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天来了》网络课件赏析

2008-12-29童敏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1期

  课件名称:《春天来了》。
  涉及领域:艺术。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对于高、中、低音的感知与理解是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尽管幼儿对于音乐本身比较有兴趣,但就歌唱技巧而言,三岁前的小孩误以为大声、小声就是代表高低音的区别,甚至四、五岁的孩子还不能够准确抓准音高。这就需要借助一些形象化的东西来帮助幼儿理解与欣赏,而现代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文、图、声、像并茂的情境以及人机交互的教学方式,对教育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借助PPT直接将学习内容传递给幼儿。
  
  ● 课件设计
  
  “听”是对音乐信息的储存,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非常重视儿童的听觉训练,认为幼儿期是听觉训练的敏感期。以听为主的活动一定要避免使幼儿“呆坐干听”,要使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有事可做”。要把“听”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来理解,因而本课的设计特色就在于通过PPT技术的运用,用图画描绘出对音乐的想象,用不同的动植物来表达不同的音高,并且让幼儿伴随音乐哼唱,做合拍、自由、即兴的身体律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他们体会音乐活动的乐趣,并帮助他们理解与欣赏。
  首先是活动中的环境创设,运用PPT的动画和色彩效应,来激发小班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其次,借助动物、植物的特性,让幼儿观察到:美丽的春天来了,蓝蓝的天空中飞来了蝴蝶、蜜蜂;绿绿的草地上小兔在蹦蹦跳跳地做游戏、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小鱼在清清的小河里游来游去……利用天空、草地、小河这些空间来帮助小班幼儿对高、中、低音区的理解;最后,幼儿在看、听辩高、中、低音区的基础上,能按动物、植物的特性进行肢体语言的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在铝板琴上弹奏,同时也体验敲打铝板琴的乐趣。
  
  ● 课件实现
  
  1.素材准备
  铝板琴、音乐、自制PPT一套。
  2.结构和使用
  页面1:主要表现的内容为:美丽的春天来了,蓝蓝的天空中飞来了蝴蝶、蜜蜂;绿绿的草地上小兔在蹦蹦跳跳地做游戏、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小鱼在清清的小河里游来游去真高兴。并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在什么地方玩?为下面不同位置的动植物对应高、中、低音的教学做准备。
  
  页面2:指出不同位置的动植物代表不同的音高。教师根据歌词逐一点击,让幼儿欣赏歌曲,并且看画面,用肢体语言表达高、中、低音区。
  
  页面3、4、5:幼儿听音乐、看画面,在铝板琴上表达高、中、底音区,节奏:×××。
  顺序:一朵大花两只小蜜蜂(中、高音区)。一条大鱼两朵小花
  
  
  用肢体表达中、低音区
  
  用肢体表达高、低音区
  (低、中音区)。一条大鱼两只蝴蝶(低、高音区)。
  页面6:教师按歌词及画面的空间敲打铝板琴,幼儿初步跟着教师进行完整的节奏练习。
  
  页面7:师幼合作。
  幼儿:歌声、肢体、节奏表达与表现(分组)。
  
  教师:点击PPT。
  
  ● 技巧心得
  
  PPT技术的运用,将幼儿深深吸引住。幼儿通过积极观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很快融入到活动中。正是由于PPT中的动态信息,以及颜色的刺激,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愿望,从而唤起了幼儿对已有经验的理解,焕发了活动中精彩的一幕幕。另外,笔者用鼠标控制画面,做到动、静交替,使幼儿通过交流、表达,更充实地把握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可见,利用PPT技术,创设由具体、感性、立体信息显示的动态情境,能直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