,重点考查学科主干知识。相比前五年理综卷Ⅰ生物高考试题,2009年的理综生物试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生物在理科综合中的分值虽不变,但题量加大,往年试题生物大题只有30和31题,此次为31-34四道大题,考生阅读、分析题干信息的时间延长;每一小题分值变小,失分率减小。⑵更侧重于对获取题干所给信息的能力考查,如对坐标(31题)、图示(选择题的第2题、第33题)、文字等信息的分析(如有的考生没有注意第34题的“不考虑空间因素”的信息,而导致在回答“牛与羊的竞争关系的有无时”,回答错误),充分体现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⑶体现了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重点考查了考生实验与探究能力,比如31题的实验现象的分析,32题的实验设计及实验结论的分析。⑷体现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比如在选择题第5小题的计算是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概率的综合应用。⑸遗传部分没有考大题,而是以考生常见的背景以两道选择题的形式体现。
4.难易适中
2009年理综卷Ⅰ生物试题较2008年更平和。2008年生物全卷全省平均分40.34分,难度为0.56;2009年生物全卷全省平均分46.93分,难度为0.65。这也是近几年理综生物试题最简单的一年。虽然难度明显有所降低,但试卷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要求却在提高,主要体现在对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考生做大题时,下笔容易,但是要全面准确地回答却有一定难度,得分容易,得每道题的满分不容易。
三、2009年理综卷Ⅰ生物非选择题命题与考生答卷分析评价
31题:(10分)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试验结果。
据图回答:
⑴该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也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
⑵A、B品种中耐贮运的品种是__________。
⑶依据该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减缓变软的保存办法应该是 ,因为 。
⑷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可选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⑸一般来说,果实成熟过程中还伴随着绿色变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1.试题分析与评价
本题平均分7.14分,难度为0.71。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有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此题属于信息给予题,以坐标图的形式呈现。这类题型,虽然题在书外,但理在书中。考生只要从容面对,仔细审题,善于捕捉题干的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命题的意图,解答起来应该得心应手。从考生的得分率来看,得8分和9分的人合起来约占总人数的48.6%,属于容易题。
2.主要错因分析
①在第⑴小题答卷中,出现底物与酶不一一对应的情况,最为可惜的是考生不按照空格答题,有些考生在考卷上由上到下书写答案(应该从左到右书写答案),这样不合要求而白白扣分。还有书写不规范,如将纤维素写成“纤纤素”“维维素”等不能得分。
②在第⑶小题答卷中,考生把第一空的保存方法“适当降温”(或冷藏)写成冰冻,还有一些考生不严格审题,如把方法答成原理,出现了“正确的废话”而不能得分。
③在第⑷小题答卷中,部分考生把“乙烯”两个字写成“已”和“稀”,把适当提高温度写成“加热”“高温”。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审清题意,填成两个重复同义的答案,如答成“乙烯”和“成熟果实”,实际上是一个答案。
④在第⑸小题答卷中,大部分考生不能准确作答,把叶绿素含量降低写成叶绿体减少,绿色色素减少,色素分解,叶绿素脱落,叶绿素褪色,叶绿素变淡,花青素变多等。
32题:(11分)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FeCl3溶液,0.01%牛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⑴实验步骤:
①
⑵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____________。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⑶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的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
1.试题分析与评价
该题平均分5.76分,难度为0.52。为一道验证性实验设计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对酶特性的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的综合考查。该实验的目的是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因此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对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题干中明确了实验目的,提供了实验原理和实验材料与用具。该题是在课本分组实验的基础上改造、演变而来,考生只要熟悉教材相关实验便能顺利作答。该题出现了15%左右的空白卷,是非选择题中平均分最低的一题。难度为0.52,这与预期结果明显不符。反映出考生在作答实验设计题时,容易出现怯场。也反映出考生在备考时准备不够充分,在一些实验细节方面落实不够,实验能力欠缺。
2.主要错因分析
①在第⑴小题答卷中,错误有:①逻辑关系混乱。本来要求取三支试管分三个组,有些考生却分成两个或四个、五个组,这反映出考生平时不重视分组实验操作,复习中搞题海战术,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和训练。②胡乱答题。如“取两支试管分成A、B、C三个组”“取三个烧杯或恒温水浴锅编号1、2、3”“取三支试管分成甲、乙、丙三个组,但实际按两个组或四个组操作”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与时间紧、粗心、审题不仔细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说明考生可能在背某些平时模拟题的答案。③没有强调“37℃”这个适宜条件。不注意细节,如试题要求实验观察的具体指标,要答出氧气生成的快慢或速度,结果很多考生答成“观察(或记录)实验结果”“观察现象”“观察情况”“观察氧气生成”等指向不明或答案抽象等不能得分;试题要求三组实验处理的催化剂必须等量且适量,很多考生却漏写“等量”;出现这些现象与考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训练分不开。④有些考生字迹太潦草,阅卷老师根本不认识,导致该得的分也得不到;有些考生虽然答对了,但语言非常啰嗦,给阅卷工作增加了难度。所有这些都反映出考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②在第⑵小题答卷中,错误有:①回答第一空时,判断顺序不对。如将顺序写成了“蒸馏水、3.5%的FeCl3溶液、0.01%的H2O2酶溶液”,很多同学还出现笔误,如将“加H2O2酶溶液的试管”写成“加H2O2溶液的试管”漏掉“酶”而出现了不应该的扣分。②回答第二空时,考生答了催化性却忘了高效性或反之。
③在第⑶小题答卷中,错误有:①回答第一空时,很多考生答成了“加蒸馏水、H2O2的试管O2释放速度最快”。②回答第二空时,很多考生回答不规范、不准确,对“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理解不够透彻,因而相当多的考生答成了“80℃下H2O2酶活性下降”“80℃下H2O2酶活性被抑制”“80℃下H2O2酶活性受影响”“FeCl3的催化不受影响”“FeCl3催化作用不变”“FeCl3对温度不敏感”“高温下FeCl3水解”等指向不明或错误而扣分。
④考生用词不当或用别字错字或化学式写错。如:将“酶失活”写成了“H2O2酶活性死亡”;将“FeCl3”写成“FeCl2”“FeCl”,将“H2O2”写成“H2O”等。
⑤不按要求在指定位置答题或将答题顺序颠倒,造成不必要失分,如第⑵小题要求答O2释放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结果有的考生答成了从慢到快,又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第二问要求先答顺序后答结论,结果很多考生因先答结论后答顺序而白白丢分。
33题:(11分)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请回答:
⑴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 _________(下丘脑、垂体、性腺)。
⑵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C进入血液后,通过_________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⑶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 (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_________。
1.试题分析与评价
该题平均分6.4,难度为0.58。本题是一道生命活动调节的题,以图解和实验分析的形式呈现,考查《考纲》中规定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与综合运用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等。该题侧重考查考生对神经——体液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机制的理解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整道试题由基础到应用,逐步设问,难度梯级增加,设计巧妙有序。该题失分较严重在第⑶小题,第一空填错必然导致第二空也错。阅卷中对该题规范性作答要求较高。
2.主要错因分析
①在第⑴小题答卷中,错误有:①未能认真审题,如由图中的“传入神经”“垂体”“性腺”等关键词就可以看出鸟类的繁殖活动需要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协调进行。不知道哪个结构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只好乱答一气;②答题不细心,题目明确要求将两种调节方式答在两空上,仍有部分考生将其答成了“神经一体液调节”或“神经和体液调节”或答在一空上,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②在第⑵小题答卷中,反映考生获取和处理图解信息能力较差,对图解所示调节过程理解不到位。图解清楚地表明B由垂体分泌作用于性腺,B应为促性腺激素,C为性激素,C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有的考生把B答成了促甲状腺激素,把C答成了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把C的反馈调节理解为协同,拮抗关系等。另外专业术语书写不规范,如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写成“促性腺释放素”“促性腺激素”等。将“激”“馈”等专业术语中的文字写错也是本题丢分的重要原因。
③在第⑶小题答卷中,错误有:a.回答第一空时,强调选填“能”或“不能”,很多考生没看清要求,答成了“可以”“行”“不可以”“不”“否”等,莫名其妙地丢分。b.回答第二空时,应从B的作用部位是性腺,去除性腺,B没有了作用的靶器官,也就不能验证其生理作用了的角度分析答题,可是很多考生答成了去除性腺“会影响鸟的性征和其他生理功能”,“性腺还有其他的作用”,“就没有反馈调节机制了”,或答“B→C”的具体生理作用,不符合实验探究题实验结果要由实验过程直接得到的要求,有的答案则语句不通顺,生物学关系混乱或答案放进原题中不合逻辑等,导致该题失分较多。
34题:(10分)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即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⑴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⑵牛与鸡之间________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___。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
⑶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__所固定的_________,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____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⑷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________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________。
1.试题分析与评价
本题平均分5.48,难度为0.55。该题以发展生态农业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种间关系的理解掌握情况以及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侧重考查考生对教材概念的把握,书本知识的应用迁移,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文字叙述及语言表达能力。题目看似容易,但要准确表达,分析到位,答到点上,对于考生来说并不简单。考生需全面掌握生态学方面的知识,认真审题,提取有效信息,准确表达概念,才能较好完成试题。由于部分考生不看题干或受2008年理综高考生物第2题的影响,使得该题的第⑵问第一空丢分较多。此外第⑷问丢分也比较严重。生态学方面的大题在其他省市考卷中出现过,近几年全国理综卷中并没有出现,此次命制应该说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2.主要错因分析
①想当然答题。如“捕食”答成“捕杀”“猎食”等;“营养级”写成“能级”等。
②用词不严谨,错别字多或画蛇添足,人为割裂知识间联系。如把“捕食”写成了“哺食”“扑食”等;绘制食物网,物种间不用箭头联系,简单划线处理,或联系箭头方向不对,或随意合并、交叉,没有体会和分析这些箭头的生物学含义,或营养级分析不确切,随意定义,并且与消费者级别也不对应等;“C”循环主要形式“CO2”,很多考生加上“CO2-3”或者碳酸盐等。
③答题不规范。答案不写在相应题号规定范围;出现了“增少”、“减多”这样的无效答案等不能得分。
④审题不细。如“鸡牛之间有无竞争关系?”题干中提示“不考虑空间因素”,考生仍答存在空间竞争;“人与鸡”关系,只答“捕食”,也是不看题干;题目中要求用“有、无”来选择,仍写“没有”等。
⑤表达不准确,答不到重点,语言抽象模糊,没有讲清因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如第⑷最后一问的做答就表现尤为明显。有些考生要么答成了原理,要么没有具体答出调整后导致减少的因果逻辑关系等而无法得分。
四、备考建议
1.注重细节,强化落实
近几年生物高考题大都以基础知识为主,如今年32题是以教材的现成实验为基础加以改编而成。但考生的得分并不高,问题出现在哪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对“双基”的掌握不够,不会将试题情境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对基本概念不理解,且不会运用。答案似是而非,添字、丢字、写错别字现象严重,甚至专业术语都写错,如“反馈”写成“反溃”、“反匮”;“神经调节”写成“神精调节”;“性激素”写成“性腺激素”、“促性腺释放素”;“酶失活”写成了“H2O2酶活性死亡”;将“FeCl3”写成“FeCl”,将“H2O2”写成“H2O”等,这些都是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牢的具体表现。在备考中,考生切忌眼高手低,一定要回归教材,强化落实,将各个专业术语及生理过程理解清楚,正确使用专业术语,注重细节,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2.强化审题训练,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对人的要求,也是考纲对命制试题的硬性规定。因此,这个能力考查一直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今年31题、33题情景新,材料丰富,部分考生因不能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而出现错答。平时训练时,对每一个题目都要仔细阅读题干内容,善于发现题眼,寻找关键词,获取与答题有关的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明确是关于什么的问题、答题范围以及怎么作答,为破题和正确地解题奠定得分的方向。否则答案写的再多也是零分。
3.强化实验技能,提高实验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生物科学素养中的核心要素之一。考题大多要求考生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器材、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际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今年生物试题对实验的考查比例加大,非选择题32小题和33小题都是关于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实验题命题形式多样,如在已学过的实验基础上应对新情景的能力;根据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或所说明的问题;对实验方案或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等。在备考中,考生要依据考纲对实验设计能力的要求进行强化训练,学会找出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类型,学会操纵实验变量,观察或测量反应变量,控制无关变量;学会根据实验的需要,科学设计对照实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学会用严格规范的专业术语进行表达;学会科学地做出假设;学会科学地预测实验结果等。
4.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从考生答卷中可以看出,“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困扰考生得高分的主要问题。因此考生要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今年生物试题,尽管大家都说简单,但由于专业术语写错或表述不清,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造成遗漏知识点而失分的现象比较普遍。考生实际得分一般都低于预期分值。如考生将“捕食”答成“捕杀”“猎食”,出现“增少”“减多”等这样无效答案都将影响考生得分。考生答题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说明,备考时,一定要在书写细节方面下功夫,要有针对性的做些书面表达题,训练文字表述的准确性、明确性和简约性,强化语言规范训练。
[作者单位:华中师大一附中]
责任编辑周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