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导写
2008-12-29李弗不
李弗不
【文题】
下面是全国妇联最近公布的“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问卷调查的结果。
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前10位:
1.毛泽东6.成龙
2.父 母 7.任长霞
3.周恩来8.刘胡兰
4.雷锋9.董存瑞
5.刘翔10.杨利伟
而一年前由一家媒体进行的同样的调查,结果如下:
1.毛泽东6.杨利伟
2.成吉思汗 7.黄继光
3.孙中山8.雷 锋
4.成 龙 9.林则徐
5.李小龙10.袁隆平
根据这两份调查的结果,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写作导引】
要作文,必须先认真地审读材料。两组材料,分别给了我们10个英雄人物,我们不能孤立地看每组人物,而必须联系起来,对比地看。这则新型材料,立意是开放的,对材料思考的角度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命题者没有预设主题,而是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选择、确定一个最有把握的主题来写;这则材料要求我们思考的力度提高了,是真正意义上的“立意自定”,但材料对立意的范围是有规定性要求的。“根据两份调查报告的结果”是要求根据这两份排行榜所提示的“英雄观”展开思考,选择立意;而不是只联系某一份报告中的一个或几个英雄当例子,这是我们思考时必须加以注意的。
如果要以之作文,下列角度都是可以下笔的好角度:结合时代和社会,正面写英雄排行榜的意义、作用;既可从调查者角度写,也可从被调查者角度写;既可整体比较两份排行榜,也可选择某一点进行比较;还可反弹琵琶,写由英雄排行榜引发的社会现实问题;某一个人物(或某一类人物)排名的变化;某一个人物(或某一类人物)的出现或消失等等。
【例文】
请相信我们
——由两份调查报告看到的
□孙展
作为“80后”这样一群年轻人中的一员,我发现我们的群体经常在网络、报纸等评论文章中被称作“堕落的一代”,但事实呢?
事实绝非那些痛心疾首的所谓“专家”们所评论的那样。因为,从两份调查的结果中,可以发现,我们这一代是很棒的,并且丝毫没有“堕落”的迹象。
“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这样一个调查问卷让我们看到,名列榜首的都是同一个名字——毛泽东。而同样两次都榜上有名的,还有雷锋和杨利伟。
其实,这几个名字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试问这几个人,哪一个配不上“英雄”二字,在那些专家心中,这几个人中哪一个不是合理的候选人?
然而,我希望大家能注意到,最新一份调查结果排在第二的人,是我们的父母!而这恰恰是前一年所没有的。这里“父母”的出现说明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成长。我们结束了对那些不可及的英雄的崇拜,我们开始用理性思考,同时,我们开始为身边的人而感动。所以说,我们的思想与情感也是正常发展的。
下面,还有一点是不得不提到的。因为总有评论家、专家无不以恨铁不成钢的姿态批评我们整天只知道周杰伦,看《大长今》,可是,两份调查结果中,哪里有周杰伦、大长今的影子?是的,我们的确喜欢周杰伦,爱看《大长今》,但那不会导致盲目崇拜,我们分得清楚孰是孰非,这样说,有错吗?
两份不同的调查报告,说明的其实并不只有这些问题,但它们至少可以给中国以希望;中国未来一代,并没有堕落,而是在成长着,进步着。
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时,我们成熟而不迂腐;在心思细腻处,我们会感动而不感伤;遇到新鲜事物,我们欣赏而不盲目崇拜。拥有着如此的精神境界,如此的思想与情感,如此的世界观——我们何来“堕落”?
请相信我们,我们没有堕落。
评点
这篇作文是就两组材料整体而写的。小作者首先就以一个设问句开篇,旗帜鲜明地亮明观点:我们这一代是很棒的,并且丝毫没有“堕落”的迹象。紧接着由果推因,毛泽东、雷锋、杨利伟、父母、周杰伦……小作者可谓是言之凿凿,振振有辞。文章议论生风、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例文】
寂寞英雄
□顾从云
当金戈铁马的喊杀声渐渐远去,当时代变革的巨震慢慢平息,谁,还能成为当今时代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在去年的媒体调查中,我看到有曾经的伟大领袖,现在的影视明星,还有战争年代不屈的革命志士——直到最后,袁隆平教授的名字才挤进我的眼帘。这位唯一入选的科学家像是在默默守望着被调查者对科学家的那一点敬重,但在今年的调查结果中,这位唯一的守望者也消失了。
英雄,带给人们的往往是精神和思想上的巨大激励,而不少科学家正以他们自身高尚的人格,使知晓他们事迹的人们深深感动。榜上有名的黄继光、董存瑞等人的壮举固然令人叹服,但巴斯德从疯狗口中吸取唾液以研制狂犬疫苗的行为,难道就算不上英勇吗?为了那至少是同样崇高的目的,有多少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写字台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在大众心目中,却存留不下一点影子。更有多少科研工作者,以其兢兢业业的工作,为国家、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福利,却少有人知。昨天的《大家》节目里介绍了何泽慧,这位九十二岁的中科院院士,至今仍带病坚持工作,但又有多少人能把她的名字与原子弹制造元勋联系起来呢?何老那踽踽独行的身影,就像一个时代的问号。
所以他们是寂寞的。虽然在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但太多的人并不真正了解真正的科学精神和为之辛勤耕耘的科研工作者们。神舟飞船上天,的确是民族盛事,而把杨利伟等人看作新的民族英雄,甚至为其塑像立传,这,似乎也无可厚非。不过,航天员的贡献固然不可忽视,但倘若将其与千千万万为之抛洒青春、耗尽心力的科研工作者的贡献相比,哪一个更能算得上“英雄”?答案是不言而明的,可社会的浮躁使得他们即使有英雄般的感召力量,做出了英雄式的贡献,他们,仍不被看作英雄。
这对于他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寂寞,往往与智慧相邻。但这调查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对我们来说却并不乐观。不能不看到,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淡漠所导致的,使我国大量科普杂志经营的举步维艰,我国城镇居民的公众科学素养水平不及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四分之一,意味着某些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常识的科学知识在国内知者寥寥,意味着“公众理解科学”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而国家的科技振兴仰赖的不只是某几个高新技术产业,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对科学的关注。而在全球都在以比拼科技生产力为第一要务的现在,漠视的状况如果延续,后果,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庭盗取了象征智慧的火,虽然忍受酷刑,却被人们敬为真正的英雄。而现在,我们也应更多地将目光转向那些播撒科学之光的人们。在今天,他们的品质与贡献决不逊于那些过往的伟大人物。关注他们,尊重他们,民族复兴的火炬才能熊熊燃起。
让英雄不再寂寞。
评点
小作者对热热闹闹的英雄排行榜颇有感触,更为科学家不能多入英雄榜而抱屈、扼腕。小作者没有泛泛而谈,而是能够深入事物本质地分析出,科学家为什么没有其他人物容易列入英雄人物当中的深层原因:社会的浮躁使得他们不得不默默无名,即使有英雄般的感召力量,做出了英雄式的贡献,他们,仍不被看作英雄。并大声疾呼:关注他们,尊重他们,民族复兴的火炬才能熊熊燃起。文章析理透辟,精警启人,逻辑严密而又不失大气。
【例文3】
谁是英雄
□曹璐
通过对比今年与去年两份调查问卷,我看到:在学生心中,像成龙这样的影视人物一直是他们膜拜的英雄,而像林则徐、董存瑞这样的民族英雄的位次却排到了成龙之后。我不禁慨叹:如今是不是出了名的人物都可以被冠以“英雄”的美名?显然不是,但当代学生对“英雄”含义的理解确实令人汗颜。
成龙这位不用替身的演员的确令人佩服,但将他上升到英雄的高度,未免有些夸张。难道尽全力把戏演真演好不是一个演员本应担负的责任?可是为什么当今学生会对“英雄”的理解产生这种偏差?我想这与学生课余所接触的事物是分不开的。前段时间,“超女”风靡一时,几乎可以见诸报纸头条,电视媒体也频频播报,李宇春这样一炮走红的歌星甚至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学生们天天听到的看到的总是对当红歌星的推崇和吹嘘,也就难怪他们把成龙放到了“英雄”的位置。我认为,这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一种价值取向的转变,从而使他们对“英雄”的含义逐渐模糊。
那么为什么学生会有价值取向的走偏呢?我想更深一层的原因,在于社会的导向作用。报纸、电视这些传播新闻、知识的媒体正是学生们课余时间获取信息的来源。如果整个社会对“英雄”的理解产生了偏差,那么学生价值取向的走偏也就不见怪了。不久前,央视一档《读书》节目因收视率垫底而被勒令“下马”,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粗俗的娱乐节目充斥银幕。面对这种高雅节目渐被媚俗节目取代的局面,我们在叹息之余更应看到,整个社会也逐渐形成了媚俗的潮流。在这种潮流中,哪还会有林则徐、董存瑞这些历史人物的栖身之地?恐怕早被滚滚洪流卷入浪底。而正处在接受、学习新鲜事物时期的学生们显然最容易成为这股潮流的跟风者。
是该清醒的时候了,如果再不遏制住这股媚俗的洪流,恐怕再做一份针对全社会成员的相同问卷,调查结果也会相差无几,那该是多么滑稽与可悲啊!
评点
小作者就成龙等艺人该不该成为英雄,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成龙这位不用替身而献身演艺事业的演员,的确令人佩服,但将他上升到英雄的高度,未免有些夸张。难道尽全力把戏演真演好不是一个演员本应担负的责任吗?”可贵的是,小作者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更深一层地分析造成这种社会认识的原因:媚俗的潮流和社会的导向。文章析理深入,关注现实,有感而发,值得赞赏。但是整篇文章思维稍显僵化,不论是报纸、电视,不论是娱乐节目还是所谓高雅节目,要赢得观众,不仅在于内容,更在于表现形式要让观众喜闻乐见,要突破要创新,如果固步自封,一味抱怨观众和社会媚俗,在这个信息传播多元、海量化的时代,只会被淘汰。此外,成龙的卓越之处根本不在于他用不用替身,而在于他关注社会,投身公益事业,同时他通过自己的影视作品向全世界传播了华人的英雄形象,影响到世界对华人的正面评价。小作者作为一个年轻人,却似乎只看到通俗文化的不足,一点看不到通俗文化的正面作用,不免令人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