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网络教研创新
2008-12-29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1期
金陵,苏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中学高级教师,香港中文大学资讯科技教育促进中心“‘利用网志促进中小学生中文阅读与写作’老师训练课程”项目顾问。
金馆长,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第六届NOC活动教师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裁判长,您对该赛项的开展情况是最有发言权的。您能不能谈一谈,第六届NOC活动教师赛项网络教研团队的开展情况?
金陵馆长:第六届NOC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历经三天四个阶段:教学设计、互助评价、完善方案、陈述与答辩。第一天是信息化教学设计:上午个人作教学设计,下午协作完成教学设计。第二天是互助评价与完善教学方案:上午评价兄弟团队的教学设计方案,下午修改和完善本团队教学设计方案。第三天是陈述与答辩,由参赛选手协作完成陈述,并回答评委的提问。老师们热情很高,沉浸在同伴互助给他们带来的收获之中,每天都要在工作人员的一再催促下,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赛场,令人感动。深圳新华中学的语文教师李丘林赛后情不自禁地写下一阙《如梦令》:“常记武大日暮,教研不知归路。网络勤点评,又历磨练几度?不苦,不苦,收获启迪无数!”老师们通过参赛感悟到网络教研的奥秘、能够“收获启迪无数”,没有什么能比老师们的感悟更让作为赛项策划者的我们感到欣慰万分了。
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竞赛时间长,评价全面且难度大,特别是要进行过程性评价,您认为该赛项究竟要考核教师的哪些能力?
金陵馆长:我们可以通过竞赛过程进行分析。竞赛第一天是信息化教学设计。上午个人教学设计,以便使参赛团队的选手都能对教材有一定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开展的协作型教学设计才是可靠和有效的。下午协作教学设计,旨在从两个层面上实现教师学科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基本层次是信息共享和经验共享,基本上每一位参赛选手都会在这个层面上感受收获。较高级层次是激发教育智慧创新,这是因为基本层次的智慧共享产生了思想的碰撞,善于感悟的教师能够从智慧碰撞中实现迁移与产生新的教育智慧。这不是每个参赛选手都能够企及的,但是,这是网络教学团队竞赛的精华。达到这个层面的教师就懂得如何主动修炼,如何自我完善,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此产生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行动,意义重大。所以,作为赛项的设计者,我希望能尽可能地实现激发教育智慧这一高层次的效果。
第二天是互助评价与完善教学方案。这是第一天成果的深化与提升。上午,对兄弟团队的教学设计方案作评价,这是一次极好的网络同侪互助。参赛教师必须在对兄弟团队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认真研读的基础上做出评价,肯定其长处,指出其不足,提出改进意见。这是考核参赛教师高级思维能力的事,而且,既是对兄弟参赛团队的全力帮助,又是从兄弟团队教学设计方案中汲取营养的大好机会。下午,在经历了自己团队协作教学设计、见识和评价了兄弟团队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完善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这时候的教师,已经对教材有了比较深的理解与把握,可以对原有的教学设计作进一步的优化完善。所以,互助评价与完善教学方案成为第一天协作教学设计的物化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深化升华,往往能使教师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对教材及其设计产生较为深刻的理解,这在平常工作中是很难实现的。我们可以发现,这一阶段主要考察参赛教师的思辨能力和协作能力。
第三天是陈述与答辩。这个环节既是参赛团队充分阐述自己的成果和收获的机会,又是评委考查教师言语表达、肢体表达和临场应变能力的重要环节。由参赛选手协作完成陈述,并回答评委的提问。对陈述的要求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要求是简要回顾完善教学设计的形成过程。这一要求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是看参赛选手叙述过程,其实是考查参赛团队的协作情况和在这一过程中是否产生某种感悟。因此,参赛选手的陈述反映出两个层次,一种是单纯叙述过程,另一种是在简要叙述过程之后,情不自禁地畅谈参赛中的收获,尤其是所感悟的网络同侪互助之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意义。后者正是网络教研团队竞赛所追求的目标。
另一个要求是陈述教学设计方案的亮点。这一要求避免了八股式的“说课”形式,直接要求参赛教师关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亮点,并且在陈述中叙述自己团队教学设计方案的亮点。该要求的设计思路在于,优秀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设计方案都应该有亮点,没有亮点的方案是糊弄学生的方案,因此,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应该从对教学基本功的高要求做起。如果参赛选手连自己设计的方案的亮点都说不清楚,是谈不上优秀的教学设计的。此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炫耀技术,而是要从一般的创设情境走向突破教学重点与化解教学难点的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追求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应该自觉地往“亮点”方向努力。
在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过程中,您觉得团队协作精神有多重要?您希望通过NOC活动达到怎样的一个目标呢?
金陵馆长:以往的教学工作,主要表现为教师个人的劳动。建构主义发现了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和交流、协作的重要性。美国教师培训普遍采用工作坊这种头脑风暴的方式,我国导师带研究生也普遍采用了这种方式,使教师学会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效果非常好。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实际上把头脑风暴带进了赛场,通过交流协作,达到信息分享、经验分享和激发教育智慧创新的目的。教师达到激发教育智慧创新的层面,就懂得了怎样获取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成果。
我们知道您一直在进行博客方面的教学研究,在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上,有独到的见解和实践。请您谈一谈,您是如何将网络教研与博客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呢?
金陵馆长:这是一个过程。2004年,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老师和他的研究生团队把信息化教育研究型教师培养的方法和博客这一社会性软件带到苏州,加深了我对建构主义的理解与认识。在实践中,我发现博客与教师工作有着天然的联系,于是不遗余力地开展实践、发掘、宣传和创新。有趣的是,我们发现博客完全可以“克隆”信息化教育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方式,于是我们自命为“教育博客”,努力把博客改造成为不仅可以支持教师日常工作,而且可以成为知识管理、交流和分享信息、激发教育智慧创新和主动学习的工具。于是,我们在2005年首创网络教学团队竞赛,旨在通过竞赛,把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潜移默化地传给老师,把一种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工作方式推荐给老师。这项赛事的平台就是教育博客。
◎ 感 言
活动为学生呈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组委会对活动所在地的选择可谓煞费苦心,北京、广州、西安、深圳、武汉等城市都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具有强烈鲜明的时代气息。绝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来到这些城市,他们怀着好奇、兴奋、刺激、激动的复杂心情,用他们那童真的眼神去捕捉一切感兴趣的信息,体验着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着当地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历史景观。我相信这一切是他们在课堂上所学不到的,这一切都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对他们的成长发展有着很大的益处。
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活动集聚了各个地区的教学精英一展风采,为参赛选手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研讨、共同进步。
吉林省长春市电化教育馆安伟
从初赛到现在,本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历时一年多,中间曲曲折折确是一段艰苦的日子。但回想下来,不知不觉间NOC竟像我一位已相识多年的朋友,是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实践、共同的追求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比赛中,我为接触到其他选手的高水平作品而赞叹不已,仿佛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大赛评委老师的精彩点评更让我恍然大悟,不仅认识到误区的所在,还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让自己有了进步。
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一中学教师张敏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工作。会觉得无聊乏味吗?不会,绝对不会。我们在欣赏小孩子们展现给我们的五彩世界里。我们被叫做阿姨、叔叔、老师,不管怎么叫,我们都有着统一的身份:武汉大学志愿者。
武汉大学志愿者徐宁
在参赛的每一天,我们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们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们想把这一切都告诉给每一位朋友。
深圳市新华中学参赛教师李丘林
在活动中,我接触到很多中国经典的动画片,还认识了一些中国美术电影方面的专家,让我也有了一种想要成为动画制作高手的愿望。
上海市文来中学初二年级学生 王磊
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是帮助学校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知识产权意识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它涉及学科多,涵盖面广,有利于合格加特长人才的培养。几年来,我一直对此类活动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收集了大量的活动资料,并经常在公开场合积极推介这项活动。这些均源于我看到了此项活动的对学生的巨大作用。
当前很多地方仍以抓教学质量(分数)为由,过于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致诸如此类活动还不能覆盖到每所学校,这与教育行政领导的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愿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能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火,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实验小学教务主任吕迎光
金秋十月,正是丹桂飘香的季节,武汉刚刚褪去了难耐的酷热,东湖畔的凉风吹散了我们长途颠簸的疲劳。对我们几个来自“5.12”地震重灾区陇南市的代表更有一种特殊的意义——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NOC活动,我们参赛作品的制作是在“5.12”汶川地震的余震间歇中完成的。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代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