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班级的创建

2008-12-29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1期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过程中,在很大层面上,我们几乎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以班级本位来开展这项研究工作。而班级本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其主要内容就是健康班级的创建。
  
  一、创建健康班级也就是营造一种健康、积极的心理生活的氛围
  
  1、健康的班级是培养学生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创新的心理品质的班级。帮助学生科学、健康、持续、有效地学习,使之乐学、会学、能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激发学生交流、求知的欲望。譬如组建班级兴趣小组,开展一些学生自己喜欢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可以以某种方式将科学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呈现给学生,或者将某个学生成功的某个方面展示出来,这样既鼓励了这位学生,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成长发展的机会,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如,人人都有机会参加班务工作,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心理品质。
  2、健康的班级应该有着良好的团队精神,学生会交往、会合作,有着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譬如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班团队主题活动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在同龄人间不断的交流与讨论中实现由“他助”到“自助”的转变,最终还能“助他”即帮助他人。
  3、在健康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乐趣。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多种形式的表扬活动,创设积极的具有个性化的评价、激励机制。切忌滥用表扬,表扬不到点上、不到细节上。如,设立进步奖,可以是“书写进步奖”,也可以是“迟到减少奖”。另外,我们要有这种思想,首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在一定程度上漠视他的错误;其次,要大张旗鼓地褒扬先进,树立榜样。
  4、健康的班级能够通过班级媒介营造一种和谐、团结、健康向上的氛围。主要是利用前后墙报刊专栏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信号,如某班“这是心灵的家园,这个家园没有篱笆,飘扬着舒畅自由的暖风,洒落着尊重理解的雨露”。
  5、在健康的班级中,每个孩子都能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能够并且会表达对同学、父母、老师的关爱、友好等情感。如在一些活动或节假日里开展一些亲子之间相互倾诉的活动,也可以建立家校联系本表达学生的愿望和家长的寄语;同学之间可以共写《我爱我家心语集》,记录身边的感动,传递友情的力量;在教师节,为教师制作贺卡,表达师生之间的情谊。
  6、健康的班级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地展示自我成长的足迹。在这样的班级里,学生能够放飞梦想,充分肯定自我,如开展“我的自画像”、“我心中的班集体”、“我的座右铭”、“我的发展愿景”等活动;记录自我成长的足迹,多一把自我积极评价的尺子,如开展“我做到了”、“进步伴我成长”、“山顶与山脚”、“我的收获园”等活动。
  
  二、健康班级的创建离不开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教师
  
  创建健康的班级离不开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教师。在健康班级的创建活动中,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正在发展变化的儿童和青少年,整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师无论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是向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或处理教育教学各环节中的各种问题,都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1、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并且能够表达对学生的关注。敏锐的观察力是指教师能时刻关注学生,并通过对学生的眼神、姿态、行为、穿着等方面的观察,从学生细微的表现中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知识状态、智力水平和精神状态等。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评语革命,让教师把学生平时的细节记下来,把它作为积极的鼓励和善意的批评写在学期末的评语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是关注着他的。
  批评中充满了善意。例:课下大雨滂沱时,你一声尖叫从室内冲出而返回,怕你感冒,真想往你屁股上踢两脚,惩罚你这不该开的玩笑。但又收回了脚,因为你长得乖巧,还有一个让老师偏爱的聪明的头脑。
  责怪中充满了爱意。例:父母下地未归,你未吃饭就匆匆来上学,可见学习在你心中的地位,但空腹学习的效果不好,那天你的班主任值班,我也正值班,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呢?
  描写中充满了赞扬。例:下雨了,雨点敲打在你宽厚的背上,你倔强地试图打开锁着发电机的房门,我喊几次让你快进别的屋子避避雨,但你依然试图打开生锈的锁,做事、学习你都体现出这股韧劲。
  回忆中充满了感恩。例:那天上学的路上,我正低头修理自行车,你从后面赶上来:“老师,用帮忙吗?”我怕把你的手弄脏忙说不用。可你也没有动身而是静静地站在老师的身旁看着,我修理好后抬头看看你,你会心一笑,骑上你的自行车向学校驶去。
  刻画中充满了激励。例:那一天你来得很早,打开了宿舍房门,你将同学的被子一一晾晒。晒在课桌上,晒在自行车上,晒在……你忙了半天,也是那一天你将“心”也晾晒了!不然“古梦醒” (学生名)怎么会在期末梦想成真哪!
  2、能够尊重、赏识、悦纳学生,自觉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与学生沟通。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应该自觉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与学生交往和沟通,能够尊重、赏识、悦纳学生。譬如尊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进步表现出赏识。
  3、能够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合理的评价方式。作业评语由过去的“红对勾”、“好”、“重抄”等,扩展成学生乐意接受的“作业批语”,把欣赏的目光投放给学生,如:“你的作业就如同你那张漂亮的小脸蛋,让老师好喜欢!”把自己的不满委婉含蓄地传递给学生,如:“你的作业思路让老师很欣赏,假如再工整一些会让老师更欣慰”。为创设学习英语的良好的气氛,非英语教师用英语为学生写作业批语等。
   三、创建健康班级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1、开设家长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如在新生入学、住宿、文理分科、升学就业时举办家长讲座,主讲人可以是心理教师,也可以是家长。
  2、提供家长一学校一学生沟通的平台。帮助学生与家长之间相互表达关爱。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排他期,面对许多疑惑,既想又不愿意向家长倾诉。对此,可以设立一媒介,开设家长与学生对话的栏目。
  3、请家长一同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家长和子女互动,我们不妨邀请家长一同参加,这样能增加子女和家长的相互体验。
   四、创建健康班级必须做到“七个一”
  一个班规:由全体班级成员共同的心声所形成的班级愿望作为班规,不仅人性化,更具有操作性和时效性。
  一种信念:帮助每个学生树立一种积极的信念:做成功(健康、快乐……)的人。
  一种精神:培育一种健康、快乐、积极、和谐、向上的班级精神。
  一句话:每天都用一句话或一首歌自我鼓舞。
  一件事:每天和他人沟通、合作完成一件事。
  一张便条:留下一张便条告诉家人和他人你的行踪。
  一次深呼吸、一声呐喊:自我加油。
  
  编辑 于 洪 何