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开人生路上的石头
2008-12-29朱雪
朱 雪
读过这样一则资料。
马嘉鱼,生活在海洋深处。捕捉马嘉鱼的方法很简单:用一张孔眼粗疏的网,下端系上铁块,放入水中,由两只小艇拖着,拦截鱼群。这种捕鱼方式让人不可思议,三面都敞开,孔眼又那么大……然而渔民却将一船一船的马嘉鱼拖回港口,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种鱼的脾气特大,遇到阻拦的时候,不会转弯,越受阻越往前冲,所以一条条“前赴后继”地陷入网孔中。孔愈紧,马嘉鱼愈是愤怒,更加拼命地往前冲,结果一条条“坚强”的马嘉鱼被网孔牢牢地卡死,为渔人所获。
马嘉鱼是我们人生中的镜子,当我们的人生路上出现“石头”的时候,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千万要冷静沉着,用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其实这也是最基本的生存之道。
这让我想起了钱钟书夫人杨绛女士的人生经历。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杨绛女士表现出了独有的风骨和人生智慧。20世纪50年代,杨绛为了避免写文章带来麻烦,开始“遁入翻译”,她在50年代翻译了《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在60年代和“文革”期间翻译了《堂吉诃德》。
“三反”运动中,杨绛遭到学生“控诉”,大礼堂里几千双眼睛都射向她,杨绛却“效法30年代的旧式新娘,闹房时戴着蓝眼镜,装作不闻不见,木然默坐”。第二天起来,还故意打扮得喜盈盈的,拿着菜篮子到校内菜市上人最多的地方去招摇,看别人怎样逃避她。
“文革”中,杨绛被剃了“阴阳头”,被罚打扫厕所,之后又被下放到干校,在一次戴高帽,脖挂木板,手举铜锣游街后,杨绛却模仿《堂吉诃德》中桑丘·潘沙的口吻说:“我虽然‘游街出丑,仍然是个体面的人!”她就是以这样的良好心态成功地搬走了人生路上的一块又一块“石头”,难怪1997年早春女儿钱媛去世,1998年岁末丈夫钱钟书去世,她都能坦然面对。如今,97岁高龄的她仍然心态平和幸福地生活着。
生活中,前方的路被堵住了,你很可能遇到了一个重要的机遇;遇到意想不到的挑战时,你真正有机会去展现自己。陷入困境时不要恐惧、焦虑和迷惘,努力搬开这些“石头”,前方可能就是一片崭新的天地!
【简评】
作者通过对马嘉鱼面对困难时的“愚笨”举动和悲惨命运的生动描述,由此及彼,联想到人类面对困境时应该如何面对,以小见大,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与深刻体验,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荐评教师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