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调控中若干不协调因素
2008-12-29于文涛
中国经贸导刊 2008年13期
一、过热的投资行业加重了资源环境承载压力
面对过热的投资行业,政府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特别是工业用地,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从严限制新上扩能项目,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呈回落趋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但当前投资领域仍存在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为保持当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创造就业机会,在当前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会通过对所在地方银行分行的强大影响力,获得对信贷项目的审批,为以地方为主体的投资项目融得资金,以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增长。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目前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增速仍处于较高水平。而且部分宏观调控措施在个别省份很难得到彻底落实,个别已淘汰的落后产能仍处于停而不关、关而不拆的状态,违规建设现象依然存在。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也将进一步拉动近期投资需求。
过快的投资增长不仅加重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还可能加剧流动性过剩,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如果不能有效的加以控制,必将使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任务难以完成。为此,需进一步加强中央关于投资调控的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同时,促使国有银行逐步从浓厚的政府色彩彻底向按商业规则运行的市场主体转变,使从紧货币政策能够充分发挥抑制投资膨胀的作用。
二、过高的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为经济增长付出高额代价
为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不得不大量进口资源性产品,原油、铁矿石等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07年,我国原油进口达16317万吨,比上年增长12.4%,对外依存度达48.8%;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38309万吨,增长17.4%,对外依存度达52%;煤炭进口5102万吨,增长33.9%;液化石油气进口698万吨,增长15.2%。2008年一季度,原油、煤炭等初级产品进口额达839.5亿美元,同比增长70%,而且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也比上年同期提高7.7个百分点,达到31.7%。
过高的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给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但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仍须通过进口来缓解国内资源约束。这需进一步开辟稳定、安全的进口渠道,健全重要资源进口机制,制定和实施原油、铁矿石、铜精矿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战略;加强进口的协调管理力度,避免能源资源的进口风险;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重要产品的定价权,提高讨价还价的能力;完善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的储备体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减少不合理的能源需求。
三、长期低迷的国内消费需求难以在短期内有效启动
2007年,国内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作用有所显现,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11.4%的GDP增长中,有2.7个百分点由出口贡献,4.3个百分点由投资贡献,其余4.4个百分点则由消费贡献。但收入水平的高低仍是制约目前消费需求扩张的主要因素,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仅增长12.2%。居民因物价上涨而进行的被动消费在消费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大,值得引起关注。
进入2008年,消费品市场销售持续较旺,但扣除CPI的上涨幅度,消费增长实际并不尽如人意。据统计,一季度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4.8,比上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尽管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8.5%,对消费需求的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但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收入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低13.2和3个百分点。受房地产、成品油、食品类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广大消费者购房、购车,以及非食品类的非必需品的需求增长可能出现放缓。
为有效启动长期低迷的国内消费需求,需具备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退休、医疗和教育体系,这是消费增长的最基本保证。同时,还需进一步改进不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不断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四、对出口的过度依赖给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2008年,我国出口增速放缓,但仍难改变净出口在我国GDP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出口依存度已由1978年的4.6%提高到2007年的37.6%,2008年第一季度也超过了30%。其中纺织服装业出口依存度达50%左右,集成电路、手机、DVD出口依存度超过80%,笔记本电脑甚至超过90%。
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我国2008年出口增速将从2007年的26%降至19%,2009年将继续下滑至18%。在消费需求还难以短期内有较大起色的情况下,对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经济增长必将受到不利影响。同时,针对我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2007年政府密集出台的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增长的政策效果将会在2008年逐步显现,也将造成出口增速放缓。
出口环境变化的同时,也给我国企业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重要机遇,我国产品以低端、低价格产品、数量扩张开拓国际市场的模式亟待改变。要继续控制出口的不合理增长势头,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实行贸易多元化战略,开拓印度、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严格执行国际标准化体系;加强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现象发生;积极引导企业对国际法规规则的运用,注意反倾销现象的发生,维护企业正当权益;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既要保持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又要提高和实现中高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