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电教媒体,创建诗意课堂
2008-12-29邵长春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1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应是一门最具创造活力的人文学科,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好的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育方式,都应是诗一般的艺术。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电教手段的运用,无疑使这一艺术锦上添花。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不仅可以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造就高素质的人才也是大有裨益,同时为语文教学艺术增辉不少。
● 声像文结合,创设新颖教学情境
文学作品大多具有美感物态化的特征,尤其是散文,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作者的强烈情感通过语言引起读者共鸣从而获得精神愉悦。然而,学生受时代阅历,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上的参差、拗逆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传统教学手段或用音乐来渲染气氛,或用图像来显示情境,或用文字来诠释情境,往往形式单一,在教学中不易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结合,打破了教室45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千年、纵横万里、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相生,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例如《飞红滴翠记黄山》一文,依次介绍了黄山特色各异的多种景观:险峰、奇松、怪石、云海、日出、温泉,我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将黄山的美丽景致呈现在学生面前,创造了和谐美妙、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迎客松姿态万千充满生机,“飞来峰”惊险绝伦,“猴子观海”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学生一边诵读品味和揣摩文章语言,一边欣赏美妙的景致,宛如身临其境,自然丰富了对课文所描绘的景致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又如,在执教《春》时,通过屏幕展示春的美丽图景,伴着轻松优美的音乐,看着美丽入画的春景,让学生体味作者笔下的美丽春景,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美不胜收,用祖国语言编织的诗文如彩锦如云霞,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走在林荫道上,美景应接不暇。这样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
的审美教育,由此引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语文课的兴趣。
● 立体化再现,强化有效教学信息
1.加大信息密度,优化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像向学生头脑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场景,由此传递的情思信息、语言信息清晰明了,形象具体,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能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重点强化有效、重要的教学信息,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一文时,我用课件展示范进被胡屠户骂得狗血喷头的具体场景,胡屠户尖刻的语言、蛮横的神气,及范进唯唯诺诺地接受的丑态让学生真如亲自耳闻目睹了身边事件,自然加深了他们对胡屠户、范进性格的理解和对社会人情的认识,同时课堂上生动活泼,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又丰富了学生对古代科举制度科举取仕的理解。范进喜极而疯的场面、乡邻及当地官绅拜会的情境,则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具体内涵,使他们更真切地了解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及它对人性的扭曲。小说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社会意义等教学目标在一节课中轻松愉快的完成,并使人久久回味。
2.控制教学进程,注重信息摄取。文言文教学怎样从yw/QelNXhtMcO8Kf6XTvGBkPgXdTj++Glbalc2zJQHk=语言层次进入文化层次?过分注意语言因素,往往支离破碎,片面强调思想,又流于架空分析。教学《口技》时,我上网查找了一个课件,这个课件简直就是那场口技表演的实况录像。随着表演的进行,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被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教师对关键语句的诠释、概括和意蕴的揭示,醒目地出现在屏幕上。语言点、场景、文化意蕴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脱离具体语境的孤立割裂式的教学很难使学生获得正确、完整的语言知识,更难使他们形成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多媒体教学一改传统的文言教学方式,大量语言材料通过视像媒体传播,重要语言信息予以反复显示,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变化直接控制教学进程,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走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 全方位掌控,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根据科学研究,运用的感官越多,效果就越好。应用多媒体就是实现了眼耳并用,大大提高了效率。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确定性知识信息的教学内容,如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写作教学等,传统教学对一些与现代相距时间长的作品,在向学生介绍时,其详略往往难于把握,有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既可通过作者的肖像、文字简介认识作家,从而加深印象,又可了解作家作品风格,还可通过视频了解时代背景,感受当时的时代氛围。如学习《论语》时,我把大幅孔子像伴随古筝声中在屏幕上出现,学生们仰视这影响了整个东方文明的中国古代圣人,肃然起敬。创设情境让学生伴乐朗读、分析,在视听中品味孔子的经典语言,在乐曲中感受孔子的人文情怀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整节课师生如沐春风,好似大家共同聆听孔子的谆谆教诲。电教媒体不仅在导入课文时成效显著,而且在效果反馈阶段也有好的效果。例如讲完《春》之后,在检查一下学生们的掌握情况时,我就用课件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示那些美景,让同学们用课本上的语言加以描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检测了学习效果,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充满诗意。
● 情动化意境,引领学生感情升华
文章是感情的产物,在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与文学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更直接、更丰富、更生动的感受,激发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方面,多媒体一直表现了它的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在讲《散步》一文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清明节前人们在坟前祭奠先人的场面,肃穆、萧索、凄凉、悲伤的气氛笼罩了整个教室。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读到“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这几句话时,好像一下子感受到作者对母亲健康的关心、担心,一下子理解了儿子对母亲的真挚的爱,产生了与作者心灵上的共鸣,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总之,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在回归语文教学的本源。 只要我们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地开发和选择多媒体课件,就一定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富诗意化,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具艺术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