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NOC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好台
2008-12-29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1期
蒋鸣和,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教育宏观规划及咨询、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际国内重大教育科研项目20 余项,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全国教育科研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蒋鸣和研究员还广泛参与国际社会推进全民教育的研究工作,先后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聘为项目专家。2000 年经国务院批准,被评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
蒋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访问。作为本届NOC活动教师赛项的裁判总协调,您对教师赛项活动的开展情况,是最有发言权的。您能不能谈一谈,第六届NOC活动教师赛项的开展情况?
蒋鸣和教授:本届NOC活动规模大、各地重视,很有影响力。这次新增了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和优秀课件评选比赛,在赛项上有新的突破。无论从广度上、质量上、准备程度上,本届活动都是最好的。就网络教研团队赛项而言,教师合作备课,团队互助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就教学实践与评优赛项而言,扩大了现场“借班上课”的比重;就优秀课件评选而言,参赛教师需要现场制作。应该说,这些创新是本届NOC活动的一个亮点。
本届决赛参赛教师很多,评委也相应增加了不少。就教学实践与评优赛项来说,裁判组的工作是如何分配开展的?您在决赛中的评裁原则是什么?
蒋鸣和教授:活动最大的特色有两个,一是创新,提倡创新,让年轻教师脱颖而出。我们会吸收活动中获得优秀奖项的教师作为评委,参与到活动的评审工作中来。第二个特点,NOC活动评委基本上都来自教学一线。总的来说,我们强调创新,不本届这些裁判都是经过组委会反复考虑、精心挑选高素质的教师。活动的赛场有10个,几乎每一场都有一位特级教师。原则上,我们相信裁判,我们遵循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自开赛到现在,我没有接到过一位老师的投诉,而是有很多老师来和我谈,给我们更多更好的建议。裁判、评委们的工作得到了认可。
您认为活动是否达到了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效果?在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过程中,您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蒋鸣和教授:教师教学水平通过一次比赛或一件作品,是很难说是否就是教学水平好的。这些需要全面的衡量。我们的目标是学科整合,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更进一步说,是帮助学生学习,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但是,我们在努力实现它。
我们知道您有许多关于教育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的论著,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面的研究建树颇深,所以想请您谈谈,我国目前网络创新与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整体情况,以及NOC活动应该如何在活动创新中求得发展?
蒋鸣和教授:信息技术教育处在调整期,虽然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教育是会有重大转折的。党中央很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温总理也说,希望孩子不仅能上学,而且要上好学。
做到人脑和人手并用,需要创新和实践。如何发展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能力?新技术如何面向学生,如何让学生学得好是很重要的!我们的教学观念要改变。
NOC活动想创新,要在做中学,学中考,要让整个考试的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创新是有余地的,但是要付出努力!
近年来,国家对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提出了重要的政策,NOC活动也通过课外竞赛的方式,为中小学师生搭建了创新实践的平台,您觉得创新活动要取得实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蒋鸣和教授:我发现需要改进的有三点:一是培训不够,培训的广度有限。而且培训的形式要改,不要做报告式的培训,要根据赛项分层次、细化培训学习,要根据课程的设置进行有力指导。通过比赛可以看出,参加过培训的参赛队伍和没有培训过的队伍,在档次上是不一样的。所以,培训很重要。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比较薄弱,比赛中的落差较大,所以更要加强培训力度。二是展示不够,为讲而讲是不行的。三是交流不够。师生们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沟通和相互借鉴。
NOC活动应该作为比赛和交流的大舞台。我们最好的课程要请最好的评委来评,做到更好地传播,所以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本届决赛给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您觉得主办如此重大的活动,最应该注意和做好的工作是什么?您对NOC活动今后的开展有什么建议?您最想和教师朋友们说的是什么?
蒋鸣和教授:本届活动准备充分,规模很大,对管理、筹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情况也是也来越复杂。所以,需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活动过程中,要多倾听教师们的要求,给予他们满意的答复。活动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需要接待更多的老师,听取他们好的意见和反馈信息,做好服务工作。
我想和教师朋友们说,教师教学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另外,要有自信心和进取心,不要迷信权威,要努力进取!
◎ 花 絮:天马行空的创造力
决赛中,最吸引观众的是机器人创意大赛。比赛刚开始,武汉大学第五教学楼内已是人头攒动,赛场门口的走廊上都站满了人。在机器人大赛中,选手们展示了“实验百宝箱”、“水下机器人”等作品,每件作品不仅精致而且实用。“实验百宝箱”将电动设备与电脑相连接,依靠程序控制齿轮组带动试管或控制胶头滴管,协助教师教学或实验。 <br> 参赛选手现场编写电脑程序,然后进入执行阶段。齿轮的转动都精确到每一个齿,引得严肃的评委也露出赞许的神色。当被问及工作原理时,选手大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获得不少围观的大学生观众们的赞叹。来自武汉大学电信院的许同学说:“很多他们做的东西,我都做不出来,我想无拘无束的思维和天马行空的创造力,才是最吸引我们大学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