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2008-12-29李海彬
中国教师 2008年16期
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政治教师都在努力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改变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教学目标不明确,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落实不到位,不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不了解教材编排体系等。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我根据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愿和同仁一起探讨。
一、掌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到位
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是生成体验性目标的土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体验性目标,它通过对过程与方法,对知识与能力的逐步整合而达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优化学习的作用。
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三者关系,活动的开展与内容的呈现要成为一体。
二、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根据需要,对教科书知识结构、内容作适当调整,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如《学会调控情绪》这一框题的学习,教师要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将这些内容与教材有机结合后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体验调节情绪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学会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激活学生思维
判断一节课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教学效果是不是良好,不是仅仅看学生在课堂上是不是说得多、做得多,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不是变化多,课堂上是否热闹;而是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能不能调动学生思维,能不能引起学生共鸣;还要看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使学生的德性得以养成。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再通过学生的思维加工来把握新的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去思考;同时在学生感悟、思辨的过程中,不仅知识得到内化,而且还培养了
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五、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和教材内容,要站在学生角度考虑,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怎么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利用课上、课下的活动去体验学习。在活动中,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如《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有一个“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依赖父母有什么坏处”的活动,学生可采用小品的形式来表现依赖的坏处,这样学生通过角色体验进一步提升了对自立必要性的认识;再如在这一主题的教学过程中,可设置这样一个活动:指导学生设计一个购买学具的计划,要求物美价廉,利用星期天让学生去完成,学生就会体验生活自立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亲身体验,在亲身经历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觉悟,如在《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学时,教师可设置这样一个活动:课下让学生搜集、查找、准备一些关于人的潜能存在和发掘潜能方法的资料。学生在动手查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潜能的巨大,补充对发掘潜能的看法,而且还会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在课上让学生对自身可能存在的潜能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发掘潜能的多种方法,而且还锻炼了表达能力。
总之,我们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刻苦钻研新教材,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落实课程目标、反思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河北省宁晋县凤凰镇中学)
(责任编辑:梁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