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魅力”音乐空间
2008-12-29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1期
在近几年的音乐活动中,我园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形成了良好的音乐氛围。
● 魅力一:趣味、游戏的兴趣空间
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让幼儿身临其境,迅速进入情境之中,提高了主动参与的意识,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在听一听、唱一唱、动一动、跳一跳的过程中,使幼儿真正体验到了快乐。例如,在欣赏《星光恰恰恰》时,教师可利用课件进行导入:夜渐渐拉下帷幕,一群可爱的小星星挂在深蓝色的天空,眨巴着小眼睛。星星舞会要开始了,随着欢快跳跃的音乐,小星星们扭动起来。这群可爱的小星星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乐曲的美好意境中。再如音乐欣赏《野蜂飞舞》活动,运用课件,将音乐的奇趣与角色的形象巧妙地融于一体,幼儿立刻被屏幕上的声画效果所吸引,他们兴趣盎然,对平时难见的野蜂群飞场景有了鲜明直观的感知,进而对音乐有了更形象的感受,在以后玩这个音乐游戏时,幼儿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曾经看过的“野蜂”,那飞舞的速度、生动的形象,在表演时充满激情、准确到位。
● 魅力二:生动、想像的情感空间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自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空间。例如,在音乐欣赏《森吉德玛》教学活动时,为了使幼儿充分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蒙风情,我利用课件根据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内容,设计了几个场景画面,帮助幼儿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达到表现音乐的目的。其中,有一个场景为“安静的大草原”,当画面配合音乐播放出来时,教室里安静极了,幼儿们的眼睛都整齐地关注着屏幕的变化,随后问及他们的感受时,幼儿会发自内心地说:“大草原真美呀”;“一眼都望不到边的”;“草丛很绿,还随风轻轻晃动着,羊儿一群群的像天上的白云……”这时音乐再次响起,孩子们有的扮演小草,有的做太阳公公,有的模仿展翅的雄鹰,有的三两人一起漫步,像是那里巡逻的牧民,他们悠闲地感受着音乐的旋律。师生、生生就在这样的相互交流中形成了情感共鸣。
● 魅力三:审美、愉悦的鉴赏空间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通过广泛的音乐实践,幼儿能够既知其美,又知其何以为美。例如在音乐欣赏《龟兔赛跑》前我选择了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课堂上,在大屏幕上呈现出一片美丽的大森林,画面上还有一只小兔子。这是一只动作敏捷、爱蹦蹦跳跳、显得自己很聪明骄傲的小兔子,描写这只小兔子的音乐是由单簧管演奏的,单击小兔子出现一张单簧管的图,请幼儿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能不能表现小兔子的特点。单击这张乐器图随即播放了小兔子的音乐主题,听后幼儿纷纷举手表示肯定,我马上追问为什么,有的幼儿说前边音乐跳跃大、节奏简单,他们联想到骄傲的大将军;有的补充说,后边节奏紧凑,想到小兔子蹿上蹿下、动作敏捷、蹦蹦跳跳的形象。接着,出现乌龟的图片,勤恳的乌龟是由大管演奏的,然后单击这张图片出现大管的图片,请幼儿边听边思考:“音乐中刻画的乌龟爬行的样子是怎样的?”随即播放由大管吹奏的乌龟的主题音调,幼儿马上联想到年纪已老的乌龟步伐慢吞吞地向前爬行的形象。接着我重新播放两个音乐主题,请幼儿随着音乐打节奏进行体验,当分段欣赏到中间一部分时(即比赛开始后小兔子已遥遥领先,就在大树下睡着了),我提问:“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代表乌龟的大管在演奏吗?你想到了什么?”随着播放这段音乐,幼儿对第一个问题表示肯定,纷纷答道,乌龟被落在后边了。我进一步问道:“你们为什么认为乌龟被落在后边了呢?”幼儿纷纷说,力度弱。我表扬了他们,并请他们用鼠标拖动乌龟放到自己认为应该放的位置,幼儿不但放的位置很准确而且把乌龟的图片缩小了。接下来我让幼儿又欣赏一遍,提问:“你听到代表小兔子的单簧管演奏吗?你联想到哪张图片的情景?如果两张都有请说一说它们的出现顺序?”(图片一画的是一只用劲飞奔的兔子,图片二画的是在大树下一只兔子在美滋滋地睡觉)有的幼儿说“小兔子快快地跑,后来跑得慢下来,后来就睡着了”。有的幼儿说:“前边节奏很紧凑,我想到小兔子在一溜烟儿地跑,后边节奏很松散,后来听到响亮的声音,我就想到小兔子睡着了。”我说:“那好,咱们把这一段音乐再听一遍,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角色,用小乐器随着音乐的节奏伴奏。”我播放了这段音乐,在幼儿的伴奏下新的《龟兔赛跑》诞生了。
● 魅力四:个别、独立的创新空间
创新能力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创造新东西的过程。例如,欣赏教学《在钟表店里》一课时,我事先反复聆听了音乐,发现这首乐曲本身就很有趣味,非常富有戏剧性,就像在听一部音乐童话。音乐从始至终不时发出一些钟表的声音,非常逼真好听,也使人脑海里不由随之浮现出一些制作精美的钟表的样子,好像在向人们描述一个钟表店的故事。出于这个想法,我便设计了课件。在音乐情绪欢快跳跃时,我选择播放出形状各异、大小不同、样式新颖的钟表,有卡通形状的,有动物图案的,植物花草图案的……它们随着音乐在屏幕上跳来跳去的,画面每闪动一下,幼儿就会发出一声感叹,还不时几人小声议论。我就问幼儿这时音乐给你什么感觉,以及好像来到了哪里。幼儿马上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音乐速度稍快,情绪欢快,活泼”,“有好多钟表在不停地走着”,“好像走进了一个钟表店,钟表们都很开心的在一起跳舞唱歌”,“还有工人叔叔阿姨们正在辛勤地劳动着,听着这轻快的音乐,他们心情很愉快”,“这时钟表店里很热闹,说明生意特别火”。接着,在音乐情绪变得抒情优美时,我设计的画面是在一个挂满钟表的店堂里,有一位修表的老爷爷坐在他的工作台前,头部左右移动着或停下来静止着不动,非常可爱。这时的画面感觉和音乐一起变了,幼儿的感受也就不同了,他们会说:“音乐速度变慢了,情绪也变得抒情优美了”,“工人们刚才工作半天了,要休息一会了”,“看着四周自己修的表,听着从表身里流出的音乐, 工人们心里美滋滋的”,“他们坐在椅子上正在思考新的钟表样子呢”。最后,我继续引导、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感受转化成动作表现出来。从而发挥幼儿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 魅力五:多元、交流的开放空间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就拿民歌来说,各个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幼儿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幼儿不仅是学会了一首歌,而是了解了这个民族。幼儿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真正成为了一种文化。如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时,把彝族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做成课件,让幼儿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通过这些,幼儿对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这样既开阔了幼儿的眼界,扩展了音乐文化范畴;又可以让幼儿获取更多的音乐信息,把课堂延伸到广阔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