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工作点滴做法
2008-12-29刘忠民
中国教师 2008年6期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已对学习上有障碍的特殊儿童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因各种问题随班就读,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合的产物,如何协调其与正常的教学与管理之间的矛盾,适应21世纪教育的信息化,以及新一轮的国家课程改革,下面结合我校工作的实际谈谈我们的点滴做法。
一、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健全保障体系
学校领导通过认真学习,一致认为:必须加强对这些特殊学生的关爱和重视,把随班就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使残疾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第一,为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形成了以校长——教导处——教研组——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的四级管理网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第二,对智力障碍学生的筛查、鉴定的程序及管理进一步规范。我们对各班学习上有障碍的学生进行认真的筛查摸底,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统计,逐个建档。学校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的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管理制度,如《随班就读教育管理制度》《随班就读教学研究制度》《随班就读班主任工作职责》《随班就读教师工作职责》等。第三,在资源设置上,配备了适合特殊学生需要的教具和康复器材。根据随班就读工作的需要,我们重点加强了资源教室的建设工作。学校重新设置了大量图书、玩具、电视机、音乐和体育等康复器材及一些橱柜,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图书区、美术手工制作区、小超市区、儿童康复区,这些器材的购置和摆放尽力适合随班就读学生学习和康复的需要。
二、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管理
1 重点抓好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
第一,组建责任心强有爱心的教师辅导队伍。良好的师42038f01c2dc7bb0a1f72453174ff1123a4e4dd49164c195a1fb978495c28b0b资队伍是开展好随班就读生教育的关键。学校专门抽出部分业务能力强、师德高尚并热爱此项工作的骨干教师作为辅导教师,其中有优秀班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能歌善舞、善绘画的音体美教师等。我们在安排随班就读生时,将他们安排在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班主任班中,这些老师能对这些学生付出更多的爱心,使他们在老师和学生的关爱下身心健康的成长。第二,做好教师的培养工作。为使普通教师具备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学校组织了对这些教师的培训,并选派他们外出学习参观。通过系列安排,不仅使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及做好这项工作的意义。第三,安排特教专职教师专业辅导。学校教导处培养部分专职的辅导教师为特教老师,指导本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特教老师不定期到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听课,直接与学生谈话,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探讨随班就读的课堂策略、教育补偿等问题。
2 强化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过程管理
关注过程管理是落实管理效果的有力保障,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们在实施随班就读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好随班就读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随班就读生除了在智力上有一定的障碍之外,在心理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班主任、辅导教师在心理辅导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班主任、辅导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疏导,使这些随班生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班集体中。第二,着重抓好班风建设。有随班就读生的班主任更应在班风建设方面下功夫,在班级内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避免鄙视随班就读生情况的产生,使这些!学生能在宽松的氛围中健康成长。第三,创造个性化教案,指导随班就读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这是特教工作的重要环节与目标。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使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到相应的文化知识。每周两次对随班就读生进行个别辅导,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定出分层目标,并进行过程质量监控。第四,给每一位随班就读的学生建立教育档案。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对每一个随班就读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障碍情况及他们的爱好特点和平时存在的问题都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就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语言发展、文化知识、身体状况、动手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逐项记录,以掌握第一手资料,这些珍贵的原始资料一方面方便了教学管理,另一方面也描绘了这些学生成长的轨迹,便于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这部分随班就读学生在老师们的精心呵护下,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耐心细致的训练,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各种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康复和开发。比如:一名因小时候生病打针造成智力障碍的四年级同学,刚上学时,下课上厕所回来经常找不到教室,对自己的名字都很难认识,经过两年多的辅导、训练及自己的努力,她的各种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班内开展的各种活动也能跟上其他同学的进度了。
三、增强与随班就读生家长的合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为了得到家长的配合,便于老师和家长经常性地开展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生活、学习表现,方便校家双方能及时发现教育中出现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更好地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求班主任教师、任课及辅导教师每学期至少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两次家访,并与家长随时保持电话联系,欢迎家长来校探访。在教学安置上,邀请家长参与认定,通过家访及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进一步了解了家长的需求和愿望。二年级一名学生从小患重度听力障碍,通过家访老师对该同学的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并通过工作打消了家长的种种顾虑,减轻了家长的心理负担,赢得了信任。在教学中,老师发现这个孩子虽然听力有问题,但他的智力却非常好。执教老师针对其优势着重培养,给予特别关注。经过一年多的辅导训练,这位同学的学习令老师和家长惊喜,期末考试他的数学成绩居然考了A,就连最差的语文成绩也考到C了,除了学习之外的其它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他的家人非常感动,在孩子的身,上他们看到了希望。
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通过学校的宣传呼吁,社会各界在改善随班就读学校的办学条件、解决残疾学生生活困难、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有力配合了我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随班就读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我们的教育责任更是重于泰山。我校在以后的“随班就读”工作中,要总结优点与不足,讲究更为科学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发掘和引导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反复总结,不断探索,使这些搁浅之舟驶离浅滩,躲避暗礁,战胜激流,扬帆远航,这是我们教育者的共同责任。
责任编辑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