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点·焦点·难点

2008-12-29

中国经贸导刊 2008年6期

  ◆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的硬约束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试点基础上,从今年秋季起将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这一重大举措对整个教育的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作用,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这一政策落到实处,需要切实破解财政资金对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软肋”。但对一些地方官员来说,多年来宁可将资金用在各类项目上,用在政绩工程上,用在请客送礼上,也不愿意向教育多投入。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说起来简单,实际做起来,面临着各种主客观的制约因素。我们需要一个保障教育投入的硬约束。(资料来源:3月11日瞭望新闻周刊)
  
  ◆建立信用档案不能忽视公民权利
  
  ——央行3月7日发布的《200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主要情况》透露,截至2007年底,央行征信系统已为我国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个人信用档案除采集在银行的信贷信息外,个人参保和缴费信息、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电信用户缴费信息等均被收录在内。在法治发达的国家,通常都会建立公民个人信用制度,公民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信用状况都会被记录在案,个人的在某一方面的失信行为会导致其在诸多方面出现麻烦。公民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公民诚信的理念,有助于培育一个健康、守信、有序的市场经济。但是,为公民设立信用档案,也意味着可能给公民建立“信用黑名单”,可能有侵犯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公平交易权等多方面权利的问题产生。因此,设立信用档案,必须同时注重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资料来源:3月9日东方早报)
  
  ◆审计署“生病”。实属正常现象
  
  ——日前,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透露,去年财政部已经完成了对审计署的审计。在记者问李金华是否审计出问题时,他笑着表示,“当然有问题,现在哪个单位没有问题”。他表示,具体审计结果将以最后公布的为准,但未透露何时公布。在权力监督的链条上,没有哪一个政府部门能作壁上观,更没有哪一个政府部门能自证清白充当天使。对审计署这个地位比较特殊的机构来说,它固然应有独立和超脱的内在品质,但举凡正当权力必然无法摆脱制衡逻辑的规则。正是因为审计署在当今行政框架内的地位是如此显赫,且正慢慢寻求游离于行政框架之上,拥有更加超然的境遇和一言九鼎的威力,它才最需要来自外部的监督,以保证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最终保证它不被一种畸形的、不健康的权力观所腐蚀。(资料来源:3月6日京华时报)
  
  ◆公众的“小”利益也需关照
  
  ——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李传卿透露,《食品安全法(草案)》有望今年6月前正式出台。在这部民众寄予厚望的食品安全法中,地方政府负监管总责、食品违法假一罚十、违法行为处罚标准提到10至20倍等刚性标准,将成为遏制食品违法行为的亮点条款。在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和修订初步完成、产品质量安全法制保障初步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健全后,食品安全问题势必将得到有效的监管。但对大部分公众而言,他们面对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可能是细枝末节和鸡毛蒜皮的。本着以小见大的原则,食品安全法更应聚焦公众的这些“小”利益:民生问题正是在对小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以彰显,大问题正是在对这些小问题的关注和求解中逐步发现和明晰的。(资料来源:3月12日西安晚报)
  
  ◆个人信息买卖比垃圾短信更可怕
  
   ——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分众无线传媒技术有限公司被指为垃圾短信的重要源头。据悉,该公司数据库中有两亿多个手机号码资源,掌握了全国一半手机用户的信息。而在整个短信群发业务中,据称拥有小区业主、工商企业主、职业经理人、车主、银行贵宾、房地产投资者等9大类手机用户信息,一些公司表示任何数据都可以弄到手。一定程度上说,个人信息买卖比垃圾短信更可怕。一方面,垃圾短信所导致的骚扰、诈骗等等固然令人憎恨和担忧,但尚属“骚扰”范畴,而大量个人信息在自己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来回买卖、广为人知,将会使许多公众陷于“被监视状态”而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另一方面,垃圾短信的根本支撑在于个人信息买卖,不能有效遏制个人信息买卖问题,则垃圾短信就无法根治。今天打掉一个短信群发公司,保不准明天就有新的公司接过接力棒。(资料来源:3月16日新京报)
  
  ◆谁来监督干部“廉洁承诺”
  
  ——近日,在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上海浦东新区新任区委书记徐麟代表区委常委会作出十项廉洁承诺。这十项承诺涉及政治纪律一项,涉及管住领导干部“笔、手、嘴、车”等有八项,还有一项涉及领导干部如何用人。浦东新区主要领导表示,区委常委将严格按照十项承诺约束自己,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监督确系衡量实际执行效果关键之一,难题在于监督的落实,由谁来实施监督?(资料来源:3月13日东方早报)
  
  ◆企业认捐不掏钱,光有曝光还不够
  
  ——在灾害袭来时承诺认捐,过后却不及时履行承诺甚至干脆不履行。湖北省民政厅表示,将对借捐赠出名,搞“捐赠秀”的假捐赠企业曝光。2008年初,湖北省遭遇持续低温雨雪天气,全省受灾严重。湖北省民政厅共接受认捐9984万元,其中只到账7494万元,仍有2000多万元未到账。在人们遭受冰灾雪害的时候,一些企业利用“捐赠秀”来扩大知名度,认捐之后又不履行承诺,这不仅仅是诚信的问题,而是一种恶劣的行为。搞“捐赠秀”的假捐赠企业,是明目张胆地欺骗政府和公众,仅仅曝光是不够的。认捐是一种合同行为,企业在公众面前的“举牌”认捐,已构成“捐赠契约”,企业应当及时履行。可能一些企业会以企业经营状况不好为由,拒绝兑现认捐的款项。如果企业在认捐之后其经济状况的确发生显著恶化,并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的,核实事实后,可以少捐,甚至不捐。而对于一些本无经济能力捐认,纯粹为了商业目的宣传自身形象,不能简单的适用“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的规定,应当承担认捐责任,可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资料来源:3月5日新华网)
  
  ◆就地读高中、就地高考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面对高速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3月3日在京表示,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接受高中教育的权利,但他认为全面放开异地高考限制目前并不可行。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渐进解决的方案:非流入地城镇户口的,要在流入地读高中,必须在当地读完初中并参加中考,各批次高中录取分数线与当地考生相同。对于参加高考,必须在当地读完高中,并且在高考录取时暂不享受当地考生所享受的有关优惠政策,直到今后条件成熟时才可以享受。这两类儿童,数量庞大,前景堪忧。他们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的一大陷阱,是悬在中国上空的一柄达摩克利斯剑,是中国前进路上暗埋着的一枚枚“定时炸弹”。那些仍在极力为后代维护高考特权的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在为后代谋福利,而是在为后代制造敌视和仇恨的不和谐的种子。(资料来源:3月9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政改,复杂问题无简单答案
  
  ——“中国的政治变得十分有趣了”,在有关中国两会的报道中,德国《时代周报》写下这么俏皮而又意味深长的一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一方面靠行政机构的自身嬗变,不断转变政府职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成为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一方面也有赖于更多公民的积极参与和推动。如果行政机构之变是扔进池塘的一块石子,它的涟漪(其影响)必须传播开来,也需要不断加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使变化的波浪不断扩大,而不是无声无息地归于平静。能持续给予这种动力和活力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资料来源:3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本栏目策划、编辑: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