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歌唱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008-12-29王素晴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1期

  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贴近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歌唱活动的兴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思考,可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智力开发
  
  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可以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例如,音乐活动《小蜗牛》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了小蜗牛记性差出门后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家,后来它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身上带着一只小蜡笔,一边走一边画,顺着自己画的线找回家。憨态可掬的动画小蜗牛形象一下子就牵动了孩子们的心,他们为总是找不到家的小蜗牛担心,又为蜗牛妈妈找到了小蜗牛而高兴。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萌发了探索的欲望。
  多媒体教学可使抽象变为具体。它能把自然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清晰地映入幼儿的眼帘。例如,蜗牛爬行时分泌的黏液干后形成了一道亮白的线。在歌曲中这一现象被形象地表现为小蜗牛记性差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家,身上带着一只小蜡笔,一边走一边画,顺着线找回家。歌曲配上想象的拟人化的动画画面,声像结合富有趣味性,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 增强歌唱活动中多元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就拿民歌来说,各个民族都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幼儿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幼儿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幼儿也不仅是学会了一首歌,而且也了解了这个民族。幼儿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幼儿接受。例如,我教《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时,把高山族人居住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做成课件,让幼儿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通过这些幼儿对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同时增强了幼儿对宝岛台湾的热爱。
  
  ● 更好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幼儿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幼儿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幼儿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例如,蒙古族民歌《小牧民》,是一首以“游牧”为主题的歌曲,但幼儿比较缺少这种生活体验。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我在幼儿走进教室的时候就播放了蒙古族人民游牧的视频,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孩子们在草原上欢快的放养情景展现给幼儿,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在中途将蒙古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展示给幼儿,极大地提高幼儿有意注意,提高其认知兴趣,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 优化教学,扩充容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歌唱教学活动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现在可以使用电脑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小熊过桥》的歌曲发展顺序是小熊过桥——小熊害怕——妈妈鼓励——小熊过了桥,在录音时,可以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哪个乐段,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地理解。
  在学习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时,第一段播放时,采用原速,幼儿跟着音乐唱完后所表现的是人们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段,我放慢了速度,还是让幼儿跟着音乐来唱,他们会发现轻松、愉悦的情绪没有了,音乐变得舒缓、平静,有些忧愁的感觉。通过这样的变化,让幼儿认识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 优化教学,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个别化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学习的意愿,其特点是: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选择学习方法,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应该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四大发明》的歌唱活动过程中,我先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自主探索区,有利用计算机观看活字印刷故事的,有利用计算机观看指南针故事的。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地选择,自主学习的愿望变得强烈了,活动的气氛变得活跃,活动的效果愈加明显。由于主体的学习都能在交互中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增强了幼儿的信心,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更由于这种学习模式重视幼儿主体的认知过程,幼儿自身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幼儿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而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讲,既能免除公众之下怕出错的心理障碍,又能在自己选择的练习中建立自信心,哪怕是小小的成绩,也能使他们达成满意的自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