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助推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
2008-12-29谢延昭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1期
● 课题的提出
区域教育资源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湖南省花明楼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很多农村学校,其推进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本课题就是选择花明楼区域教育资源信息化现状进行调查,对区域教育资源信息化推进进行一系列的研究。
● 本阶段的研究的任务与目标
1.进一步熟悉、了解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实质与内涵。
2.调查并分析花明楼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剖析花明楼农村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实际困难和可行性。
3.初步建立一个花明楼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资源库,从中分析并了解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教育的影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各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教育资源开发、共享和利用的影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4.初步构建农村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模式,建立适合花明楼农村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实施方案。
5.构建加快花明楼区域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构建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的实施方案。
6.建立大力开展各种网络应用与维护的实施方案。
7.构建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教师队伍的实施方案;初步解决教师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困惑。
8.通过研究活动,让教师更新观念,拥有新的教育信息化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创新,大胆实践,变知识的灌输者为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合作者。
● 本阶段研究内容及情况
1.课题组各成员积极熟悉、了解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实质与内涵,但各成员掌握程度差别较大。
2.课题组成员大多能按计划按要求分头行动,如,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花明楼地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处,收集花明楼地区各学校的相关信息;实地调查、了解花明楼地区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综合分析花明楼农村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实际困难和可行性。
3.进行适合花明楼农村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设计探索,期盼构建一种农村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模式,但目前还不大成熟。
4.根据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的实施方案,正在设计制作一些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课件,但共享的不多。
5.进行调查研究后的交流,绝大多数课题组成员相互讨论热烈,得出了阶段性结论,但个别成员工作被动,没有很好的收获与体会。
● 本阶段研究措施
1.课题组从实际出发,以“先吸收,再培养”为宗旨,吸收了学校优秀的教师特别注重青年教师加入课题组。现在课题组教师基本上有先进的理念、厚实的理论修养、优秀的业务水平。
2.规范制度,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抓研究机构的完善、抓第一手资料的积累工作、抓调研报告的书写质量、抓各环节的管理。
3.加强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自身素质。(1)强化理论学习。课题组通过订阅、邮购等方式购置了一些教育专著、信息教育杂志等供教师借阅;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更新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邀请专家、上级领导来校作讲座,把国内外教育资源信息化的新动态,特别是区域推进方面的成功经验及时让教师了解;鼓励课题组成员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国内外教育资源信息化理论和经验。(2)组织各类培训。要求并落实课题组成员参加省市县校各类培训和课题研究活动。
● 本阶段研究工作的成绩
1.2007年4月~9月,以谢延昭老师为主,进行了“对花明楼教育资源利用现状的个案调查及思考”,认为教育资源信息化现状不容乐观:安装远程教育设备之后,用与不用没有制约机制,存在大量设备资源“浪费”问题;一些学校教室里没有计算机;不根据实际情况配置软件或者根本就不M0tuB2aLVes0jRshwDHBrK6jqYE61vUZcnh82Dm0dJA=配置;生源减少,义务教育实施教育信息化经费减少,设备老化落后,却没有经费维修,更没有经费扩充新设备,即使维修,实质性维修也不多;教师设计并制作课件主要是为了参加竞赛,而不是为了日常教学;教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太少,虽不乏一些优秀的教师,但不能真正利用教育资源,相当多的大龄教师和偏远农村教师不能正常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还得依靠信息技术教师;撤销乡镇联校以后,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缺乏具体管理主体;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共享和利用的制度不健全,学校内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少,不同学校的信息化优质教育资源基本上不存在共享;领导重视不如从前,缺乏必要的检查和督促。
2.2007年4月~9月,以刘畅老师为主,对花明楼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在初步分析了花明楼希望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花明楼希望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后,我们认为:农村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要从关注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关注实际应用的效益和效能,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益;从关注农村短期行为,转向关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避免教育信息化的短期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区域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农村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教师。并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采购器材和装配维修,要让学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自主面向市场决定,而不是老走计划经济的划拨之路;采用多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国家出大头、集体出一部分、学生(家长)也出点的资金筹集方式,还可以引进社会资金投入,采用租赁的方式合作有偿开发。
3.2007年9月~2008年6月,以谢延昭老师为主,对花明楼农村中小学调查统计后提出了花明楼教育资源信息化推进策略:农村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农村区域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要达到以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农村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根据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之路。
4.2007年9月~2008年7月,课题组对花明楼教育资源信息化现状研究后,开始了运用博客模式开发、共享和利用教育信息资源的尝试,并选择了“研究性学习”来做研究:学校3000多名学生申请课题、开题论证,进行理科实验和文科调查;190多位教师适时辅导,引导学生更加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和分析教育资源信息化的问题,特别是方法指导和分析问题、归纳观点、组织答辩、进行评估等;研究打破了以往的教室授课制,实施了博客化模式,借助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手段进行研究;学校还设立了对照班,在学校内确定了若干个班级为实验教学班,确定了一批教师为实验教师,进行自然常态下的教学实验。
● 下阶段研究计划
下阶段我们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2008年7月~2008年12月,以刘畅老师为主,对花明楼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我们的对策;2009年1月~2009年6月,以谢延昭老师为主,撰写课题研究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形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